赏景|园林初雪 与古人同赏一个浪漫冬天

赏景|园林初雪 与古人同赏一个浪漫冬天
2023年12月11日 17:51 北京日报客户端

天地铺白

不邀而来的盛雪自九霄吹落

飘散琼华的浪漫倾覆园林

将仲冬的人间装点圆满

纷纷洒洒

人与青山共白头

赏雪,是“九雅”(寻幽,酌酒,抚琴,莳花,焚香,品茗,听雨,赏雪)之一的浪漫意象。观雪饮宴、踏雪寻梅、煮雪烹茶……古人的雪嬉可谓趣味与风雅兼备,给足了冬日的仪式感。

吴自牧《梦粱录》载:“考之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如天降瑞雪,则开筵饮宴,壕雪狮,堆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倚玉偎香。或乘骑出湖边,看湖山雪景,瑶林琼树,翠峰似玉,画亦不如。”

宋朝市井间,便流行下雪日堆雪人,宴亲友,在庭园中唱酬;杭州人更呼朋引伴到西湖游船观景,山川雪色之美连画卷也不可描摹。

△ 北宋·范宽 《雪景寒林图》△ 北宋·范宽 《雪景寒林图》

今人无论大江南北,一逢下雪便兴奋,大抵可追溯到……数百年前。

自古以来,赏雪饮宴便是文人们必定要凑的热闹。

白居易以漫天飞雪助兴,写“一盏寒灯云外夜,数杯温酎雪中春”;李白则于寒夜秋浦清溪与友人对饮,称“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纵在雪夜里唱酬,望着山林美景,有友人相谈岂非寒意全无,实在是悠哉乐哉。

明人张岱更曾在崇祯五年十二月的夜晚,划着小船到西湖湖心亭赏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南宋 · 佚名《雪景待渡图》△ 南宋 · 佚名《雪景待渡图》

古人赏雪界称得上顶流密码的,当属踏雪寻梅。

张岱在《夜航船》里写过孟夫子冒雪骑驴寻访梅花的雅兴:“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荒村古寺,远山幽水,苏轼也留下过“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的“寻梅心得”。寻梅也未必要真寻到梅,簌簌雪落,移步换景,早已尽兴。

△ 清·黄慎《设色踏雪寻梅图》△ 清·黄慎《设色踏雪寻梅图》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早在宋朝,便有古人以雪水烹茶的记叙。

明代戏曲家高濂在《扫雪烹茶玩画》中道出古人以雪水烹茶的雅趣:“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红楼梦》中,妙玉也以“一坛梅花雪,五年藏三地”的雪水烹茶,又嘲讽错将雪水品作旧年雨水的黛玉“竟是个大俗人”。清代学者震钧更为后世之人留下一份雪水烹茶的“教程”:“雪水味清,然有土气,以洁瓮储之,经年可用。”

△ 元·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局部△ 元·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局部

瑞雪兆丰年。

承载中国文人诗意与烂漫的雪,被赋予美好的意象与寄托。而在纷然雪絮织就的天地画卷里,最令人神往的便是与山水同歌的园林。

岁时以风花雪月相赠

园中有丘壑草木风流

若有晴光铺路 青山白头

当有无名客冒雪拾阶而上

一只乌篷船 一柄油纸伞

悬崖古树 芦苇溪流 赴一场百年之约

用树根烹煮一壶酒

于风雪中焚起一炉香

于案上摊开一卷书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苏轼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5 国际复材 301526 --
  • 12-13 宏盛华源 601096 --
  • 12-12 兴欣新材 001358 41
  • 12-12 西磁科技 836961 8.09
  • 12-11 安邦护卫 603373 19.1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