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改革报
西门子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工程中心
东安湖活力城一角
无人驾驶车队整装待发
□ 本报记者 王进
□ 何子蕊
今年1月至9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累计签约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2个,总投资473亿元;10月19日,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第600万辆整车在龙泉驿区下线,累计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11月2日,装备着“龙泉驿造”的全球首台AI汽车机器人的极越01车型开启成都首批用户交付,场面十分热烈……
龙泉驿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开区所在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承担着打造成渝相向发展“桥头堡”的使命担当。近年来,该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等重大机遇,以汽车产业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建圈强链、深化“两业融合”,着力构建多元共兴的“1+4”现代产业体系,成渝制造业高地在东安湖畔强势崛起。
“借赛营城”重塑城市发展引擎
初冬时节,龙泉驿区东安湖畔阳光明媚、游人如织。清澈的湖水、斑斓的彩林,令人心情舒畅;东阁望川、溪峰河宴、锦城花重、神鸟迎宾,十二景的逸风雅韵,让人流连忘返。不远处的成都大运会博物馆,“三大篇章”把成都大运会的盛况演绎得淋漓尽致,大运会“一场三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主体育场顶部的“太阳神鸟”振翅欲飞……
大运会的举办为龙泉驿区带来了什么?东安湖活力城的活力在哪里?“大运会后,东安湖活力城的人气和流量十分‘火爆’。各种赛事、演唱会、群众性活动接连不断,活动场次一直到明年基本排满了。9月以来,东安湖体育公园4万座的主体育场与1.8万座的多功能馆承办的十几场演唱会活动场场爆满,票价从几百元到最高3000多元,那真是一票难求!”东安湖活力城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此如数家珍。
其实,东安湖活力城的活力,不仅显露在外,而且极具内涵,由内及外、由近及远,日益凸显。记者了解到,东安活力城由国际知名机构按照国际标准规划设计,“一场三馆”等大型设施建成投运,“东西城市轴线”建成通车,一批群众期盼多年的多项重大功能设施建成投用;成都七中领办的成都东安湖学校去年9月开始招生,树德中学领办东安湖活力城西拓区新建学校——成都树德东安学校,蒲草龙泉人家等公共服务项目即将竣工,四川省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落地。
聚焦“借赛营城”,东安湖活力城年度策划各项活动150余场,已成功举办130余场,超100万人次参与。建设呈现公园消费体验场景30个、在建场景14个,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东安湖公园、驿马河公园开园至今,累计接待人流量1104.2万人次,自西向东串联起环城生态带、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形成单边长超22公里的生态廊道和城市绿道。
成都大运会给龙泉驿区带来了城市位势能级跃升的机遇。龙泉驿区发展改革局局长罗平说,东安湖活力城是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之一,承办大运会,省级、市级的许多重大功能都布局在这里,龙泉驿区整个城市结构因此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东安湖活力城一举成为全区城市发展中心。
“以前,成都东西向的成渝高速要折返绕行一大圈才能到达龙泉驿区,现在,从天府广场到成渝高速,一条双向六车道的“东西城市主干道”直达龙泉驿,沿着这条‘主轴’布局了很多城市功能项目;S13线穿过龙泉山一直连到天府国际机场,今后到双流和天府两个国际机场都只要半小时……大运会的举办,显著提升了龙泉驿区的城市发展进程和标准。”罗平进一步阐释道。
大运会给龙泉驿区带来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但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全区汽车总产量占到全市和全省的98%、90%以上,城镇化率已高达96%,然而其产是产、城是城的特征却较为明显。基于此,龙泉驿区在全省首个提出了打造成渝制造业高地和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推进六大功能片区做优做强、共进共兴”重大举措。
龙泉驿区六大功能片区是指东安湖活力城片区、龙泉驿主城片区、洪河—青龙湖城市片区、龙泉驿汽车城片区、锦绣天府片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其中,东安湖活力城片区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是承载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核心区域,是成渝制造业高地的重要支撑引擎。龙泉驿区将从这里再出发,开启龙泉驿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旅,推动城市向“产城融合、产城一体”蝶变。
建圈强链加快推进制造强区
2022年4月,成都市将“制造业强市战略”写入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2022年11月18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吹响了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号角。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制造强市战略部署,今年1月,龙泉驿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做出了“加快推进两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奋力建设成渝制造业高地和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决定”。
近年来,龙泉驿区以成功获批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简称“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创新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以“激活前端研发创新链、提升中端智能制造链、拓展后端市场服务链、高效配置要素供给链”为抓手,探索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产业建圈强链、延链补链为突破口,促进汽车产业全链条融合发展,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2022年,龙泉驿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5.7亿元,其中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是全市唯一制造业占比超过50%的区(市)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012亿元,工业增加值899.2亿元、比2019年增长19%,服务业增加值560亿元、比2019年增长20%,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至37.1%。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已集聚一汽大众、一汽丰田等整车制造企业10家,西门子、博世等关键零部件企业500余家,聚集汽车产业“九大环节”经营主体超过8000家,汽车产业生态圈基本形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区聚焦工业兴区、制造强区,累计培育经营主体116147家、较2019年增长(下同)35.2%。其中,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7家、增长463%;累计聚集品牌4S店、体验中心等40家,增长60%;全区现有“四上”企业达870家、增长6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3家、增长182%;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0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增长1400%。
“尽管如此,与同样是汽车主导产业的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相比较,我们区的‘两业融合’水平和质量,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不足。”龙泉驿区委相关负责人说,为此,龙泉驿区委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提出要坚持战略思维、树立国际视野,坚持问题导向、聚力攻坚克难,力争到2035年,全面建成成渝制造业高地。
今年3月,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举行2023年一季度“三个做优做强”暨六大功能片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梳理形成“六个一批”项目324个;今年10月13日,龙泉驿区产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举行,16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95.33亿元。这是该区聚焦产业建圈强链推动“两业融合”的生动注脚。
不仅如此,围绕进一步深化“两业融合”,该区已推动形成“二圈八链六片区N平台”产业建圈强链实施路径,重点聚焦补短板、锻长板,依托东安湖活力城,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推动汽车制造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升级,推动物流企业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商跃升。其中,在汽车主导产业方面,龙泉驿区将重点推动一汽生根,捷达销售总部和研发中心落地运营,填补前端研发和后期销售空白,导入捷达纯电动车型,引进红旗E-QM5等车型,实现捷达品牌根植成都。
据了解,截至目前,东安湖活力城已招引大华西南智慧基地、中创碳投四川总部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17个,龙湖东安天街、华润万象汇等生活性服务业项目23个,在建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593亿元。经开产投基金累计达19支,总规模410.9亿元,获评“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以建圈强链为抓手,龙泉驿区的制造强区之路将更加坚实。
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龙泉驿区坚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亮点频现。
今年10月25日,全球超过80个国家、500多个项目参加的“罗马机场创新竞赛”上,“龙泉驿造”机场道面健康检测机器人系统技惊四座、勇夺专项冠军,成为中国民航原创技术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11月25日,2023汽车创新大会在龙泉驿区举办,成百上千汽车产业创新项目、头部企业,知名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趋势、展示创新成果,共谋汽车产业新未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龙泉驿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数字赋能,加快建设彰显自身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2022年,全区实现整车产量98万辆,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4万辆,食品医药、新材料、航天装备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54亿元、201亿元、1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位列成渝地区第一。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一汽—大众数字化研发中心、西门子创新中心正式投运。累计上云企业4711家,获评工信部政府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建设“园区大脑”—工业经济数字孪生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领吉汽车入选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领克汽车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实践”项目获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智慧工业赛道全国二等奖。
科技创新势头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3%。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9家、比2019年增长78%。2022年发布科技攻关项目榜单227项,市级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立项73项、基础性项目1400项,入选四川省“尖兵”“领雁”计划23项;“四上”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98件、同比增长100.6%,获省级以上科技奖28项,其中国家级3项,创历史新高。
其中,伦特机电在铂热电阻温度计实现进口替代、信唐智芯高频声波滤波器实现国产芯片替代,奔腾激光研发出国际首台超高功率激光设备,平阳(正威)投产全国首条单晶纳米铜智能加工生产线,拓利科技有机硅LOCA胶水荣获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创新成果优秀奖”。
“打造成渝制造业高地,补齐产业体系建设上的短板和弱项至关重要。”龙泉驿区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区委安排部署,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夯实汽车产业主干基础,做强支柱产业半壁支撑,培育航天产业创新高地,积极抢占新赛道,加快构建‘一干主导、两业融合、多元共兴’的‘1+4’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放合作做强项目支撑
“在龙泉驿,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乘坐无人驾驶车上班了!”10月30日,四川省首例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示范线在中法成都生态园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启动。此次“龙泉驿造”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线路共投入20台自动驾驶接驳车和16台出租车,开通两条线路共30余公里,市民和游客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蓉驿约车”便可轻松实现。不仅有“聪明的车”,还有“智慧的路”。截至11月15日,“蓉驿约车”注册用户达到2240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成都都市圈战略是省市推动这一战略的一招“先手棋”。在罗平看来,打造成渝制造业高地是龙泉驿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核心是要依托成渝两地优势产业,开展跨区域联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两地制造业从竞争走向竞合,实现两翼齐飞,优势互补、产业互促、相向发展,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据了解,为推动国家战略抓实落地见效,龙泉驿区2022年2月率先制定出台了《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案(2021—2025)》(以下简称《方案》),从十个方面提出29条具体措施。今年6月12日,龙泉驿区发展改革局印发《重庆市南岸区重庆经开区与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深化合作走深走实行动方案》,除出台多项创新合作举措外,还列出了两地深化合作项目清单。
《方案》明确提出,以“一高地三区”建设为战略方向和实践路径,以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化与成德眉资、成渝轴线联盟合作,以建立成渝两地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端人才共引、技术人才共用、专业人才共育等人才流通机制,招商引资项目流转机制和一体化招商引资政策等为重点,抢抓技术产业新赛道,构建统一开放市场体系。力争到2025年,龙泉驿区和重庆经开区、重庆南岸区等合作共建实现蓝图共绘功能共享,汽车产业集群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中法生态园是依据中法两国元首见证签署的《关于生态园区经贸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规划建设的国际合作生态园区,园区核心区就在东安湖活力城。”成都中法生态园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说,成都中法生态园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整建制覆盖东安、西河及洪安三个街镇,包括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辐射成都经开区汽车智创活力港、西部氢能产业园等多个平台载体。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龙泉驿区充分利用园区平台扩大开放合作、做强政策和项目支撑,为制造业高地建设夯基垒台。中德智能网联汽车四川试验基地占地1300余亩,去年6月建成投运,拥有“九大功能平台”和“五大实验室”,测试场景266种,已为国内外24家企业提供测试验证,发放道路测试行驶牌照15张,制定相关标准33项,新兴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汽车智创活力港已建成35万平方米载体空间,正重点推进一汽西南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西南创新中心、腾讯云等10余个科技创新项目。西部氢能产业园总投资23亿元,21栋建筑主体已封顶,打造集科研、生产、孵化、测试、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
加快成都经开区(雁江片区)挂牌;联合组建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发挥龙泉汽车城核心引领作用,塑造战略新优势;实施大运拉动战略,打造东安湖活力带产业高地;推进“成渝氢走廊”场景应用;打造“成渝地·巴蜀情”等文化品牌;争取省市“单锅小炒”、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文件;亮相第六届中国“进博会”,131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额2342.55亿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千年古驿道、幸福汽车城。龙泉驿区正朝着成渝制造业高地的宏伟目标阔步向前,其势已成、未来可期。(本版图片由龙泉驿区委宣传部提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