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徐家汇探寻“徐家汇源”,一张黑胶唱片折射百年变迁

走出徐家汇探寻“徐家汇源”,一张黑胶唱片折射百年变迁
2023年12月04日 18:30 东方网

转自:上观新闻

“没想到国歌最初是这样灌制成唱片的,跟想象完全不同。”12月3日下午,来自上海美高学校的30余名师生参加了由徐家汇源景区举办的“汇游徐家汇”特别活动,围绕“三音绽旅步”这一主题,分别探访了上海广播博物馆、中唱UOD黑胶工坊以及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此次活动也是今秋徐家汇源景区“汇游徐家汇”系列寻访的收官活动。

当天的寻访以听觉为媒,第一站上海广播博物馆虽然并不位处徐家汇源景区,但与这趟“寻音之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博物馆内,一台老式收音机吸引了年轻学子们的注意。这台“老古董”藏品也标志着一个重要时刻:1949年5月27日晚,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为呼号的电台正式播音,使用频率为中波990千赫、短波11780千赫。在观赏富有历史感的藏品之外,同学们还坐进了复原呈现的电台直播间,尝试对着麦克风“播音”,感受播音主持们“神秘”的工作环境。

第二站中唱UOD黑胶工坊位于虹漕路421号,这是漕河泾开发区一座稍有年代感的园区。时光闪回到1887年,第一张黑胶唱片进入中国;到了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张中国制造的黑胶唱片;1998年,中国本土最后一条黑胶唱片生产线关闭;20年后,中国唱片业在2018年迎来110周年诞辰,同时,黑胶唱片开始在全球音乐市场迎来复苏,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在当年成立了中国首个UOD黑胶工坊,是当时国内唯一集音频刻纹、金属制版、黑胶压片等全过程的黑胶唱片体验式工作坊。此后,这一黑胶工坊便作为中国唱片工业旅游的重要基地,向公众开放。

寻访活动中,同学们跟随专业工程师的引导,参观了黑胶工坊的刻纹间、制版间、压片间等生产车间,见证了在现代化的黑胶制版刻纹工艺下,一张黑胶唱片诞生的全过程。其中,压片间内陈列的彩胶系列唱片吸引了不少同学。现场工程师介绍,这是传统黑胶唱片制作与现代工艺充分融合后形成的改良技术,使唱片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色彩和形态,适应当下的音乐市场潮流。

寻访最后一站来到了著名的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位于徐家汇公园近衡山路一侧的百代小楼,红色砖墙内见证了中国唱片业百年的发展历程。在这里,同学们通过展览了解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的诞生过程。这一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在《风云儿女》全国热映后,也激起了无数爱国人士的共鸣。1935年5月3日,《义勇军进行曲》在百代小楼首次录音,后被灌制成黑胶唱片传向全国,激励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同学们还来到展厅二楼,观看了全息情景剧《起来》。该剧还原了《义勇军进行曲》在百代小楼录音、灌制的场景,让观众们身临其境感受时空的交融。“没想到《义勇军进行曲》最初的录制场景是这样的,百代小楼也与我想象得很不同。”今年就读高二年级的管浩辰当天首次来到百代小楼参观,展厅内运用镜面投影还原唱片录制场景的方式令他印象深刻,也激发了他进一步了解国歌诞生背景以及中国唱片业发展历程的兴趣。小管告诉记者,大学期间他计划选择音乐或编导方向的专业,因此当学校发出参与“汇游徐家汇”寻访的召集令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希望接下来能对黑胶唱片、中国现代唱片业的发展有更多了解。

“我对黑胶工坊的参观印象非常深刻。”与小管就读同一年级的马贝妮本就是一位黑胶爱好者,平日会收藏和聆听国内外乐队的黑胶唱片。此次活动中她首次来到黑胶工坊,黑胶唱片制作过程中的刻纹、制版和压片过程都令她感到新奇,也借此契机看到了许多不常见的黑胶生产机器,收获颇丰。

徐家汇源景区负责人介绍,虽然大众对“徐家汇”都有所认知,但对徐家汇源景区内的文脉及其历史价值的知晓度却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推出“汇游徐家汇”系列活动,不仅希望公众能深度探寻徐家汇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希望打破景区的受众圈层,带领大家走出徐家汇,探寻更多与上海海派文化发展有关的历史脉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上海市 义勇军进行曲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2-11 安邦护卫 603373 --
  • 12-07 安培龙 301413 --
  • 12-06 派诺科技 831175 11.52
  • 12-04 丰茂股份 301459 31.9
  • 12-04 索宝蛋白 603231 21.2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