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NSIGHT视界
这几天,AI视频生成软件 Pika 1.0震撼了全网——
在创投圈:这个创始人仅25岁出头,仅有四人的初创公司已融资5500万美金,估值2亿-3亿美金。半个硅谷都参投,包括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前途无量;
在科技圈:仅成立六个月的 Pika Labs就结束了测试,初代版本功能炸裂,不仅能根据简单文字生成卡通、3D动画、动漫和电影,还能及时编辑,简易好上手。
目前已有55万用户,每周会制作数百万个视频。
在金融圈:一家叫信雅达的上市公司突然涨停了板,正因为Pika创始人Demi Guo是该公司控制人郭华强的二女儿。
今天凌晨,信雅达紧急澄清,除了父女关系外,公司与 Pika 之间并无任何交易往来,但抵不过「父凭女贵」,有人开玩笑说「董事长辛辛苦苦努力快一年,不如女儿一天」。
而在教育圈,我一看到创始人 Demi Guo郭文景时候就觉得眼熟——
这不就是8年前刷屏的「哈佛女孩」吗?
毕业于杭州二中的她,是哈佛在浙江早申录取的第一人,她在哈佛拿到了两个非常硬核的学位——数学学士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入读斯坦福AI Lab读计算机方向的博士。
今年4月,她与同学Chenlin Meng一起从斯坦福退学,成立 Pika。
这是一个几乎纯华人团队的公司,4 名创始成员中的陈思禹是Demi高中同学,毕业自北大。
当被冠上「天才」称呼时,这群刚过25岁的年轻人谦虚地表示:
我们只是找到了兴趣,从高中到现在用对待真爱的热情投入在其中。
先来说说Pika 1.0为什么引爆了视频创作领域?
过去,我们制作视频都需要真人、实物的拍摄,以及幕后大量的剪辑,而要想达到电影级别的效果,要调动的人力物力就更不用说了。
总之,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不小的门槛。也有一些AI软件可以生成视频,如Pika的竞品Runway。
现在,生成视频的流程变得非常简易,在技术上大大降低了生成视频的门槛——
只要懂点英语,能把你想要的效果写出来就够了。
根据Pika Labs放出来的官方视频,只需要输入「埃隆马斯克穿着宇航服,3D效果」,几秒之内,可以媲美皮克斯动画的视频出现了:
还有可爱的2D平面动画,以及有实拍效果的电影片段,光影处理细节和色彩,和工业级电影棚拍出来丝毫看不出区别。
更牛的是, Pika还能对现有视频进行毫无破绽、仿佛重新拍摄的PS。
最基础的是修改视频画面比例,可以把横版变成更方面手机观看的竖版:
想要更难一点的特效,也可以的!
只要添加几个词,等待几秒钟,那些电影后期人头疼的换装、特效,一下子就生成了。
比如,手里有一段骑马视频,但我们想要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画面的效果,也能实现。
而实现这样的效果,对于传统的电影公司来说,意味着后期多个工作人员日日夜夜的手动劳作。
更令人惊叹的是大变活人,让静止的平面名画动起来,而且仿佛是真人演绎,光影和肌肉纹理都处理得完美无缺:
这两天已经有很多外国媒体纷纷报道它获得5500万美元融资的消息,AI领域的大佬们下场点赞Pika Labs,Reddit创始人表示要把它用在工作中。
而知名论坛Reddit上,被惊艳到的海外网友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表示AI进化的速度太难以置信。
很难想象,2023年我们在嘲笑AI一本正经说废话。
到了2024年,它竟然能让一个对电影一窍不通的普通人拍出《盗梦空间》一样的大片,或许会彻底改变了视频领域的生成方式。
而这一次,站在了科技前沿的,是几张华人面孔,甚至是华人女性面孔,太令人振奋了。
时间倒回到八年前,Demi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成为哈佛在浙江早申录取第一人,计算机届的传奇少女。
她高中毕业于杭州公立名校杭二中,连续4次入选集训队,2014年和2015年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奥赛冠军。
美国国家信息学奥赛USACO被称为美国五大奥赛之一,考察编程能力。数学逻辑、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思维、迭代修正等能力,对高中生能力要求非常高。
2015年,Demi还拿下国际计算机奥赛的银牌。
这样一个学霸除了天生的外,还有什么秘诀吗?她坦言,就是源自热爱。
对计算机的兴趣,在Demi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来了。
一方面源自家庭的耳濡目染。
她出生在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从事软硬件相关工作,妈妈毕业于浙大,还是MIT博士。她从小就接触了各类编程软件和书籍,小学时候接触了一款Logo 编程软件,让她着了迷:
「很容易上手,画画又很可爱,输入几步算法就能让小乌龟走动、或者让风车转起来,我就很开心。」
简单的尝试之后,她兴趣越来越浓厚,写的算法也越来越复杂,花了许多时间去啃编程书,初一就写出了一款自己的小软件。
另一方面,源自热爱。她花了非常多时间在数学和编程上,这一开始只是「想要变更酷」。
她在采访中提到,小学的时候她数学并不是很好,作文拿了很多奖,但是没有人觉得女生作文很厉害就很酷,反倒是有男生喜欢玩电脑却被人觉得很酷。
「我发现数学家男生多,学编程的男生比较多,我也比较要强,我想要是我会编程,数学第一名就更酷了。」
随着了解的深入,她彻底迷上了数学和编程,在用头脑风暴解决真实问题,比如模拟一个交易场景,从0做到100分,这个回馈很让人上瘾。
很多人或许会说是因为Demi是有了父母庇荫,然而身为家里的老二,她是唯一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姐姐和妹妹都没有从事计算机。
父母一开始也不是很支持她做这一行。
我翻到Demi妈妈2015 年接受「升学宝」采访时的一段话,可能也是无数家长的内心写照:
「我们自己从事这个行业,知道当中的辛苦,所以并不愿意女儿将来也从事这行,直到女儿不经意的一句“妈妈,只要一想到编程,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才让我们决定无条件支持她走这条路。」
当时打信息学比赛的时候,Demi在杭州读高中,为了配合比赛时间,就只能下午睡觉,凌晨12 点排起来参加比赛,设计程序,研究算法,直到清晨。
很多人提到Demi时,都会不约而同提到一个词「很拼」。
进入哈佛后,她读的也是非常硬核的专业——计算机和数学双学位。在大学期间就曾在 Meta AI研究部门实习、又先后在 Google Brain、Epic Games 等公司和团队实习。
她读博所在的斯坦福 AI Labs在硅谷门槛极高,也是许多研究的前沿,她师从教授Prof.Ron Fedkiw and Prof.Chris Manning,专注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图形学。
而从研究到创业,这是一条需要最硬核能力才能生存下来的赛道,唯有热爱才能「自讨苦吃」。
更难得是,Demi身上除了对数学和计算机的钻研外, 年纪不大的她已经有了大大的格局,还体现出对人文的关怀和对自己的自省。
在大学申请,手握这样最高成绩,在国内保送清北,在国外也可以直通顶级名校,如天才聚集的理工类名校MIT。
Demi选择了哈佛,一方面哈佛没有那么理工科,同学之间的同质化没有很严重,每个人身上各有自己的标签和特色,大家竞争的方式都不一样。
在与集训队教练Yuni的对谈中,她这样描述哈佛的影响:
在杭州的时候,我以为杭州就是全世界;搞竞赛的时候,我以为竞赛就是全世界,去了哈佛后,我才发现有这么优秀的人,而且是在不同方面的优秀。
在Demi成长过程中,从小接受的就是「放养」,几乎不关注成绩,更关注她的品行和思想。
她从小跳芭蕾,会弹钢琴,爱写诗和谱曲,还喜欢帆船、辩论和写作等,尝试更多的事情。在她特别为成绩紧张的时候,妈妈还刻意拉她出去看电影放松。
她兴趣广泛,高中时参加伯克利大学仅选拔30名顶尖高中生参加的著名SPARC人文学夏令营,参加哈佛大学HWeek项目。
她从没把自己受限为「一个只想做计算机的人」,而是一个更全面的人,想成为一个领导者。哈佛最看重的特质,就是成为Leader,改变世界的野心和勇气。
另一方面,哈佛的人文学科非常强。
在哈佛,除了计算机和数学课程外,她还上了很多不同的课,尤其是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结合的课程,尤其是是连接现实问题的学科,有了更深厚的人文沉淀。
就此,Demi还说了几个或许对同学们有用的建议,我也整理了出来:
回过头来,上什么大学并不重要,不管是什么大学都不能决定你,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在这上面的成长。
人文学科或许不会对你的职业有直接影响,但人文学科在塑造我们的三观,是美好生活的基石,会让思考有许多很不一样角度。
小时候我们的善良并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的成长是你看见了险恶,也仍然选择坚持自己的美好和善良,不断叩问自己,我活着的意义。
千万一味去追逐成绩好、打竞赛和考名校,却从没质疑过父母、社会所制定的这些成功标准就是对的吗?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因为你从没认真思考过你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离开斯坦福创办 Pika Labs,Demi选择走自己的路,有网友这样评论:
「身在精英之家,却能不躺平,突破天花板,不做公主,做自己的女王,太酷了!」
这也我想起她的高中班主任8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放在现在的她身上仍旧再合适不过了:
这个女孩虽然看起来柔弱,却有一股韧劲,「她一直都清楚要给自己的人生规划些什么。」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