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丁雅雯)“双11”购物节落下帷幕。各大电商平台陆续披露的“战报”显示,消费者和商家都保持了较高热情。
随着即时零售新业态的发展,今年“双11”,越来越多线下商家能够深入参与。业内人士指出,“双11”不仅展现出当下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了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
“双11”电商消费热 国货、品质消费品走俏
百亿补贴、全网低价....今年“双11”购物节,电商平台纷纷采取了低价促销战略,而消费者也保持了较高的购物热情。
今年“双11”,淘宝天猫推出了“官方立减”“天天低价”活动。“截至11月12日零点,天猫‘双11’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元,全周期累计访问用户数超8亿,创下历史峰值。”淘天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京东推出了“百亿补贴”“9块9包邮”等促销活动。“截至11月12日零点,京东‘双11’成交额、订单量、用户数均创新高。”京东有关负责人说。
值得买科技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该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27.22%。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双11”有以下消费趋势:
一是,品质消费是核心需求。值得买科技的数据显示,今年“双11”中高端电器更受市场青睐。以电视为例,平台销售额前10的单品中,仅有2款售价低于5000元。此外,高端旅游产品、珠宝首饰销售火爆。
“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能带来生活品质提升、满足情绪价值的商品。这反映出消费者始终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什么值得买”消费平台“双11”大促总负责人张宇昂说。
二是,国货产品销售火热。天猫数据显示,今年“双11”243个国货品牌进入“亿元俱乐部”。
“今年‘双11’第一阶段(10月23日-31日),平台冰箱品类销售前10均为国货品牌。此外,在运动装备等海外品牌常年‘霸榜’的品类中,国货凭借科技力和性价比,在‘双11’期间表现也颇为亮眼。”“什么值得买”有关负责人说。
即时零售爆发增长 线下门店参与热度走高
随着即时零售新业态的发展,今年更多线下商家深度参与“双11”。
10月24日,美团闪购宣布,10月24日起至11月12日,美团闪购将开启“‘双11’美好狂欢节”,上线超100场直播。
据了解,今年“双11”期间,银泰百货、天虹百货、重庆百货、友阿股份、凯德MALL等实体商超,在美团、大众点评推出多种品类的购物卡团购和主题直播活动。11月10日至11月12日,华润万家、重庆百货、阜阳商厦等商超将在美团直播间密集开播,永旺AEON、广州天环广场、物美超市、嗨特购、新世界百货、卓展集团、北方国贸购物广场等多地商超也将参与到美团官方“双11”系列直播活动中。
京东到家数据显示,今年“双11”,超40万家线下实体门店通过京东到家参与“双11”,门店数同比翻倍。11.11当天,京东小时达成交额同比增长45%。
“今年‘双11’,我们在美团直播间上线了千元美妆卡团购券。截至10月31日,该卡券在美团上的累计销售额超3亿元。线上线下结合的促销形式,为商场带来了不少新客流。”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说。
“本地商超品牌依托在本地长期积累的口碑与信任,再通过即时零售平台的助力,将进一步提升从‘种草’到交易的转化效率。未来,线上线下齐发力,商品零售与服务零售共荣共生,有望成为各地商超数字化经营的新常态。”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
“双11”购物热彰显消费活力
业内专家指出,今年“双11”消费者、商户参与热情较高,彰显了消费市场活力。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指出,今年“双11”,电商平台采取多重促销策略,如官方立减、百亿补贴,降低了一些热销商品的价格,这种价格优惠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参与购物。线下门店也积极参与“双11”活动,扩展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
“‘双11’电商消费热从侧面印证了我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活力,显示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一直在持续,也说明电商等模式不断改进完善,对消费的带动作用还将不断增强。”洪勇说。
“电商平台稳健增长的业务答卷,不仅展现出当下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彰显了消费市场的韧性与活力。”值得买科技有关负责人说。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指出,今年“双11”各大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天猫、拼多多等都回到价格的比拼,玩法更简单,平台之间的“火药味”淡了。
“‘双11’未来会跟所有促销节日一样,刚有的时候很热闹,之后就逐渐稳定,融入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不过,价格虚高、先涨后降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对用户来说并不公平,平台还需要多加管理,给到用户真正的实惠。”莫岱青说。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在今年大火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加成下,电商平台也有了更多玩法,如淘宝开放大模型原生AI应用“淘宝问问”, 综合立减满减等信息生成购买建议,什么值得买、返利网等导购电商平台也在发展AI技术。尤其在直播电商领域,还有数字人直播等,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为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未来“双11”或许不打“价格战”,而是演变成新的“技术战”。
编辑:罗浩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