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真金白银接力自购 布局权益共享收益

公募基金真金白银接力自购 布局权益共享收益
2023年11月13日 02:18 证券日报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本报记者 王思文

  10月24日至11月10日期间,上证指数累计上涨3.39%,与此同时,公募基金也开启了“买买买”模式。从10月29日开始,陆续有12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下基金产品,合计自购金额达17亿元。若从今年8月下旬起计算,包括易方达、华夏等在内近50家机构宣布自购旗下产品,金额超33亿元。

  为什么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在这个时间点选择接力自购,对市场又意味着什么?

  多位受访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募基金自购一方面是看到了市场处于历史低位,认为当前是布局权益市场的好时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广大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从历史上来看,公募基金接力自购的高峰期通常发生在行情处于低部波动时期,机构相信中长期会出现修复或反弹。例如,2022年10月份A股市场持续波动,有18家公募基金和资管公司在2天内接连宣布自购,金额超15亿元。而在此后的几个月内(2022年10月25日至2023年2月24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9.73%。

  再如,2020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大幅回调,市场情绪悲观。但是对部分机构投资者而言,在市场调整中看到的反而是机会。彼时,兴证全球基金率先宣布运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6000万元,天弘、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富国等众多公募基金公司紧随其后。据不完全统计,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有近50家基金公司或开展公募业务的资管公司发生过自购行为,合计自购金额超过25亿元。其中,天弘基金自购金额最多高达5亿元,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华安等基金公司自购金额也超过1亿元。2020年2月10日至2020年7月9日,上证指数上涨了20%。

  “一般在市场持续波动的时候,历史绩优的基金经理会率先自购,公募基金公司也会‘自掏腰包’申购自家的公募产品,也有一些基金公司高管、员工加入自购行列,来传递对市场和公募基金产品的信心。”北京地区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记者称。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在低位的时候加仓也能为基金经理在未来获取超额收益做好准备。

  那么,基金管理人用“真金白银”买自家的基金业绩到底怎么样?谁家表现最好?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期间,88只公募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获得其所在基金公司固有资金的认购。三年多过去,从历史业绩来看,在2020年一季度末至2023年11月12日期间,80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达九成,其中10只产品的区间收益率超过50%,更有“翻倍基”诞生,但也有8只基金收益率告负。

  除了基金公司自购外,基金规模的变化、基金经理变更等因素均会影响基金产品的业绩水平。根据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的实证研究,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基金产品规模与阶段收益率之间呈现出倒“U”型,也就是说对于各类型基金产品,管理人的在管规模是存在边界的,管理规模扩大必然会影响基金业绩。

  受访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自购是一种积极的信号,也是一种有力的支持,但并不是影响市场的唯一因素。投资者如果想参与A股市场投资,不仅要关注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动向,也要关注市场动态、行业政策、宏观环境等变化,充分做好调研和风险评估,明确自身的投资者偏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王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21 中机认检 301508 --
  • 11-20 京仪装备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53.6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