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绿色菜园下“金蛋”——写在“南方冬闲田菜薹轻简化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常德安乡召开之际

喜看绿色菜园下“金蛋”——写在“南方冬闲田菜薹轻简化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在常德安乡召开之际
2023年11月02日 10:56 常德发布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日前通知:2023年“南方冬闲田菜薹轻简化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于11月4日至6日在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召开。这是安乡绿色蔬菜产业依托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持续壮大后喜迎的首次盛会。

近年来,安乡县坚持“四个三”理念,多措并举抓发展,坚持在冬闲田里套种菜薹,多管齐下找路子,在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推动了绿色蔬菜产业发展。

 恪守“三大定位” 

将绿色蔬菜产业打造成安乡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建设农业强县”的重要力量,是安乡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的追求,该县以“三大定位”绘制蔬菜产业发展蓝图,脚踏实地谋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恪守之一: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要服务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作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就是为“大食物”供应做贡献,坚持发展稻菜、稻稻菜诸多模式,就能做到既不与粮食安全争地,又能确保粮食安全根基。恪守之二: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要遵循产业振兴这一“重中之重”。乡村要振兴,产业最关键。安乡作为农业大县,强农业必须强产业,绿色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要大力发展,还要全面升级。恪守之三: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要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为了这一“中心任务”,安乡县在稳定好10亿元绿色蔬菜产业基石的同时,全面发挥产业经济效益较高和带动务工较好的优势,促进了从业农民产业增效,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增收。

安乡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认识到,要将绿色蔬菜产业打造成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力、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主导”的发展路子。

其一,坚持以生态化为主导。安乡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举措,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水肥一体、肥药双降等绿色生态生产技术,积极探索多种生态种植模式,引导蔬菜产业朝着绿色有机方向发展。全县蔬菜通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有27个。其二,坚持以标准化为主导。安乡县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模式,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引导蔬菜产业朝着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全县蔬菜产业机械翻耕、起垄比例100%;无土集约育苗技术使用率60%;喷、滴灌设施应用面积20%;早春栽培及秋延栽培技术成熟,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全县所有基地得到运用。其三,坚持以集约化为指导。安乡县大力推进蔬菜规模经营,促进蔬菜产业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县现有蔬菜规模经营主体100余家,流转耕地8万余亩,蔬菜规模经营播种15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75%,其中500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30个,1000亩以上蔬菜生产基地10个。安乡县蔬菜行业协会和湖南省湘珊瑚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相继成立,各主体间能更好地互通有无、深度融合。

 解决“三个问题” 

在推进绿色蔬菜产业稳健发展过程中,县有关部门摸索出了必须着力解决好3个问题的工作心得。

一是着眼建基地、创品牌,解决销售低端化问题。县有关部门一方面对接高标市场建设高标基地,全县共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9个,认定面积2.4万亩;通过“圳品”认证9个,认证面积1.2万亩;一方面着眼品牌效益创建响亮品牌,全县现有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个(罗洲冬瓜);正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安乡菜薹”,已通过省级评审;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23个。二是着眼依托资源禀赋、地域特色,解决市场同质化问题。该县依托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地域差异小的气候优势,生产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时令蔬菜,年蔬菜播种面积20万亩以上,年生产40万吨健康、绿色和美味的蔬菜;依托有机质、磷、钾含量丰富,且无重金属污染的紫潮土优势,生产品质优质、绿色有机的生态蔬菜,认证的绿色、有机蔬菜达6500余亩;依托水域面积占比27%,水源丰富、水质良好的水资源优势,生产独具特色的水生蔬菜,湘莲、藕、藕带、芡实、水蕹菜、水芹菜等均在周边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三是着眼引主体、强加工,解决链条薄弱化问题。该县一方面鼓励本土主体进军蔬菜精深加工领域,常德华冠食品有限公司进军冬瓜加工业,拥有冬瓜全产业链,其产品出口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方面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壮大蔬菜加工力量,近几年,该县成功引进湖南津山口福食品有限公司,主打芥菜、豆角、辣椒等蔬菜精深加工,年产2万吨。

湘珊瑚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大棚内即将出棚的辣椒湘珊瑚果蔬种植示范基地大棚内即将出棚的辣椒

 发力“三个创新” 

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冬闲田、冬瓜、菜薹,分别采用3种创新发展途径,全力实现绿色蔬菜产业的创新突破产业突围,是安乡县趟出的工作路子。

创新之一:着力稻菜生态模式,让冬闲田活起来。县里发动农民,利用冬闲田资源,大力开展稻菜、稻稻菜生态种植模式,全县共发展水稻+菜薹模式5万亩,水稻+小叶芥菜模式近1万亩,稻菜生态模式不仅能增加农民收益,采摘后的废枝烂叶全部还田沤肥,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确保用养结合。创新之二:着力小品种做大文章,让冬瓜产业深起来。冬瓜虽为小宗蔬菜产业,年种植约2万亩,但却能在产业扶贫、精深加工上做出大文章,该县通过产业帮扶,使冬瓜产业每年能带动823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000元,吸纳脱贫户就业110人,就业收入230万元,8个脱贫村都因此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完成糖纳豆、冬瓜糖等6个系列65个冬瓜新产品加工研发。创新之三:着力增收途径创新,让菜薹效益高起来。该县大力推广菜薹种植,让菜薹发展成为蔬菜生产主角,年种植5万多亩、品种20多个,每年10月上旬至来年4月中旬上市,依托市场话语权的强化实现规模增效;健全冷链物流体系,建好4.3万立米冷库,能3公里内蔬菜预冷,拉长鲜销半径,实现增量增效;健全销售平台,在长沙、广州、深圳、香港等地设有档口,占领一线城市,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实现占高位抢高价增效;全力申报“安乡菜薹”地标认证,扩大品牌影响,实现优质优价、品牌溢价增效。目前,安乡菜薹每亩产值能达4500元左右。

绿蔬园生态蔬菜生产基地内,园丁们正在补种红菜薹

暮秋季节,记者慕名来到安康乡安兴村绿蔬园生态蔬菜生产基地,但见几百亩刚收割的晚稻田早已翻耕成垄,种上了各种菜薹苗,近看成垄成行,远望绿意点点。煦暖的阳光普照叠加园丁的悉心呵护,苗儿们无不蓄势待发,茁壮成长、簇拥抽蕻。该基地负责人肖均介绍,他从2003年开始种菜薹兴业,从来不愁产品销路,如今已远销粤港澳沪。他刚开始时只承包300亩面积,10年后发展到1000亩,到现在已经超过了1万亩,平均每亩土地流转费450元,成了当地农民的一笔固定收入。绿蔬园全部实行稻菜或稻稻菜轮作,用工高峰期每天有七八百人,大多为周边65至70岁的农村老人;去年纯收入超过400万元,发放工资2000多万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