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曹雪芹足迹,亟待擦亮的京城文化名片

锐评|曹雪芹足迹,亟待擦亮的京城文化名片
2023年10月28日 11:22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日,曹雪芹在京遗迹地图重磅亮相,在“红迷”中掀起打卡和讨论热潮。

自2021年以来,北京曹雪芹学会和北京设计学会组成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邀请专家研讨,调研了西山正白旗“曹雪芹纪念馆”、东城蒜市口十七间半、张家湾古镇等18处与曹雪芹生活足迹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形成了较为专业的调研报告。

北京是《红楼梦》的故乡。循着这份报告的指引,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再次走出泛黄的书页,走近公众的身边。

在北京这座全国文化中心,人文景点不计其数,曹雪芹地图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魅力?让红楼梦文学活起来,还可以做哪些努力?

让红学走出象牙塔让红学走出象牙塔

北京,一座与《红楼梦》息息相关的城市。

从1728年到1763年,曹雪芹在这里生活了35年,足迹遍布大半个北京城,在这里创作了不朽名著《红楼梦》。

曹雪芹在京遗迹地图,标注了与他生活、创作、当差、交游、家世相关联,且至今仍有迹可循的18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不仅蕴含了红楼梦文化基因和曹雪芹人生遭际,而且承载了北京传统民俗文化,堪称城市文化和名著文化的经典游览线。

地图上的第一处,香山正白旗39号旗下老屋,即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据红学家考证,就是曹雪芹的著书之所。门口石碑上刻着“残杯冷炙有徳色,不如著书黄叶村”,考古挖掘出的题壁诗“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是曹雪芹留下的生活痕迹,也映照了他的精神世界。

沿着曹雪芹小道,黛石、元宝石、石上松,山峦叠翠,曲径通幽。缘溪前行,樱桃沟的木栈桥前山泉淙淙,仿佛还在传递曹雪芹的声声叹息。这条小道因曹雪芹而获得了自然风景之外的文化意蕴,也让《红楼梦》世界真实可感,成为北京富有人文气息的山林徒步路线。

曹雪芹在京遗迹标识展示。图据本端

地图的第六个目的地,是曾经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据考证,圆明园当年的盛景,是曹雪芹构建大观园的重要参考。作为北京文化长卷中两个耀眼的地标,圆明园遗址公园和《红楼梦》,分别用实景和文字书写国与家的兴衰更替。

文化遗产需要保护,更需要深度发掘和探索。曹雪芹人文旅游线路图,是在研究基础上的新发现;赋予红楼梦根骨形体,同时扩大了《红楼梦》的外延,让书本上的《红楼梦》活了起来,让红学再次走出象牙塔,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真香!一场citywalk(城市徒步)居然是曹公走过的路!”“魂穿林黛玉,潇湘馆的氛围感顶格!”……网友“自来水”式的分享,带动更多读红楼、爱红楼的游客打卡这张文旅地图。一条有故事的路线图,在延续北京山水园林、风俗建筑之文化血脉的同时,还会为红学带来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播效应。

让红楼梦唱新声

《红楼梦》与曹雪芹,北京文化保护工作中绕不开的课题。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件文化瑰宝,自孕育、诞生到传播、传承,都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北京一张厚重的文化名片。

北京拥有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故宫、天坛等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国粹京剧等韵味十足的京味文化。其中,很大程度上因为红楼梦,北京当之无愧地也是中国文学的高地。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过程中,北京理应用好红楼梦这张文化名片;一代文豪曹雪芹构建的文学世界,不应该只存在书本中。

近年来,北京舞台不断刮起“红楼”风。跨界融合古老昆曲与舞蹈的昆剧《曹雪芹》,用京腔京韵演绎经典歌曲的音乐会《京韵红楼》等,让青年演员化身“红楼梦中人”,以礼敬之心展现文学巨匠的传奇风骨,为红迷及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作为国博重要的历史文化展之一,“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现场展出文物、文献、艺术品近600件套。对这部巨著文化景观的全面呈现,打开了展示红楼梦大世界的现实窗口,大力推动了《红楼梦》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中的题壁诗,为正白旗39号院老屋原墙皮。图据本端

18处曹雪芹在京遗迹集体亮相,同样是北京市重视红楼梦文化遗产的体现。一砖一瓦,一路一石,搭建了红迷与《红楼梦》双向奔赴的云梯,串联了北京历史文化和世俗人情的轨迹,又一次唤醒读者和《红楼梦》、游客和北京城之间更深层次的情感呼应。

在北京对红楼梦文化的多样化诠释下,文化传播与读者期待、群众需求高度匹配,作品内涵也在一次次创造性转化中得以丰富,其生命活力更在创新性发展中得以赓续。

对红楼梦的热情传播,折射出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印证北京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的决心。不断擦亮红楼梦等众多文化名片,就是在不断提升首都的文化功能,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带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化文化软实力为发展硬支撑。

红学可以更国际范儿

《红楼梦》的魅力,跨越200余年历史时空,早已从北京传向世界。

1884年,《红楼梦》第一部外语全译本在朝鲜出现。到目前为止,《红楼梦》已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有100多个译本。

1910年版《英国百科全书》称赞道:《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高级的作品,它的情节复杂而富有独创性;2014年,英媒《每日电讯报》发布“史上十佳亚洲小说”排行榜,《红楼梦》位列第一。

《红楼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极大丰富了世界文化遗产宝库。正因如此,这部举世瞩目的文化经典,在扩大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上,还大有文章可做。

在英国,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在全球各地轰轰烈烈地持续了一年。从舞台表演、电影展映,到工作坊、读书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沉浸于文学和精神世界的共鸣。

在西班牙,为纪念塞万提斯,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每年举行一次,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节之一。

在俄国,托尔斯泰庄园至今保存完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文化圣地,供后人凭吊。

曹雪芹是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托尔斯泰并肩的文学巨人,同样是公认的世界性文学符号。但无论是足迹保护,还是对外宣传,曹雪芹的大文章并没有做足,纪念活动、资源挖掘、文化推介等,与曹雪芹的世界性影响并不匹配。曹雪芹属于北京,属于中国,完全可以成为更加耀眼的国际文化偶像。

传承红楼梦文化,讲好曹雪芹的北京故事,既要立足当下,也要面向世界,更要面向未来。“曹雪芹在京遗迹”文旅图开辟了红楼梦的全新打开方式,但要让曹雪芹的文化符号更加醒目,还需拓宽更多路径;要把红楼梦这张闪耀世界的名片擦得更亮,既需要诠释、演绎领域的大众化、通俗化,也需要在传播中兼顾本土化、国际化。比如,可以搭建更多轻松通向作品的解读阶梯,通过“复活”海棠诗社、菊花诗社等活动,以创办曹雪芹国际文化节等形式,催生更多关于红楼梦的热点和爆款,让殿堂级的经典更为百姓所喜闻乐见,吸引世界上更多的读者来北京寻访曹雪芹。

曹雪芹的足迹,也是北京文化的一枚脚印。探索国际传播路径,积极开拓传播渠道,提高讲故事水准,让曹雪芹从北京走向世界,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红楼梦 曹雪芹 北京市 文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
  • 10-30 联域股份 001326 41.18
  • 10-30 美心翼申 873833 10
  • 10-27 前进科技 873679 13.99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