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指针标记在2023年10月8日,沪滇的美好情谊在这一天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沪滇·澜湄线”,一头是中国经济的龙头上海,一头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云南。
向南,有着更广阔的天地。当前,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我国与东盟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贸易额近万亿美元。
未来,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将打通一条新的运输动脉,有利于促进货物集散、物流集运、产业聚集,开拓44个国家约33亿人口的大市场。
山海相约,未来可期。
山海情深
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至今,沪滇协作已走过近28个春秋。此间,上海与云南之间的情谊从未间断,从高层互访、干部人才选派到产业合作、就业帮扶、消费带动……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间断,并日渐深入。
两省市组织、人事、教育、卫生等26个部门积极开展对口合作,双方有关企业、经济园区、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的合作日益增强,合作范围覆盖现代农业、现代生物、能源矿产、基础设施、文化创意、电子科技、旅游金融等众多领域,经贸合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2022年,上海市安排财政援滇资金43.5亿元,实施各类项目620个,选派229名党政干部、833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云南开展协作工作,帮助云南省18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采购、销售云南省农特产品超60亿元。
截至目前,两地以“上海企业+云南资源”“上海研发+云南制造”“上海市场+云南产品”“上海总部+云南基地”“四个+”为牵引,双向赋能产业协作,依托沪滇协作机制,引导落地投产项目241个,到位投资77.72亿元。
产业协作
今年,在昆明经开区清水片区,一座以上海临港和云南昆明两地命名的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已拔地而起。再过两个月,第一批来自上海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的优秀企业将在这里扎根落户。
从构想到项目签约落地,再到动工开建、接近竣工交付,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创造了新的“昆明速度”。
2021年10月,临港集团与云南省投资促进局、昆明市政府签署合作共建临港昆明科技城框架协议。2021年12月28日,临港集团与昆明经开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签署协议,明确双方共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2022年2月18日,双方注册成立“云南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建设。历时350天,42栋标准厂房全部封顶。
“两地政府高度重视、高效沟通,为项目建设创造极好的环境。”云南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祁龙军介绍,项目自启动建设以来,也受到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企业的高度关注。
已意向入驻的迈创企业管理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上海的科技型企业,主要业务是为先进制造业提供全球化、数字化售后服务管理,其业务已覆盖70多个国家及地区。“东南亚是我们的重要市场,与临港签约后,我们希望尽快落地磨憨,开展汽车新能源电池制造方面的业务。”迈创企业管理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无限机遇
按照临港集团的规划,接下来,将以共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为示范,对接上海市,主动参与云南工业、农业、物流等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投资建设、招商引资、运营管理,形成沪滇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建体系,全力推动沪滇共建产业园区。
未来,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还将以南亚东南亚市场为依托,上海为“飞地”,联合打造磨憨—磨丁以及河口—老街、孟定清水河、瑞丽等中老中越中缅示范边境经济合作区,构建“沪滇产业合作,双城联动发展”的双赢、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促进沪滇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
在“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开行之际,上海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兼临港集团董事长袁国华又一次来到昆明。他说,这次“搭乘”班列的主要是一些纺织品、家电产品,未来还有更多高端产品。临港集团将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和产业优势,发挥好政企协同的纽带作用,与各方携手持续推进“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运行;充分发挥大通道作用,以便捷货物运输带动贸易体量提升,为东西部产业发展提供良好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上海市正在积极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市政府方面表示,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入推进和国际货运量持续增长,将为沪滇国际物流合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们不妨大胆展望,在深化东西部协作、共建陆海大通道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沪滇产业协作也将开启更多新的可能。记者吴洁报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