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世界的视角认识中华文明”

“以世界的视角认识中华文明”
2023年09月15日 20:09 北京日报客户端

“我们常说‘漂来的北京城’,一条大运河把南北方串联起来。而且大运河本身南北流向,跟长江等河流是连接在一起的。其实,我们把它也看成渤海湾泛东亚地区贸易的一个交通道路。”当下的“考古热”,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平行论坛上得以充分展现——作为下午圆桌对话的嘉宾,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一早上就被媒体记者围住采访。

15日,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平行论坛上,6位国内外知名考古专家以“考古见证人类文明”为题展开圆桌对话,开启一场文明探秘之旅,揭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代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东亚地区稻作文明最高成就的早期都市文明和区域性国家,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肯定,也意味着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第一个发言,“良渚不仅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考古更为世界早期文明、早期国家和早期复杂社会的传统观念注入了新内容。”

随着对话推进,更多世界古城故事被揭秘。

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始了对玛雅文明重要城邦科潘遗址中一处贵族居址的发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主持的在中美地区的第一个考古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理论研究室主任李新伟说,考古发掘的过程,也是与各国专家合作学习的过程,“经过6年细致的田野工作,我们完成了全部发掘工作。系统的隧道发掘,揭示贵族院落历时3个主要阶段的演变过程。这对了解科潘遗址乃至整个玛雅文明高等级建筑发展演变的过程非常重要。”

如今,中国考古团队发掘的区域已经成为科潘遗址公园新的参观点。李新伟说:“对玛雅文明的研究,让我深刻地感觉到,考古学对一个文明呈现的重要性,也让我认识到,以世界文明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中华文明的重要性。”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越来越多的中国考古人走出国门,积极推进联合考古行动,深度参与涵盖人类起源、世界古代文明、丝绸之路考古等前沿课题的研究,文化交流成果显著。

孙键将大家的目光引向“海上丝绸之路”—— “南海Ⅰ号”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水下沉船,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深海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它的发现为复原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甚至可以获得文献和陆上考古无法提供的信息。”他说,其实,大运河也连通了海陆,在古代多是河海两用,所以就水下考古而言,北京大有可为,“我们现在的工作聚焦在渤海湾地区。”

“粟特商人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外籍教授康马泰参与了入华粟特人墓葬遗迹的研究,他说,在中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下,学者们得以研究和揭示中亚已消亡文明的物质文化。

恰巧,孙键是圆桌对话最后一位发言的嘉宾,他说:“没有哪个文化能够独自前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考古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22 中集环科 301559 --
  • 09-21 浩辰软件 688657 --
  • 09-19 三态股份 301558 --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69.98
  • 09-14 恒兴新材 603276 25.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