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将10周岁!

上海自贸区将10周岁!
2023年09月15日 17:34 市场资讯

CFIC导读

202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揭牌运行满10周年。2019年8月,上海又在临港地区设立了全国唯一一个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十年来,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原标题:上海自贸试验区揭牌运行将满10周年,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跃升!

9月15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建设有关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朝,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揭牌运行满10周年。2019年8月,上海又在临港地区设立了全国唯一一个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十年来,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近一半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充分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推动构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布中国首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在制造业、金融业等数十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外资项目。深化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率先推出一线“先进区、后报关”、区间“自行运输”、二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以及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措施,在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构建全新“六特”海关监管模式。建成运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企业数超过60万家,支撑全国超1/4货物贸易量的数据处理。拓展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链接全球200多个重要港口,建立“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天然气加注、长三角港口“联动接卸”等创新业务已实现常态化运作。打造接轨国际的法治环境,设立首个自贸区法庭和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引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积极探索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

第二,坚持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开拓资金跨境通道,创设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试点,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4万个,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面向全球的平台,推出原油期货、20号胶等一批创新产品,上市全国超过一半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全国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今年3月落地。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设立上海数据交易所,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场内交易,累计挂牌数据产品近1500个。高标准建设“国际数据港”,启动运营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开展数据跨境流通创新试点。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开设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和紧缺清单,目前浦东新区人才总量达到170余万,重点产业国际化人才占比超过4%。

第三,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业一证”等试点,已在31个行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000多张,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创新简易注销等经营主体退出机制,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创建“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许可办理机制和“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监管协同机制,推动政府监管方式向信用、风险、分类、动态“四个监管”转变。打造以“互联网+”为重点的政务服务体系,实施企业市场准入事项“全网通办”、政务信息“全域共享”,全面推行“一网通办”,300余项涉企审批事项实现100%全程网办,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近90%。实施窗口“智能帮办”和远程“直达帮办”等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零材料填报”全新体验。

第四,聚焦产业发展所需创新制度供给,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率先开展集成电路监管创新试点,推出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货物入库时间较以往压缩两个工作日。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等制度,上市一类新药21个。推出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研发用物品入境便利化试点,实现特定研发用物品高效便捷通关,无需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深化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内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已超500公里,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海大桥智能重卡项目开启“真无人”测试,成为全球最长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首创“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对位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内外的两个国产大飞机生产基地实施“境内区外”一体化监管,助力民用航空产业链集聚发展。围绕贸易高质量发展,上线全国首个辅助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的“离岸通”平台,落地全国首单“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全力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外贸新业态。

总体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动力,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跃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约占上海同期30%。2022年区域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总额的30%。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浦东新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90.2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5倍和1.5倍;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32家、外资研发中心突破250家,均占全市近一半比重。自2019年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6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1.2%、37.8%和39.9%,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上海将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契机,加强主动谋划和系统设计,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为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

本文来源:上海发布

上海自贸试验区大消息

202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揭牌运行满10周年。十年来,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

站在新的起点上,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在高起点打造开放的桥头堡。

在9月15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朱芝松表示,上海将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为契机,加强主动谋划和系统设计,开展更大程度压力测试,为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

接下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下,上海自贸试验区又将有哪些改革亮点,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政策制度,上海证券报记者为您一一梳理。

数读自贸区10年建设成绩: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跃升

“总体来看,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动力,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区域发展能级全面跃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显著增强。”朱芝松如是总结。

数据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至2022年底,累计新设企业8.4万户,是前20年同一区域的2.35倍,累计新设外资项目14285个,累计外资注册资本1862.98亿美元。

截至2022年底,上海自贸试验区累计实到外资586亿美元,约占上海同期30%。2022年区域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总额的30%。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浦东新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90.2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5倍和1.5倍;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32家、外资研发中心突破250家,均占上海全市近一半比重。

自2019年成立以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项目涉及投资额超56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1.2%、37.8%和39.9%,成为上海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制度创新:300多项改革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

制度创新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发挥了“头雁”效应,打造了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推动了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记者获悉,国务院先后推出的七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中,近一半为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累计已有300多项改革经验(含“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扩大开放措施等)向全国分层次、分领域进行了复制推广。

朱芝松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的制度创新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推动构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发布中国首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在制造业、金融业等数十个开放领域落地一批全国首创外资项目。

——深化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率先推出一线“先进区、后报关”、区间“自行运输”、二线“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以及货物状态分类监管等措施,在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构建全新“六特”海关监管模式。建成运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企业数超过60万家,支撑全国超1/4货物贸易量的数据处理。

——拓展洋山港全球枢纽港功能,链接全球200多个重要港口,建立“中国洋山港”籍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外资班轮公司沿海捎带、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天然气加注、长三角港口“联动接卸”等创新业务已实现常态化运作。

——打造接轨国际的法治环境,设立首个自贸区法庭和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引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积极探索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

第二,坚持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开拓资金跨境通道,创设本外币一体化运作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试点,累计开立自由贸易账户14万个,累计发生本外币跨境收支折合人民币142万亿元。

——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面向全球的平台,推出原油期货、20号胶等一批创新产品,上市全国超过一半的国际化期货期权品种,全国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今年3月落地。

——促进数据要素流通,设立上海数据交易所,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场内交易,累计挂牌数据产品近1500个。高标准建设“国际数据港”,启动运营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开展数据跨境流通创新试点。

——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开设外国人来华工作居留审批“单一窗口”,发布境外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和紧缺清单,目前浦东新区人才总量达到170余万,重点产业国际化人才占比超过4%。

第三,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例如,自贸试验区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开展“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一业一证”等试点,已在31个行业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000多张,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填表要素压减超60%。率先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经营主体登记确认制、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创新简易注销等经营主体退出机制,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第四,聚焦产业发展所需创新制度供给,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具体包括:率先开展集成电路监管创新试点;实施医疗器械注册人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等制度,上市一类新药21个;深化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内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已超500公里,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海大桥智能重卡项目开启“真无人”测试,成为全球最长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场景;首创“一司两地”一体化监管模式,围绕贸易高质量发展,上线全国首个辅助离岸贸易真实性审核的“离岸通”平台等。

向未来: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下一步,上海要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开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探索,形成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打造更多高能级开放平台,壮大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以高水平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具体有哪些改革举措,今天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来自上海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剧透”。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表示:“实施这一战略,关键词是‘提升’。结合上海实际,我们考虑要提升四个方面能力。”

一是着力提升国际规则衔接能力。全面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贸易自由便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边境后”规则贯通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丰富测试样本和试验内容,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如率先对接CPTPP关于货物的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部分条款,制定我市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方案,积极争取开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再制造业务。

二是着力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能力。以进一步促进全球高端和新型要素在自贸试验区安全畅通流动为改革方向,围绕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提升经营主体全球运作水平、实施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加快推进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完善交易中心系统功能、规则制度和配套政策,引进更多高能级油气贸易主体,持续扩大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

三是着力提升高端产业引领能力。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在支持全产业链融合升级、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应用测试场景开放等领域加强制度集成创新,助力打造多个世界级前沿产业集群。如扩大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改革的试点范围,建立进出境全流程联合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特定血液制品、动物源性产品等特殊物品的审批验放效率。

四是着力提升临港新片区差异化探索能力。围绕深化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建设,提出一批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经营主体需求、区域定位特点的改革创新举措,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如扎实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扩区区域建设,深化区港一体化运作,推动保税研发设计、保税检测维修、保税展示交易等“保税+”新业态集聚发展。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申卫华表示,目前,上海正积极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研究CPTPP、DEPA中的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边境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型规定,全面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进行对接研究,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探索路径,为推动我国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提供上海的实践支撑。

上海浦东新区常务副区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朝表示,下一步,上海浦东新区将以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为契机,全面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部署,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系统化实施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孙辉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紧紧围绕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继续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可兑换改革,指导并推动金融机构用好自由贸易账户等特色金融服务,加快场景融合,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持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大临港新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等政策推进力度,稳步扩大试点覆盖面,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上海海关副关长张翼表示,下一步,上海海关将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以赴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大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全力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海关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继续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作者:宋薇萍 陈佳怡 严曦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试验区 上海市 自由贸易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22 中集环科 301559 --
  • 09-21 浩辰软件 688657 --
  • 09-19 三态股份 301558 --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69.98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67.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