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全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2023年09月15日 08:24 媒体滚动

转自:扬州网

日前,扬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扬州推动制造强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行动方案主要分为4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发展重点、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围绕制造强市的目标和路径,行动方案提出,聚焦“613”产业体系中6大主导产业集群和13条新兴产业链,实施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壮企强企、布局优化、治理创优等六大行动,2025年实现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1万亿元,其中“613”产业体系工业开票销售达8500亿元。

潍柴动力扬柴公司总装车间。 潍柴动力扬柴公司总装车间。 

发展目标

2025年力争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万亿

“613”产业体系开票销售达8500亿元

行动方案按照“定3年、谋8年、展望13年”思路,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扬州推动制造强市的目标。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强市建设力争实现“211”规模目标,即形成2-3个规模超2000亿元的地标产业,总量过百亿元的新兴产业链达到10个以上,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1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613”产业体系工业开票销售达8500亿元。

制造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持续巩固提升,规模质效不断提升,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创新转型成效明显,链式发展格局和群链协同发展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为建设“创新引领、产业兴旺”好地方强化产业支撑。

行动方案还细化了制造强市建设目标的规模贡献、质量效益、产业韧性、创新动能、智造能力、绿色发展、竞争实力等7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

——规模贡献强。制造业规模体量持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基本稳定,“613”产业体系重大项目占工业重大项目比重达85%。

——质量效益强。制造业增加值率稳步提高,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5万元/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18万元。

——产业韧性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外贸出口额的比重达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5%。

——创新动能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0%以上,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累计达9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件,“613”产业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拥有2000家。

——智造能力强。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7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达13%左右,数实融合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强。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2年降低10%,工业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0%,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竞争实力强。制造业优质企业梯队持续扩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2家,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50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累计达40家。

到2027年,全部工业开票销售超1.25万亿元,“613”产业体系工业开票销售达1.1万亿元。到2030年,制造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进入国内、省内先进地位,扬州制造向扬州创造、扬州智造、扬州品牌跃升。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支撑我市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华光股份汽车智能生产车间。华光股份汽车智能生产车间。

发展重点

明确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方向

列出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路线图

围绕未来一段时期制造强市的发展目标,行动方案明确重点发展优化调整后的“613”产业体系,并提出主导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方向。

——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产业链、工业母机及机器人产业链、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智能电网产业链。其中航空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重点方向包括:无人机等整机研发与总装制造、机载系统设备研发与制造、航空装备零部件结构件研发与制造、民机机载共性技术、临空经济等。

工业母机及机器人产业链围绕金属成形机床、金属切削机床进行系统布局,突破发展整机、关键核心部件及数控系统,发展中高端数控机床及核心零部件。

——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晶硅光伏产业链、储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链。其中晶硅光伏产业链侧重辅材环节企业招引、硅片和组件企业的垂直一体化发展和发电应用环节的智能化运维能力提升;氢能产业链包括制氢技术及装备,氢储运技术及装备,氢燃料电池及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材料,交通运输和发电储能等氢能特殊场景示范应用。

——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产业链,以提质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培育壮大关键战略材料、前瞻布局前沿新材料为攻坚重点,主要包括高性能合成纤维、电子化工材料、新能源和新型储能材料等战略和前沿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人工智能产业链。其中人工智能产业链依托云计算,着重发展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创软硬件产品,大数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处理、应用以及关联制造,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生产线。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生产线。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紧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上游正极、负极、隔膜、结构件等,大功率密度驱动电机、电控功率器件等“三电系统”电动汽车零部件,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以及氢气循环系统等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及智能网联车辆。

——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链、新型食品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巩固化学药领先优势,攻坚突破大分子药物和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等生物药、化学创新药和高质量仿制药,力争建设成为省内有影响力的创新药研发生产基地。

新型食品产业链采用新原料、新技术、新方法,推动淮扬菜预制化研发、生产及冷链物流,布局运动营养食品、儿童配方食品、特医食品等功能性食品,推动新型加工储藏关联材料设备研发,培育“世界美食之都”爆款美食IP等新业态、新模式。

十万吨级散货船等待起航。十万吨级散货船等待起航。

重点任务

从产业发展共性角度细化举措

列出6大行动和22项具体任务

行动计划明确了制造业强市的重点任务,从产业发展共性角度提出了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强企壮企、布局优化、治理创优6大行动和22项具体任务。

——创新强基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科创载体、新型研发机构、战略性创新平台、企业研发机构全面布局,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品牌质量建设,加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具体任务包括建设产业科创载体、做强企业创新主体、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

——转型升级行动。着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体任务包括加快推动高端化转型、加快推动智能化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化转型、加快推动服务化转型。

——招商强链行动。创新产业链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券商招商等招商形式,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具体任务包括编制“两链”(产业链、创新链)招商白皮书、推进产业链招商、推进科技招商。

——壮企强企行动。强化企业发展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产业生态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发展体系。具体任务包括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壮大科技型企业队伍、推动中小企业“小升规”。

——布局优化行动。围绕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推动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协同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主阵地。具体任务包括统筹产业体系布局、提升产业园区特色、深化产业科创开放合作。

——治理创优行动。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加强产业政策协同,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特色服务品牌,服务企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具体任务包括深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数字治理水平、加强产业政策协同、强化产业人才支撑。

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

保障措施

强化5个方面保障措施

为落实各项任务提供支撑

行动计划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强化政策支持、强化监测评价、强化氛围营造5个方面,提出了落实行动方案各项任务的保障支撑。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制造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作为重要任务,完善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抓好制造业发展、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及重大项目机制作用,定期召开制造业发展大会。

——强化工作推进。推动各个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梳理形成重点培育企业、重点产业项目、重要科创平台、关键核心技术“四张清单”,绘制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图谱,每个产业建立健全“八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位市领导挂钩、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一个专家委员会、一个促进机构〔产业联盟或协会〕、一个政策工具包、一批园区载体、一个品牌活动),全面精准高效服务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扬州晶澳生产线。扬州晶澳生产线。

——强化政策支持。在现有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发展等制造强市共性政策基础上,聚焦“613”产业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支持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等研制创新,支持企业取得特别资质、开拓市场、创造效益,支持产业促进机构开展创新服务。

——强化监测评价。市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订制造强市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部门协同、市县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613”产业统计体系,完善统计、工信、税务等职能部门联动协同的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统计监测制度。定期通报产业体系发展情况,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强化氛围营造。坚定不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凝聚各方力量,全面营造产业立市、制造强市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探索建立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荣誉激励体系,积极培育推荐江苏省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畅通政企联系渠道,鼓励广大企业家敢闯敢为、创新创业,培养一批新生代杰出企业家,在技术攻关、自主创新、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锻造硬实力。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审批流程,加快审批速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大产业发展宣传力度,大力推介全市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亮点和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全市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延伸阅读

从“323+1”到“613”传递哪些深意?

“323+1” 2018年,我市提出重点发展“323+1”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当时“323+1”产业集群是按照千亿、五百亿、百亿产业规模进行划分,随着形势发展变化以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市需遵循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聚拢产业集群,布局全市新一轮产业体系,凝心聚力,增强对各板块的引导性。

“613”

产业体系是原来“323+1”产业集群的“升级版”,体现出工作上一脉相承,彰显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目前全省制造业优化调整为“1650”产业体系,“613”产业体系按照“产业集群+产业链”形式进行调整,在提法上与全省产业体系提法保持一致,有利于同省有关部署要求相衔接;“613”产业体系在产业上更加聚焦,指导各地进行新一轮产业布局聚焦,市县协同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链,开辟新的产业增长极。通讯员 扬工信 记者 嵇尚东

责任编辑:刘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产业链 制造业 扬州市 长三角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22 中集环科 301559 --
  • 09-21 浩辰软件 688657 --
  • 09-19 三态股份 301558 --
  • 09-18 爱科赛博 688719 69.98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67.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