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搜的“雷暴哮喘”是什么?

上热搜的“雷暴哮喘”是什么?
2023年09月07日 17:28 扬眼

转自:紫牛新闻

最近,一条名为“雷暴哮喘”的词条上了微博热搜。9月2日夜间,内蒙古呼和浩特出现了雷雨天气,一些医院急诊病人突然猛增,其中很多都是哮喘患者。当地卫健委回应,医院急诊科患者人数增多,与雨后花粉浓度过高引起的“雷暴哮喘”有关。另据媒体报道,最近几日,北京世纪坛医院已接诊了6例“雷暴哮喘”患者。专家提醒,“雷暴哮喘”并非传染疾病,这是一种过敏病症,有哮喘和鼻炎病史的人群在花粉多的雷雨季节里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可对症使用抗过敏药物,避免意外发生。

雷电+花粉=雷暴哮喘?是的,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两样东西,加在一起真的就是一种过敏病症发生的根源。“雷暴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表现形式,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医师沈连法告诉记者,近年来的过敏病人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以“雷暴哮喘”为例,在雷阵雨频发的盛夏和早秋季节,他的门诊经常能遇到相关的病人。

“雷暴哮喘”的发生,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有雷雨天气过程;二有较高的花粉浓度;三,患者有过敏体质或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雷暴来临前,冷空气和大风将花粉和霉菌颗粒带入云层,云层中的水分和闪电使花粉颗粒和霉菌颗粒爆裂,释放出更小的微粒。这些微粒随暴雨后沉降近地面空气,随着人体呼吸进入人的呼吸道,会使有过敏体质或有哮喘病史的人诱发哮喘发作,会出现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

如何预防“雷暴哮喘”的发生,沈连法建议,在雷暴发生时关闭门窗,拉好窗帘,最好正确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一旦发生雷暴哮喘可口服氯雷他定,孟鲁司特钠,吸入布地耐德福莫特罗或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情况紧急也可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若症状不能缓解建议去医院就诊治疗。

除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个喷嚏也值得关注。秋季是花粉过敏的高发季。不少人觉得,秋天并不是繁花烂漫的时节,为什么还会花粉过敏呢?

事实上,容易导致过敏的花粉来源通常不仅是五彩缤纷的花,也可以是树木或者杂草。沈连法告诉记者,在我国南方,引起哮喘等过敏疾病的花粉主要是豚草,在北方主要是蒿草。它们的花粉通常借助风力传播,秋季干燥的空气有利于花粉扩散,致敏性也更厉害。沈连法建议,当花粉浓度高时,有过敏疾病史患者外出时最好佩戴口罩、防风眼镜,回家后及时洗脸、洗澡和更换衣物等,尽最大努力减少过敏物质的接触。

“多事之秋”,当心这些“气象病”

“雷暴哮喘”就是一种和天气变化直接相关的疾病。近年来,气象病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所谓“气象病”是由天气或气候原因造成的疾病的统称,有些疾病会在一定的季节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发生,还有一些疾病则在某种天气和环境变化时得以诱发或加重。

比如,气象中气团、锋、气旋等大气状态对人的健康影响较大。冷刺激可使人体周围血管收缩、动脉压升高、心肌需氧量增多,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及气象多变的时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雷雨、台风、气团交替、冷锋过境、日温差较大有关;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痛、偏头痛等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因为气压降低、湿度增大、雨水增多,可使炎症性组织肿胀,功能紊乱。

研究数据表明,阴雨天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因此变得不那么活跃,人容易变得无精打采。高温天气也会导致人体“情绪中暑”。所以关注天气不仅可以让我们有效预防疾病,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目前,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携手卫健部门已经推出紫外线、高温中暑、流感等五类健康气象服务产品。

进入白露节气,从炎热的夏天走向秋高气爽,但随着秋意越来越浓,温度降低,空气变干,昼夜温差大。那么,有哪些和“秋天”相关的气象病呢?

肠胃病:从夏季进入到秋季,人体的消化功能开始下降,因此肠道的抗病能力也开始减弱。而这个季节,正是各种瓜果上市的时候,如果大量地进食一些生冷蔬果,就很有可能会发生各种急性胃肠道疾病。

口角炎: 秋天气候干燥,口唇、口角周围皮肤黏膜干裂,周围的病菌就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引起口角炎。秋季口角炎一般多发于儿童,在干燥的环境中,小孩可能会用舌头去湿润伤口或者用双手触摸,更易加重口角干裂与感染。

关节痛:研究表明,当日均变温在3℃以上,日均气压变化在10百帕以上,日均相对湿度变化大于10%时,关节痛病人就会多起来,堪比“天气预报”。随着秋风渐凉,天气转寒,不少人会出现关节疼痛,并常有麻木、关节活动困难的症状,还会有怕风、怕冷的症状。

皮肤病:秋季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功能也减退,从而使皮肤变得干燥,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等。同时,气温的变化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到细菌、真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患上带状疱疹、风疹以及麻疹等传染性皮肤病。

如何平安渡过“多事之秋”?秋天“燥”为其特点,秋燥伤人,易伤津耗液,建议多吃百合、莲子、银耳、梨、藕,能够滋阴润肺,缓解秋季秋燥的问题;建议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绿叶蔬菜等,少食辛辣、油炸、烧烤的东西;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开过敏原,尤其是过敏体质的朋友在这个季节更要注意防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校对 王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
  • 09-14 恒兴新材 603276 --
  • 09-11 中研股份 688716 --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6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