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模型“续命”的沈抖,能重获李彦宏信任吗?

被大模型“续命”的沈抖,能重获李彦宏信任吗?
2023年09月06日 18:42 界面新闻

在去年五月李彦宏宣布轮岗安排的那封公开信里,给新任百度智能云事业群负责人沈抖的指示是“实现规模和健康度的量变到质变,为百度第二曲线的发展建立新的功勋”。 

刚好一年时间过后,今年五月百度发布2023Q1财报,智能云业务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non-GAAP),这个趋势在随后的二季度里得到了保持。 

作为曾经向海龙的嫡系,如同向海龙当初突然的离开一样,沈抖从作为百度核心现金牛的移动生态调任智能云时也大大出乎了外界的预期。不过沈抖轮岗以来的表现,算得上可圈可点,他一手推动智能云业务扭亏,另一手又抓住大模型这波历史性机遇,率先推出了文心一言和配套的模型基础设施。 

某种程度上说,沈抖其实是幸运的。

在去年底这波大模型爆发之前,虽然李彦宏仍然公开把智能云业务称作百度的第二增长曲线,但一系列的信号表明他其实更关心这个业务能不能少亏钱。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像大模型这种game changer级别的新事物,面对阿里华为等竞争对手,以及运营商云过去三年的快速兴起,云计算在百度内部大概率会被边缘化。沈抖本人或许也将跟曾经那些在某个阶段为百度出生入死的元老一样,不得不以一种略带悲凉的方式另觅他处。 

好在大模型适时地出现了,对于一直把AI贴在脑门上的百度而言,这是只许做过不许错过的风口。 

8月31日,首批国产大模型通过备案获准面向公众开放,文心一言位列其中。 

9月3日,经济学人杂志以《文心一言,中国对ChatGPT的回答》为题报道了百度的AI进展,并认为其可能评价大模型重回中国互联网的舞台中心。 

9月5日,2023百度云智大会在北京举办,沈抖在演讲中动情地表示:“2023年一定会成为AI原生应用的元年,在大模型的推动下,所有行业都会迎来深度重构。” 

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那么百度云和沈抖再建功勋的机会有多大? 

2018年的时候,李彦宏曾跟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有过一场对话。那场对话里两人谈到的东西不少,但外界大概只记住了各大媒体当时铺天盖地的标题,“百度李彦宏:我从来没有说过All in AI”。 

李彦宏说他虽然相信人工智能的价值,“但是大家不能说百度所有的资源都在做自动驾驶和度秘等人工智能项目”。 

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说,李彦宏说的有点像是废话,因为大家显然都知道百度还有各种各样的业务在运营着。所以外界更多倾向于把李彦宏的表态,跟陆奇当时在这个方向上的高调做对比,并从中解读出了一丝高层路线分叉的意味。 

后来没过几个月,陆奇便宣布因身体和家庭原因,将从七月起卸任百度总裁和COO。 

马后炮来看,如果李彦宏当初没做这个表态,那么当去年生成式大模型引发新一轮AI浪潮的时候,他本人和百度在谈论自身于AI领域的深厚积累时大概会更有底气。

不过即便有这个小遗憾,在国内互联网大厂里,百度仍然算得上这波浪潮的最大赢家之一。 

如果以去年十一月OpenAI发布ChatGPT为起点,百度的股价从当时80美元的低点涨到了今天的140美元,增幅达到了75%。 

大模型浪潮给百度带来的利好,最直接受益的业务线是百度智能云,因为模型要训练和对外提供服务都跟云计算联系紧密。 

从模型训练的角度讲,类ChatGPT之类的大模型对计算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微软最开始给OpenAI投资的10亿美元,大多数都被OpenAI花在了购买Azure的计算服务上面。 

而从模型服务的角度讲,云部署的方式相比企业自定义方案,显然能在算力、网络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撑。这在本质上跟前期众多企业选择把软件从自有机房迁到云上是一样的道理。 

然而正如过去几年里包括自动驾驶、元宇宙、区块链等在内的诸多技术浪潮一样,在经历了最初的狂欢过后,这些新的技术名词在多大程度上能兑现承诺还未可知。 

一个普遍但不太正面的经验是,某个东西被吹得越是天花乱坠,最后越是一地鸡毛。当然,今天的大模型还谈不上泡沫破裂的程度,但人们对它的认识的确正在回归理性。

目前国内的大厂和创业公司推出的大模型数量已经近百,这其中可能很大一部分都是蹭热度的。 

Wind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起码超过20家“AIGC概念股”已经合计遭遇67笔减持,周鸿祎90亿分手费和昆仑万维实控人前妻减持“补贴”公司可能就属于比较突出的例子。 

即便是ChatGPT,在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一亿用户之后,最近一段时间其热度已经明显下滑,最典型的指标是谷歌的搜索趋势。 

以美国的情况为例,最近几个月ChatGPT的热度仅有GPT4发布时峰值热度的一半。这说明有相当多的用户,在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驱使下尝试过ChatGPT,但随后发现其并不能充分满足日常需求或者解决实际问题过后又放弃了使用。 

而在国内,ChatGPT对云计算行业业绩的催化作用远没有之前推测的那么理想。 

最头部的阿里云,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延续了多个季度以来的颓势,连续六个季度增速下滑,当季创下-3%的新低。即便到了二季度,也只是略微增长了4%。 

这跟百度智能云的情况类似。虽然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但一季度百度智能云的营收同比只增长了8%,二季度官方更是没有披露包括云业务在内的各板块的具体营收。对于单季营收只有40亿人民币的云厂商,这样的增速很难说吃到了多少大模型的红利。

其实即便没有发生人们对大模型没有祛魅的这个过程,百度自身在AI方面的技术储备大概也谈不上跟国内同行拉开了足够的差距。此前文心一言发布时,李彦宏所谓“百度文心一言和OpenAI差距可能在两个月左右”的说法就招来了争议。王小川讽刺其处于平行宇宙当中,不在其他人所在的这个世界。 

在生成式AI爆发的当下,我们看百度智能云的时候,还尚且可以说这是块体量有限但前景广阔的业务。 

但去年五月李彦宏决定让何俊杰接手移动生态的时候,ChatGPT还没冒头,让沈抖去管云业务多少有点发配边疆的意思。这也是为什么外界对这个决定会感到意外,毕竟在沈抖治下手机百度取得的进展堪称亮眼。

而百度的云计算业务是个什么情况呢?最初是李彦宏自己判断失误,一句“新瓶装旧酒”令百度在云计算领域彻底丧失了先发优势。等到后来趋势了然百度决定上车的时候,竞争对手早已领先了几个身位,最终百度云不得不把智能作为差异化标签。由于云计算具有典型的规模效应,所以这招对百度云后发劣势的弥补作用有限。 

根据中国信通院在今年7月份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三家运营商云占据了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份额的前六名,百度云则被归类到了Others。而在PaaS层面,百度理应有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平台优势,也仍然落后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天翼云位居第五位。 

其实从云计算跟公司原有业务的协同性上讲,百度云似乎先天不足。阿里云脱胎于集团电商业务的硬需求,同时凭借丰富的2B资源率先起步;腾讯云则受益于母公司在通讯游戏等领域的业务触手,也能对接到丰富的应用场景;华为云更是有数十年ICT硬件生意建立起来的庞大政企网络,因而后劲凶猛。

而百度云跟百度原本基于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广告业务似乎关系不大。坦率得讲,这种基因缺陷不止是百度云的问题,国外的Google Cloud也颇为类似。亚马逊和微软的传统业务能很好的跟AWS和Azure打配合,因而走得比谷歌云要快得多。 

沈抖自己也曾经谈过,他认为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优势依然是搜索,如果没有搜索的优势,百度再做独立创新太难了。智能云业务显然利用不到百度搜索的基础,因此这也从侧面佐证了调去ACG对沈抖来说不是个令人愉悦的过程。 

在近期的一次采访里,沈抖透露了他此前对百度云竞争力的看法:“如果没有大模型的话,百度的云会打得非常吃力。”在大模型出现之前,百度智能云一直在喊的“云智一体、AI普惠”都是希望能把AI放到2B的服务里,让这个成为百度智能云的差异化优势。 

然而实际的情况是,百度或者说行业的AI技术能力并没有发展到足够的高度。相关的交付以项目制为主,每个项目针对不同的具体场景解决不同的问题,但一旦换成另一个项目,整个适配的过程就需要重新走一遍。最终的结果是,碎片化的落地场景把交付过程变成了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参与的劳动密集型任务,难以规模化和盈利。 

但随着大模型的出现,这类生成式AI的通用性比之前的传统AI要好得多。基于一个优质的大模型基座,应用层面的微调需要耗费的精力要小得多,这大幅打开了AI的应用场景。所以,某种程度上如沈抖本人所言,大模型导致了云业务的巨大变化,原来以IaaS和PaaS为主的形式会转变成围绕模型的MaaS。 

从智能云业务和移动生态的体量和前景看,沈抖轮岗到智能云或多或少可以理解为他在李彦宏那的“失宠”。当初向海龙把沈抖招进来的时候,就钦定了要他做“接班人”。后来向海龙突然离去,沈抖不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青云直上,可能是因为李彦宏想借此稳住队伍。 

事后推断,李彦宏当时大概并没有那么信任沈抖。比如,百度把向海龙根基最深的搜索公司销售体系交给了回归的元老史有才,并成立了由马东敏、沈抖、崔珊珊三人组成的MEG管理委员会,史有才向这个委员会报告。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大模型其实给沈抖“续了命”,因为如果没有大模型,“被发配”的沈抖或许会因乏善可陈的业绩黯淡离去,就像他曾经的那些前辈一样。 

在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中,李彦宏几乎算得上是最孤独的。 

时至今日,当初陪马云创业的“十八罗汉”不少仍在发光发热,蔡崇信接任了阿里控股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吴泳铭接手了阿里控股集团的CEO,戴珊则掌管着阿里最关键的淘天业务。 

腾讯创业时的五虎将虽然基本淡出了视野,但张志东、陈一丹和曾李青都还在终身荣誉顾问的位置上挂着,后来的张小龙、刘炽平也成了马化腾稳定和信赖的朋友。 

而百度这边,当初的创始“七剑客”早已各奔东西。后来的李明远,甚至是明星经理人陆奇都没能陪李彦宏走到最后。至于像吴恩达、王劲、向海龙、张亚勤这些人的来来去去,则更加清楚地表明何为“铁打的百度,流水的高管”。 

当沈抖最开始被派到智能云的时候,某种程度上他其实已经进入了上面这份名单。后来大模型的出现又重新使他的命运添了一丝变数,只不过不知道这份迎面撞上的幸运还能持续多久,除非他真的能带百度云来一波惊天动地的逆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百度 李彦宏 智能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14 万邦医药 301520 --
  • 09-11 中研股份 688716 --
  • 09-11 飞南资源 301500 --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66.8
  • 09-06 富恒新材 832469 5.6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