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5年,“离外滩最近的书店”要说再见,除了不舍,还留下什么?

开了5年,“离外滩最近的书店”要说再见,除了不舍,还留下什么?
2023年08月30日 19:1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这里氛围挺好,走进来让人想读书。”山西来的王先生手里捧着一本500多页的《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来上海旅游,找到了想看的书。”8月30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靠近外滩九江路上的读者·外滩旗舰店,不时有人从细雨中推门进入。听说书店下个月将要闭店,王先生直言“可惜”,“走进门才知道‘读者’书店,就是那本《读者》杂志的‘读者’”。离开时,他用手机相机的全景模式在书店门口留下记录。

山西来旅游的王先生表示:“进来才知道是《读者》开的书店,氛围很好,关了可惜。” 施晨露 摄
山西来旅游的王先生表示:“进来才知道是《读者》开的书店,氛围很好,关了可惜。” 施晨露 摄

8月29日晚,读者书店微信公众号发出公告称,“因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业务优化调整的需要,读者·外滩旗舰店将于2023年9月17日正式谢幕”。这家开业于2018年7月10日的书店,上月刚度过5岁“生日”。眼下,书店门口依然摆放着“读者书店5周年,乘风而行”的立牌和7月周年庆活动的促销信息。满满一面以《读者》日历为留言纸的墙上,贴满了读者的寄语。

读者·外滩旗舰店门口,五周年庆的活动信息和贴满读者留言的一面墙。施晨露 摄
读者·外滩旗舰店门口,五周年庆的活动信息和贴满读者留言的一面墙。施晨露 摄
读者·外滩旗舰店门口,五周年庆的活动信息和贴满读者留言的一面墙。施晨露 摄

读者·外滩旗舰店坐落于九江路230号大生大楼,这是一栋百年老建筑。诞生于甘肃兰州的《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已经走过40多年历程。开在上海外滩的这家读者书店是读者品牌在全国的首家集合概念店,开店之初打出的口号是“一本可以走进的《读者》,一间和你有故事的书店”。

读者·外滩旗舰店所在的大楼超过百年历史 施晨露 摄读者·外滩旗舰店所在的大楼超过百年历史 施晨露 摄
刚刚度过5岁“生日”的读者·外滩旗舰店 施晨露 摄刚刚度过5岁“生日”的读者·外滩旗舰店 施晨露 摄

在读者书店上下两层约550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两个元素最为突出,一是《读者》杂志,二是敦煌文化。书店里有《读者》杂志的展示架,也有《读者》杂志铺成的玻璃地板,还有仿照敦煌藏经洞风格的“丝绸之路长廊”,而“外滩书房”阅读区则是书店对上海文化与历史的融合。一楼二楼都有不少可以落座阅读、休闲的区域,收银区旁的“读者咖啡”可以点用饮品、甜点,书店自主开发的文创产品也占据多个展台。

读者书店里,《读者》杂志和敦煌文化是最突出的两个元素。施晨露 摄读者书店里,《读者》杂志和敦煌文化是最突出的两个元素。施晨露 摄
藏经洞·丝绸之路长廊 施晨露 摄藏经洞·丝绸之路长廊 施晨露 摄
“藏经洞”里陈列着敦煌文化题材图书。施晨露 摄“藏经洞”里陈列着敦煌文化题材图书。施晨露 摄
读者书店里的读者元素文创 施晨露 摄读者书店里的读者元素文创 施晨露 摄
《读者》杂志地板 施晨露 摄《读者》杂志地板 施晨露 摄
书店里的《读者》杂志 施晨露 摄书店里的《读者》杂志 施晨露 摄

“从营业收入来说,目前是文创产品最高,大概占40%,点饮料的消费者多,但客单价相对低,和图书消费大概持平。”店长徐海东在读者·外滩旗舰店已经工作3年,此前曾在大众书局、钟书阁等多家书店任职。在他的观察中,“咖啡、图书、文创、活动”已经成为时下新型实体书店的标配,“几年前,实体书店开始第一轮转型,形成了目前的配置、格局,现在可能走到了下一轮转型的门槛上。”

书店里的“读者咖啡” 施晨露 摄书店里的“读者咖啡” 施晨露 摄
书店里的活动区 施晨露 摄书店里的活动区 施晨露 摄

“暑假营收大概是淡季的2-3倍。”读者·外滩旗舰店被称为“离外滩最近的书店”,书店客群中有一部分是游客,暑假是书店经营的旺季。“不过,书店所在的九江路虽然离南京东路步行街很近,但的客流还是有限。如果书店里人很多,那可能意味着南京东路的游客已经满到溢出来了”,徐海东表示。

书店里的氛围较为安静。施晨露 摄书店里的氛围较为安静。施晨露 摄
工作日上午,陆续有人走进书店。施晨露 摄工作日上午,陆续有人走进书店。施晨露 摄

“整个行业在回暖中”,徐海东说,“即便是我们这家书店要结束,也是很正常的”。距离不远的外滩源,“naive理想国”书店上海首店已筹备多时,这是出版品牌“理想国”旗下的实体空间,徐海东还十分关注福州路上重新装修后即将开业的上海书城,“对业内来说,上海书城是一个标杆,它的重装开业,既是对过去10余年实体书店行业发展的总结,也是未来开拓转型的一个信号。”

在书店里,记者遇到合肥来的肖女士,她带着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一人一本书,坐在“丝绸之路长廊”的角落沙发椅上,“来上海旅游三四天了,这两天下雨,有这样一片可以看书的地方,很好”。

合肥来的肖女士带着孩子在书店度过阅读时光 施晨露 摄
合肥来的肖女士带着孩子在书店度过阅读时光 施晨露 摄

金融行业从业者吴先生到附近开会,习惯于来书店转转,“不太买书,但或许会点一杯饮料,以前也办过家附近书店的会员卡”。

工作地点离书店四站地铁的严女士是看到闭店消息特意来的,“虽然不远,但以前没来过,感觉书店关了还是很可惜”。

在科研单位工作的李女士进店径直上了二楼,在《读者》杂志玻璃地板前录了一段视频,“我是兰州人,对《读者》杂志有感情,早上在一个‘徒步群’里看到消息就赶紧来了。”

兰州人李女士是第二次来读者·外滩旗舰店 施晨露 摄兰州人李女士是第二次来读者·外滩旗舰店 施晨露 摄

浙江来的一家四口,妈妈带着两个孩子选了不少书和文具,爸爸则在书店角落的座位区对着笔记本电脑办公。结账时得知书店下月要闭店,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问:“为什么要关?”徐海东笑了:“房租太贵。”

浙江来的读者一家 施晨露 摄浙江来的读者一家 施晨露 摄
店长徐海东为小女孩找货品 施晨露 摄店长徐海东为小女孩找货品 施晨露 摄

“一方面是租约到期,另一方面,门店的调整也是基于公司整体策略的调整,未来我们的业务重点将转向轻资产运营。”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超告诉记者,“不管这家店在或不在,我们为读者提供的文化服务还会继续。包括书店这两年开展的敦煌文化节、读者文化周也会继续以不同形式与读者见面,如果说以前是以这家店为载体,未来可能会在上海各个地方开枝散叶,不限于一家门店。”

张超介绍,成立于2017年的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担了总部位于甘肃兰州的读者出版集团的转型拓展使命,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长三角,“我们的母公司运营着甘肃的新华书店、西北书城等,在实体书店行业耕耘多年。做融合业态的新型文化空间,在上海的读者·外滩旗舰店是第一家。这五年的经营,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让读者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完成了历史使命。”

目前,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上海运营、合作的文化空间还有宝山区美兰湖畔的读者·壹琳文化空间,这是与上海壹琳文化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空间,一楼为书店,二三楼为美学、展览空间;黄浦区南苏州路的读者·苏河文化空间,这是与南京东路街道合作的社区图书馆;还有多家“读者书房”均为不定期开放。

“未来还会有在上海的直营书店。目前有几个项目在洽谈,没有最终敲定。”张超坦言,开书店面临着一定的矛盾,一方面书店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公共文化职能,另一方面要探索市场化的经营模式,两者之间要寻求比较好的转化。“未来我们会承接偏重于社会公益的空间运营,也会探索打造更新型的融合业态文化空间。如果说,读者·外滩旗舰店是第一步的探索,第二家店就要尝试更成熟的业态。包括比较受欢迎的读者文创产品,也会继续开发,通过‘读者’抖音号等销售,‘读者’与读者的联系不会断。”

读者在读者书店的留言 施晨露 摄读者在读者书店的留言 施晨露 摄

据悉,读者·外滩旗舰店积累了数百名会员,闭店前将做好善后工作。书店公告也表示,即日起将持续开展系列回馈活动,会员卡可在9月17日前在店内消费或退款,也可在读者书店有赞商城上继续使用。

本月底,位于徐家汇的衡山·和集将结束8年经营,紧接着又是读者·外滩旗舰店的谢幕,不少市民对小书店的告别表示留恋、不舍。也有新书店陆续与市民见面——位于长宁区大型公园商业综合体C Park的帆书|樊登书店在上海书展期间开业,结合陈伯吹儿童文学馆的美兰湖畔·大隐书局即将开业……

未来的书店向何处去?答案,或许还没有清晰的模样。“现在的书店,可能是大家在空闲时或路过时会进来坐一坐的地方,但不是必选项。我们想让书店的文化属性更贴近日常生活,而不是仅仅服务于一部分有精神文化需求的人。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把书香传递给更多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可能需要做更深度的融合。”张超如此设想。

题图来源:施晨露 摄

来源:作者:施晨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读者 书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7 崇德科技 301548 --
  • 09-04 盛科通信 688702 --
  • 09-04 斯菱股份 301550 --
  • 08-30 热威股份 603075 23.1
  • 08-30 力王股份 831627 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