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8日,由银行理财公司发行并处在存续期的权益类理财产品仅有34只,占比0.3%。此外,近八成权益类理财产品处于“破净”状态。
业内人士认为,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较低或与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及市场表现有关。未来银行理财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加强对金融形势的研判,稳定产品收益。同时,需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理财投资风险。
● 本报记者 石诗语
占比不足1%
截至目前,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由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处在存续期的产品有13415只,其中,权益类理财产品仅有34只,占比0.3%;目前没有在售的权益类理财产品。
从发行机构来看,目前共有10家机构有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其中,华夏理财是权益类产品的大户,共存续11只产品;光大理财、招银理财次之,均为5只;宁银理财3只;信银理财、民生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青银理财各有2只;工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均为1只。
从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最新产品净值数据显示,34只权益类理财产品中,仅7只产品守住1元净值大关,其余产品均处在“破净”状态。
同时,由于收益表现欠佳,部分权益类理财产品还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例如,光大理财的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理财产品在今年二季度投资报告中披露,该产品上半年申购份额为90.31万份,赎回份额为439.27万份。
从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标的来看,新能源、专精特新、数字基础设施、消费、ESG、AI算力等热门赛道均受到理财公司青睐。
以招银理财招卓专精特新权益类理财计划为例,该产品2023年上半年投资报告披露,现金及银行存款投资占比为5.88%,权益类投资占比94.12%。截至上半年末,该产品投资组合前十项资产主要包括奕瑞科技、传音控股、九强生物、新易盛等高新科技企业。
受投资者风险偏好影响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4.11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5.15%,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存续规模相对较小,为0.08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01万亿元,其中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类产品规模0.04万亿元,与上年末持平。
业内人士表示,权益类理财产品占比较低或与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及市场表现有关。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银行理财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大多不高,倾向于购买净值稳定的理财产品。去年理财产品出现“破净潮”之后,投资者对净值波动较大的中高风险产品接受度变得更低。
业内人士认为,权益类产品发行较少,主要与近年来权益市场较为低迷,权益类产品净值波动较大有关。理财产品打破“刚兑”后,多数低风险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了解不够深入,难以接受收益不确定性较大的理财产品。
提升投研能力
今年以来,证监会等部门多次表态,引导和支持银行理财资金积极入市,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
“加强权益市场配置能力,银行理财公司需强化投研能力,通过研究赋能,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增加对金融形势研判的准确率,稳定产品收益。”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理财公司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投研能力,培养投研人才,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研判水平,使投研能力更好地与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相匹配。
兴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为加强权益投资研究,兴银理财除了行业研究、公司研究之外,更强调自上而下投研框架基础上的总量研究、行业比较研究,强调均衡配置。”
“未来,兴银理财将加强与母行兴业银行及各分行的联动合作,推动定增联名产品、量化稳健指数策略产品、股票折价对冲产品等发行,并在含权联名产品方面,寻找新的优秀公募、私募管理机构合作。”上述负责人表示。
招银理财相关投研人员也告诉记者,未来,将继续结合不同市场环境对公司定价,坚持投研团队集体作战,坚持提前充分深度研究,精选优质且估值合理的高成长性公司,把更多精力放在行业跟踪和个股研究上。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理财投资风险,优化投资配置结构。
责任编辑:张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