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已跨过全球影响力“拐点”

中国车企已跨过全球影响力“拐点”
2023年08月15日 14:30 中国工业报

■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中国车企现在已经跨过了全球影响力的‘拐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销量首次超过海外品牌。我们预计到2030年,本土品牌在中国将占据65%的市场份额。”近日,艾睿铂大中华区联席负责人戴加辉博士在发布《2023全球汽车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表示。他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全球影响力的新时代。

《报告》中表明,中国汽车厂商将在未来几年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导力量,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多年来对众多新能源车企带动市场增长的大力支持,汽车厂商对车辆造型设计和以顾客为导向的科技功能的高度关注,以及新能源车企产品上市速度的不断加快。

《报告》称,由于全球传统车企正专注应对特斯拉带来的创新冲击,中国厂商带来的行业颠覆不一定会让海外市场迅速泛起波澜,但是他们必须意识到,行业的传统做法需要从根本上发生转变,才能更好地应对下一个颠覆性冲击,并抓住发展机遇。

戴加辉表示:“我们预计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超过35%。很明显,中国已经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中心。”

多年来,特斯拉及其创新力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但是时候把目光转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成功经验了。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至关重要,解决了电动新势力公司资金层面上的燃眉之急——中央政府在过去十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是同时期美国政府的5倍(中国约570亿美元,美国约120亿美元),最终推动建立所需的电动汽车相关的资源和能力。另外,中国新能源品牌也同样值得肯定,因为他们将中国的新兴消费者们放在首位,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吸引力,不断满足他们的核心诉求。

中国的成功为全球提供了参考

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的产品能在保持高性价比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新一代追求科技感的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提供了更好的数字化营销体验。分析显示,在体量最大的中端市场,中国品牌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配置的渗透率比合资品牌高出11个百分点(68%vs.57%)。此外,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车型“更年轻”,其平均在售时长仅为1.3年,而以燃油车为主的合资品牌车型的平均在售时长为4.2年。

“中国电动汽车厂商已经找到了制胜之道,那就是以实惠的价格提供吸引人的设计造型、尖端的新科技以及数字化的客户体验。”戴加辉表示,“他们通过缩短新车上市时间、使用仿真数字模拟技术取代实物测试,以及优先研发消费者最看重的属性来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同时在乘坐和操控体验以及噪音和振动等传统车企看重的属性上,选择只做到‘刚刚好’。”

相比传统汽车厂商,虽然这种策略承载了更多的风险,但是其不仅在中国市场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而且还会在未来的全球市场卷起风暴。

戴加辉表示:“不论是哪个国家的车企,如果忽视了中国品牌这一潜在颠覆性力量,他们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全球汽车市场将会继续增长,但节奏将会放缓。

艾睿铂的研究指出,在经历新冠疫情和芯片短缺后,积压消费需求的释放及主机厂定价能力的回落将帮助全球销量回升至接近2019年的水平(艾睿铂预测2023年同比增长5%)。但在短期之内,欧洲的销量将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艾睿铂亚洲区业务联席负责人谢芾表示:“随着芯片短缺问题缓和、供应链逐渐复苏,可以看到欧美市场中的经销商激励措施也开始变得积极,由此疫情期间积压的购车需求得到释放,带来了短期增长。但是,受政策导向和经济形势的转变,欧洲市场可能需要很久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销量规模。”

车企的财务表现曾一度在疫情期间超过了零部件供应商,但供应链的复苏削弱了车企的溢价能力,导致其财务表现退回到疫情前水平。谢芾表示:“对电动化转型的投资仍在继续,但由于电动车业务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及燃油车,主机厂将面对越来越大的财务压力。不过电动化转型使得电池供应商和电动化产业链在资本市场中备受青睐,某些企业的市净率已经达到3-6倍,而一些传统零部件企业已经‘破净’。”

燃油车市场份额开始快速下滑

全球范围内,燃油车在新车销量中的份额正在快速下滑。艾睿铂预测,到2028年,全球新车销量中的34%将是电动汽车,到2035年更是将达到61%。但不断增长的新能源销量会对传统车企在利润率及现金流上产生短期压力,阻碍他们对电动化转型的投入。

目前,电动化相关投资已经占到主机厂年度研发和资本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且比例还在持续提升。然而,还是只有少数电动汽车企业实现了盈利。《报告》指出,这是由于电池成本高昂和产能尚未形成规模化导致的。不过电池成本正在下降,许多厂商也因成本考量而越来越多地采用磷酸铁锂电池,预计电动汽车的盈利能力也将逐步改善。然而,从长远来看,许多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将会倒下。

艾睿铂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加速整合。在过去5年有销售记录的160多个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中,可能只有25-30家能存活到2030年。戴加辉强调:“即使能够保持领先的运营效率,电动车厂商也需要达到40万辆的年销量才能实现盈亏平衡,而这160多个品牌中,有超过三分之二在去年已无销量,更不用谈实现盈利了。对于那些能够活下去的少数车企而言,关键是要有充沛的资金来支撑他们度过财务上较为艰难的阶段。不过最终来看,中国新能源车厂公司中一定会走出一些全球性的赢家。”

审核:余早早

​责编:霍悦

​编辑:胡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车企 报告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23 金帝股份 603270 --
  • 08-22 民生健康 301507 --
  • 08-21 儒竞科技 301525 --
  • 08-16 泰凌微 688591 24.98
  • 08-15 多浦乐 301528 7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