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擦亮民生底色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不断擦亮民生底色 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2023年08月14日 06:1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近年来,河北持续推进创新发展,深化绿色发展,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的过程中,不断擦亮民生底色,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翻开河北2023年的经济成绩单,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0%……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前往河北多地,燕赵大地,正勃发出旺盛的生机,奋力奏响一首“高质量协同发展”之歌。

    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年时间,地上、地下和云上“三座城”建设正同步推进,“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场景正在这里一步步变成现实。

    在雄安新区,科技元素无处不在,创新场景俯拾皆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频共振。

    新区新建区域每平方公里安装19.8万个公共传感器,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初步建成总长度200余公里的数字道路、130多公里的智能化管廊、120公里的数字生态堤……智慧工地、智能接驳、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汽车等丰富的应用场景已成为现实,智能元素充分融入人民生活。

    “坚持高质量发展‘生命线’,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网信局局长边建国表示,这是一座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化新城,创新体现在高质量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空气中都飘扬着创新的味道。

    雄安新区,是河北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百四十多年前,洋务运动在河北省唐山市轰轰烈烈地展开,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这里诞生了第一座机械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桶机制水泥……如今,这座有着深厚工业底蕴的城市,用智能制造开启了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冶炼巡检机器人、侦察子母机器人……在唐山市高新区,一个个机器人组成了“机器人兵团”,它们穿梭在火灾现场、地下矿井等“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特殊环境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这些年来,根据客户需求,我们不断升级产品,结合人工智能、5G、矿鸿系统,研发出更智能的产品,完成巡检、消防灭火、侦查救援等场景任务。”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亚军告诉记者。

    据介绍,目前,唐山市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支撑、特种机器人为特色的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将继续用科技“智”造未来,不断攻克前沿技术,打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强的大国重器,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迈出铿锵步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

    在毗邻京津的三河市,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以人资服务能力为依托,通过技术驱动、聚合平台资源,搭建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生态链人资服务体系。

    “我们重点围绕京津冀企业人才需求,打造一站式、全链条人力资源专业服务,将持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运营总监宣宏磊表示。

    据介绍,园区目前入驻机构39家,其中北京机构19家、天津机构3家、河北机构14家、其他省份3家,已为北京、天津输送技能类人才、服务类人才、管理类人才6000余人次,提供岗位4000余个,覆盖了集猎头、培训、管理咨询、招聘、代理、派遣、服务外包、人才测评等多种人力资源业态。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盛夏七月,蓝绿交融。“三公里进森林,一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雄安正悄然崛起。

    在中央绿谷、金湖公园、悦容公园,一个个生态与文化相兼容的“城市绿色客厅”在雄安新区逐步建成开放。

    白洋淀重现“华北明珠”异彩,恢复“华北之肾”功能。这里的水质已提升到Ⅲ类,跻身良好湖泊行列,野生鸟类增加到254种,比雄安新区成立前增加了48种,野生鱼类增加到了46种,生物多样性持续改善。

    绿色,逐渐成为河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滹沱河北,从自动化的智慧农场到智能化的康养社区,再到独具特色的同福田园民宿,盛夏时节的塔元庄村一片绿意盎然,欣欣向荣……

    近年来,这座位于石家庄市以北15公里的村落,用“绿色”带动发展,利用植保农业无人机、田间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生态系统等新产品新技术,实现农业的精准化高效管理,提高传统农业领域耕、种、管、收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塔元庄村锚定“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目标,以村企合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康养社区、丰富旅游业态,培育了科研、文化、旅游、康养、研学、健康食品生产、粮食加工等产业新业态,形成了一二三全产业链集群,传承并发扬“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经验,推动乡村产业优化升级,探索形成了“塔元庄乡村振兴模式”。

    企业如何走好绿色转型升级之路?“百年老字号”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将答卷写在了河北大地上。

    炎热的午后,气温高达39摄氏度,站在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的蓄冷式移动冷库里,阵阵凉意袭来,货架上摆放着山竹、葡萄等水果上还挂着新鲜的白霜。

    “一次蓄冷可维持低温超120小时,满足热带水果长干线运输,让千里之外的瓜果蔬菜与肉品等食品‘新鲜到家’。”在这个内长约12米、内高约2.3米、宽约2米的移动冷库里,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冷链项目部总经理姬连凯介绍,冷库应用相变储冷节能技术,通常会在夜间电网低谷时开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储存冷量,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冷库负荷的需要。

    “相比传统风冷直冷式系统,这既可以减少存储和运输环节的货损率,同时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姬连凯表示,目前这一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还将不断开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为推动京津冀冷链物流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由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像往日一样,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的张大爷来到温馨简约的社区食堂吃饭,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81岁了,在这里吃饭,一日三餐都能享受到2.5折的优惠价格。“我经常在社区食堂吃饭,今天的午饭只花了2.4元,又实惠又省心。”

    “在我们的社区食堂,60~70周岁老年人可享受7.5折优惠,71~80周岁老年人享受5折优惠,81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享受2.5折优惠。”南文营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伟肖告诉记者,目前已有1000多名老年人在社区食堂完成了实名认证,刷脸就可以吃饭。

    “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就要让老年人从‘养老’变成‘享老’。”王伟肖表示,下一步社区食堂将联合社区志愿服务队为高龄、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送餐服务,进一步满足辖区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河北坚持发展红利由人民群众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医疗资源不断共享,百姓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2019年,我们牵头与北京同仁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成立‘京津冀重症肌无力联盟’,经过四年的建设,京津冀地区已有18家医院被纳入为中心成员单位。”河北省重症肌无力诊疗中心主任乞国艳告诉记者,她每年的门诊量中2/3以上都是外地患者。

    在病房里,一位从天津来复查的患者说道:“起初,我也只是慕名而来,希望乞主任能治好我的重症肌无力,现在病治好了,病情已经稳定了,除了定期复查,平时生了病,我还是会来这里看病,这样我心里踏实,京津冀就医也实现了‘一卡通行’,更加方便了。”

    据介绍,去年6月,河北省重症肌无力诊疗中心所在的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一年来,北大人民医院累计派驻34个专业的专家160余人,来院常规出诊、手术、查房、会诊、指导工作712人次,参与指导四级及疑难手术339例。

    “我们正借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科、技术与人才优势,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曹琴英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加速推进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促进医疗资源下沉,为更多百姓带来健康福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河北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6 泰凌微 688591 --
  • 08-15 多浦乐 301528 71.8
  • 08-14 波长光电 301421 29.38
  • 08-14 视声智能 870976 10.3
  • 08-14 众辰科技 603275 49.9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