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将工地做的事情工厂做,室外的事情室内做,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危险复杂的事情地面做,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事情不做,这就是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重要内容。

钢结构建筑需要研发投入来支撑更多行业创新。据悉,仅2022年,杭萧钢构的研发费用就达到4.8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达到5.18%。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介绍,早在1999年,杭萧钢构即成立专门机构展开对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与开发。经过几十年发展,企业已经成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装配式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形成“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项目建筑总承包+绿色建材+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五位一体”绿色建筑集成新模式,并拥有600余项国家专利成果。

在钢结构住宅方面,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行业开发的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历经可行性研究、理论分析与试设计、生产工艺研究、施工工艺研究等多个阶段工作,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积累一套可实施、可复制推广的试点建设经验,在我国建设规模领先的钢结构绿色建筑商品房住宅区——包头万郡·大都城、杭州滨江星翠澜庭、杭州绿城凤起潮鸣等项目中成功应用。凭借良好的抗震性,钢结构住宅在市场中得到良好反馈。

据不完全统计,杭萧钢构已累计完成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超过700幢,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技术及施工工法成功应用于黄河国家博物馆、济南绿地国博城会展中心、海口国际免税城、广州亚运会综合体育馆、杭州东站、德国法兰克福空铁中心等国内外项目中。

绿色建筑产业化仍需提速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国内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而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应用结构,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但另一方面,目前国内钢结构建筑占建筑市场的比例不到10%,远远低于美国的87%、日本的70%、欧洲的50%。

“尽管钢结构住宅已经得到一定应用,但从全国市场范围来说,消费习惯还在培养之中,导致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速度跟不上。”杭萧钢构工业化绿色建筑研究院院长李文斌认为,我国作为世界上建筑体量最大和钢产量最大的国家,钢结构建筑的应用水平较为滞后。从我国的政策导向和钢结构行业应用现状来看,得益于绿色低碳环保以及多重功能优势,钢结构建筑有望成为未来主流的建筑形式,尤其是钢结构住宅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多名受访专家也表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是钢结构走向市场的重要形式,中国建筑业正在接轨国际潮流,变革是大势所趋,推广钢结构住宅对建筑产业升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业界建议,政府层面可加大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力度,在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将相关资源进一步向装配式建筑倾斜,从而全面带动激发全社会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意愿。

多方看来,实现“双碳”战略的根本出路是科技创新,而以杭萧钢构为代表的企业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持续创新,将积极有效推动城市更新、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的“减碳”之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住宅 装配式建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16 泰凌微 688591 --
  • 08-15 多浦乐 301528 --
  • 08-14 波长光电 301421 29.38
  • 08-14 视声智能 870976 10.3
  • 08-14 众辰科技 603275 49.9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