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林
叫花鸡,杭州有,常熟有,成都有,重庆也有,菜名相同,烹制方法也一样。
四地的叫花鸡都有一个相似的典故:相传,有一个乞丐,也就是人们说的叫花子,某天“捡到”一只鸡,在既无水又无锅灶的窘迫处境下想出一绝妙方法,杀鸡,掏出内脏,在鸡肚子内撒一些盐巴,再用稀泥糊裹全鸡,把鸡放在柴火上烧烤,最后等泥巴烤干,剥开泥壳,鸡毛随着泥壳脱落,然后用手撕鸡肉大快朵颐。
朱元璋未能让叫花鸡“升天”
人们偶然发现用这种方法烧鸡,鸡肉特别细嫩鲜香。于是就依照这种方法煨鸡,并把这种鸡称作“叫花鸡”。
叫花鸡是用泥烤法成菜,泥烤法与石烹法一样是中国烹饪古法之一。在周代就有用黄泥把乳猪包裹好,放在火上烧烤的“炮豚”法。北魏时《齐民要术》中记载的名菜“胡炮肉”就是把羊肉、羊油、调味品灌入羊肚内,然后放在地炕中,用炭火埋起来慢慢烘烤成熟,据说“炮豚”与“胡炮肉”的味道都鲜香无比。
有人觉得“叫花鸡”鸡肉好吃,名不雅,就根据明代皇帝朱元璋出身低微,当过叫花子的经历,杜撰出一个故事:朱元璋早年在贫困潦倒时,喜好用黄泥巴裹鸡,烤而食之(这里又冒出一个凤阳叫花鸡)。朱元璋当了皇帝,叫花鸡也该巴倒起沾沾光,可以“升天”了,于是把叫花鸡改名为“洪武鸡”——洪武,朱元璋称帝时的年号。但是大众食客并不买账,仍然叫它“叫花鸡”,这一叫叫了数百年。
“泥糊鸡”带出一帮“小叫花”
重庆话,叫花子,读作“叫(gao)花儿(huai)”。在重庆,叫花鸡过去叫“泥糊鸡”,是什么时候改名换姓叫叫花鸡的?无考!不过,现在大家都这么叫,约定俗成,跟着叫就行了,不伤大雅。
前些年,在重庆某酒楼举办的“百鸡宴”美食节上,有一道创新“泥糊鸡”——叫花鸡“亮相”,惊艳全场,这个菜金黄澄亮香气扑鼻,鸡肉鲜美酥嫩,馅料咸鲜适口。
泥烤法虽然烹技古老,成菜效果却十分科学,仔母鸡肉嫩味香,鸡腹里填入炒香的馅料。用猪网油包裹,再依次用荷叶、薄膜、荷叶裹住食材,最后糊上稀泥,用木炭烤之,避免了菜品直接接触炭火,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菜品的卫生,更可以牢牢锁住鸡肉中的水分,让鸡肉中的营养成分不流失。在加热过程中,猪肉、火腿、芽菜、冬笋等馅料,散发的增鲜提香物质渗透到鸡肉的每一丝肌理之中,溶解的鸡油又滋润了鸡肚子里的馅料,这样就将菜品口感食材质地发挥到极致。最后剥去泥壳取鸡,去掉薄膜、荷叶、网油,倒出鸡腹中的馅料装盘,把鸡肉拆开撕成片状装盘,一鸡两吃。
这种方法制成的叫花鸡,看一眼让人垂涎三尺,尝一口包你回味无穷。
叫花鸡加馅料重出江湖,受到食客的追捧,带出了一大批“小叫花子”。如“叫花鱼”“叫花鹌鹑”“叫花排骨”“叫花鸭舌”“叫花鸡翅”“叫花肉蟹”等,形成“叫花”系列菜式。
从叫花鸡到红泥乳鸽
不过,这些叫花菜,虽然名为“叫花”,实际上在调味上已发生了变化,使用的泥烤法也不同于泥烤古法,大多数用面粉取代了黄泥,电烤箱成为烹饪热源。
中国烹饪名师龚志平,在重庆小洞天饭店担任行政总厨期间,推出了一道“叫花乳鸽”,因“叫花”上不了大台面,遂取名“红泥乳鸽”,只不过,红泥不再是地道的泥巴,而是加了红酒的面粉。这一改良既保持了“叫花菜”原有风味,又增加了特殊的酒香。面粉取代泥土,保证了食品卫生。食材高端化,做工精细化,菜名优雅化,使叫花菜可以登上大雅之堂。
把乳鸽宰杀去毛,腹下开一小孔,掏出内脏,去脚爪,洗干净,头脚翅别好,用姜片、葱节、绍兴老酒腌制一会,取出用花椒、五香粉、精盐码味。面粉加红葡萄酒调成红酒泥。把火腿丝、冬笋丝、洋葱丝、西芹丝、榨菜丝加精盐、味精、胡椒粉拌匀,塞入乳鸽腹中,用鲜荷叶包裹,用麻绳捆好,然后用红酒泥糊严实。放在烤箱内烘烤,当红酒面泥干裂乳鸽香味溢出时,取出放在菜盘中,按一客一只乳鸽上桌,菜上桌时随盘配一把小木锤和一次性手套,由食客自己用小木锤敲开红酒面泥壳,解开荷叶包,撕食乳鸽肉,增添餐桌气氛。
叫花鸡究竟出自何处?是江苏菜、浙江菜,还是四川菜、重庆菜?这一桩公案,人们讨论了若干年,各说各有理,至今没有定论。今天看来,叫花鸡的发明权属哪个菜系并不重要,叫花鸡作为一道名菜能够在几个地区流传并形成系列菜式,自有它的魅力所在。
(作者系重庆市烹饪协会顾问)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