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靠谱”,月内近40家上市公司收“黄牌警告”

业绩“不靠谱”,月内近40家上市公司收“黄牌警告”
2023年07月22日 11:46 第一财经

中报季即将于8月份拉开帷幕,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上市公司在后疫情时代恢复如何也将见分晓。

而在此之前,业绩预告成为投资者管窥中报表现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在中报披露之前“刷脸”一波行情,尤其是涉及大幅预增或扭亏为盈等。7月份以来,A股市场已有近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超半数预喜。

与此同时,进入7月份,沪深交易所也开始了对去年年度业绩预告“不靠谱”的上市公司密集发出“黄牌警告”。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7月21日,本月以来至少有40家上市公司因2022年度业绩预告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

密集下发监管函

年度业绩预告是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重大事项,可能对公司股价及投资者决策产生较大影响。上市公司应当根据规则要求,对年度经营业绩进行客观、谨慎的估计,并根据相关规则的要求,在会计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及时、准确地披露年度业绩预告,以明确市场预期。

不过,每一年总有部分上市因为各种原因或是披露的业绩预告与实际业绩情况“谬之千里”,或是达到了披露标准却并未披露。

7月20日-21日,就有3家上市公司被沪深交易所“点名”,其中,惠威科技七彩化学均因“业绩变脸”且未及时修正,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

今年1月底,惠威科技首度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150万元至350万元,而年报显示,惠威科技亏损了1463万元,这也是惠威科技上市以来的年度首亏。不过惠威科技直到披露年报的前一周才发布了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归属净利润修正为-1500万元至-1100万元,这期间,惠威科技在ChatGPT的风口上曾连收4个涨停板。

根据惠威科技近日披露的中期业绩预告,该公司上半年预计最大亏损或将达到480万元,其给出的亏损原因为消费类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公司库存量依旧处于较高,公司暂未恢复原生产规模,难以实现规模效应,产品单位成本增加,导致营业收入及产品毛利率下降。

收到监管警示的还有亚星客车,上交所称,亚星客车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实际净利润与预告金额差异幅度达50.84%,且公司于1月30日披露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后,迟至3月25日才发布更正公告,未向市场及时披露更正信息,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及时,影响了投资者的合理预期。

上交所决定对亚星客车及时任董事长董长江、时任总经理田亮、时任财务总监王秀菊、时任独立董事兼审计委员会召集人陈留平、时任董事会秘书盛卫宁予以监管警示,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违规事项进行整改,一个月内提交整改报告。

绝大部分是把亏损估算少了

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1日,7月份以来已有近40家上市公司因2022年度业绩预告“不靠谱”而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

这其中,超4成的上市公司“过于乐观”地把亏损算少了,比如铁岭新城预告亏损2300万元至2500万元,实际亏损3612万元,两者存在较大差异,且未及时修正。年报显示:铁岭新城已连续四年亏损。

另外,近4成的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且未及时修正。比如,申昊科技披露的2022年度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2022年度归属净利润为2300万元至3000万元,而实际亏损了6496.05万元,两者最大相差超过9000万。

大幅“业绩变脸”时常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因此被深恶痛疾。

“业绩变脸的原因一般在于计提减值准备导致大幅亏损,业绩增速大幅偏离过往业绩。”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分析说,究其原因,基本跟公司经营突发性事件影响和行业发展趋势有关,也包括企业治理失效、经营活动无法产生持续的现金流、经营策略不当等。

“当然,也不排除公司存在操纵股价或者市值管理的预期,比如,有时会通过财务洗大澡为行业复苏的财年做好业绩大增的铺垫。”他说。

同时,也有个别“过于悲观”的上市公司把亏损算多了,比如,ST中利首次业绩预告亏损7.58亿元至9.83亿元,实际亏损4.85亿元,因差异金额较大而收到监管函。

除了实际亏损的上市公司外,也有4家上市公司把盈利算多了,1家上市公司把盈利算少了,比如,天邦食品预计盈利9.5亿元至11.5亿元,实际仅盈利4.89亿元;跨境通预计盈利500万元至700万元,而实际却盈利了1784.23万元。

另外,还有4家公司因达到了业绩预告的披露标准却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业绩预告而收到交易所的监管函。

比如荣联科技的年报显示,该公司经审计的归属净利润为1219.9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8.33%,触及应当披露业绩预告的情形,但未按规定在2022年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业绩预告,直到4月15日才首次发布业绩预告。

对此,荣联科技称,2022年度,由于疫情封控的影响,年报审计的工作启动较晚。公司于2023年1月底前对经营业绩进行了初步测算,当时的测算结果未达到业绩预告披露要求的情形。

根据沪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预计年度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会计年度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预告:(一)净利润为负值;(二)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三)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五)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等。

“业绩预告的准确性来自于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经营者是否一贯诚信的判断,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关注业绩预告的同时,也要紧密跟踪上市公司所处行业景气度,并且结合公司实际经营、融资需求与市值管理预期进行综合判断。”胡宇说。

值班编辑:Ziang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8 盟固利 301487 --
  • 07-25 华虹公司 688347 --
  • 07-25 民爆光电 301362 --
  • 07-24 金凯生科 301509 56.56
  • 07-24 长华化学 301518 25.7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