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安晚报
徐敏在车间指导工人生产。
近日,“第八届滁州市道德模范”名单公布,定远县残疾人徐敏当选,这是继获评安徽省“抗疫最美家庭”“滁州好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之后她又获一项殊荣。从患病留下后遗症到婚后数次遭遇不幸,徐敏重启人生,学习手工编织、创办工厂、热衷公益,她在轮椅上用勤劳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七彩人生”。
工厂被残疾人视为“家”
7月12日下午3时许,屋外烈日炎炎,行人挥汗如雨。位于定远县经开区一家服装公司车间内,轻风拂面,在凉爽的环境里,30余位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脚下缝纫机发出清脆的“滴答”声就像欢快的音符,回荡在车间。
车间内记者看到,一位女士坐在电动轮椅上,挨个工位仔细察看生产情况,不时地指导和纠正工人的动作和操作方法。从工人们手上熟练的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已都是车间“老人”了。坐在轮椅上的人叫徐敏,就是这家服装工厂的“当家人”。
“如果督促检查不到位,很容易出残次品,影响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公司声誉!”徐敏告诉记者,她的企业一半以上的工人都是残疾人,因此更要仔细和认真。
一位负责熨烫成衣的小伙儿格外引人注意,虽然只有一个胳膊,但他舞动着蒸汽熨斗上下翻飞,取衣、叠平、熨烫、翻面再熨烫一气呵成,其熟练程度不亚于手脚健全的人。徐敏说,小伙儿叫周佳攀,今年27岁,是她手把手教会的熨烫手艺。
“这里就是我的‘家’,是徐姐教会我技术,让我重拾生活信心!”谢丛瑞是位聋哑人,他负责给衬衫包缝,这是需要手脚并用的技术活,因此工资也相对较高,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由于交流困难,徐敏整整连教了他3天。
轮椅上创业“重启人生”
初见徐敏,很难想象眼前这位面带笑容、性格开朗的她,曾经饱尝生命的苦难。17岁那年,她突然患上了大脑炎,因此中断学业,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但还是留下后遗症。可是,随后接连三次意外遭遇受伤住院,对徐敏打击很大,甚至一度产生轻生念头。然而,性格倔强的徐敏最终还是从阴影中走了出来,但从此也再没有站起来。
徐敏说,自己从小就是个敢闯敢干的“野孩子”,上世纪90年代在她残疾前,她就做服装批发生意,也因此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6年8月,在朋友的鼓励下,坐在轮椅上的徐敏利用多年积蓄购买了30台缝纫机,成立一家服装公司,除少数管理和技术骨干外,专门接收残障人员就业。可公司成立仅一个月,一场大火几乎将工厂烧光,好在价值近20万元货物尚在,让徐敏绝处逢生。
2021年3月9日,疫情之下一“罩”难求,徐敏立即从中“嗅”出商机,她当即向相关部门申请资质,投资300万购买8台口罩加工设备,日夜加班加点生产口罩,当时工人最多时达600余人,5000余万只口罩供不应求,极大缓解了当地防疫物资供应,同时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想想疫情时加班加点的生产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每天顾不上吃饭和睡觉,实在是太忙了!”徐敏告诉记者。
用编织技术传递爱心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爱的奉献》是徐敏最爱听的歌,致富之后她不忘初心,用爱回馈社会,7年来累计帮助600余人,捐款捐物总计达300万余元。
徐敏告诉记者,由于从小就喜欢手工编织,特别是残疾之后参加县里举办的残疾人培训班对她启发很大,随着自己手工技艺提高,前来请教的人也越来越多。此后,徐敏还应邀到合肥为残疾朋友免费培训手工编织,10天时间培训了近百名学员。此后,她还陆续在亳州、滁州、全椒等地免费培训残疾人。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全国防疫物资都十分紧缺,尤其是防护服和口罩。徐敏将工厂里仅剩的1000多套防护服分别捐赠送给急需的宁夏卫健委以及合肥、滁州等地多家医疗机构,而当时每套防护服市场价为400元。
2021年春节,徐敏当机立断动员员工上班,大年初三工厂便正式开工生产,第一时间将连夜赶制的防护服、防护鞋套等捐赠给一线防疫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徐敏累计捐赠医用口罩200余万个,该县几乎所有学校都有徐敏赠送的口罩。
2022年3月,上海疫情牵动全国。徐敏第一时间发出支援上海倡议书,得到当地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随后一批20吨时鲜蔬菜及防疫物资从定远发往上海。在徐敏带动下,该县阳光残障人服务中心还捐赠了价值6万余元莲藕、土豆等生活物资。
“我要把编织技术教给更多残疾人,让他们都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徐敏说,受当前大环境影响,现在的服装厂生意日趋难做,但无论如何她都要坚持下去,因为这里已经成为工厂里残疾工人的“家”。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素健 通讯员王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