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不收记者律师”是心虚也是有恃无恐

【丝路话语】“不收记者律师”是心虚也是有恃无恐
2023年07月18日 18:50 每日甘肃网

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戴先任

  暑假来临,云南旅游也逐渐火爆。不过近日,一位新闻从业者在朋友圈爆料称,自己在网上团购预订一家云南旅行社时,因为持有记者证被客服建议不要跟团。(7月18日上游新闻)

  “不接待记者律师”,这是因怕“挑刺”而心虚,还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有恃无恐呢?俗话说,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将记者、律师当成“敏感行业”不予接待,也是担心这些特定职业的人“挑刺”,如记者有媒体资源,不让记者参加,是怕媒体监督,来曝光自己的违规行为;律师有特定的专业能力,能够判断出所做的事情合法还是不合法……而一些旅行社对这些“敏感行业”严防死守,难免给人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观感,更像是一种“做贼心虚”的表现。

  事实上,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曝光部分云南旅行社明确规定不接受律师、记者或导游等职业人员参团,随后相关平台进行了整改。近年来,云南旅游市场的负面新闻频频被曝光,强制购物、欺诈宰客、打骂游客等乱象,严重扰乱了云南旅游市场,损害了云南旅游形象。将记者、律师等职业当成“敏感行业”不予接待,是否是这些问题的一种“另类表现”,暴露了当地旅游业存在的痼疾呢?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接待记者律师”的潜规则仍然存在,可见一些旅行社也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有恃无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充分知情权、生命健康权、财产安全权、选择权,这些权利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经营者没有选择消费者的权利。第十六条也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设置条件限制记者、律师等特定职业参团,侵犯了特殊群体作为消费者的选择权,属于违法行为。

  将记者、律师等当成“敏感行业”不予接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云南旅游市场乱象的担忧。近两年来,云南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能任由地域歧视和职业歧视等旅游市场乱象继续损害云南旅游形象。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更多国人选择旅游消费,这让旅游市场变得更加热闹起来。但面对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高的民众,一些地方的旅游市场却没能相应“提质升级”,没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水平来满足游客需求,尊重消费者权益。对于旅游市场乱象,亟待地方政府能够刮骨疗毒,而不能养痈成患;对于暴露出的这些问题,要做到严厉查处,这样才能维护好城市的旅游形象。要让旅游市场经得起监管部门的调查,不惧媒体的曝光,不怕律师的“挑剔”,这样也才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更好保护广大游客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樊醒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云南省 旅行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4 金凯生科 301509 --
  • 07-24 长华化学 301518 --
  • 07-20 敷尔佳 301371 --
  • 07-19 逸飞激光 688646 46.8
  • 07-19 浙江荣泰 603119 15.3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