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霞—— 探秘马栏河谷的古代崖居群

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霞—— 探秘马栏河谷的古代崖居群
2023年07月18日 07:32 西部网

转自:陕西日报

风景如画的马栏河谷。 记者 王熙摄风景如画的马栏河谷。 记者 王熙摄
赵家洞崖壁上层层叠叠的石窟、石室。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张军朝摄赵家洞崖壁上层层叠叠的石窟、石室。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张军朝摄

记者 张军朝 王熙

直立的悬崖峭壁上,层层叠叠的石窟(室)、一根根残留的木桩、悬挂在半空中的云梯……7月13日,记者来到旬邑县马栏河谷,立即被眼前这样的场景震惊。

马栏河发源于子午岭,向西南流经旬邑县境时,又称三水河,孕育了“古豳地”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遗存在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大量古代崖居,不仅是古代先民们生活居住的遗迹,更是他们勤劳智慧的结晶。

石窟中残存的佛像。石窟中残存的佛像。

崖壁上的建筑奇迹

马栏河谷的古代崖居到底有多少,目前尚无准确的普查数据。7月13日,记者驱车溯河而上,从旬邑县城关镇的留石村开始,经职田镇再到马栏镇的黑牛窝村,30多公里的河谷中,仅目之所及,就粗略统计出比较集中的群落22处,遗存的石窟、石室、洞穴最少1000孔。

在这些崖居群落中,洞窟石室少的有十多孔,多的有上百孔,每孔又暗通多个隐蔽的石窟、石室。规模比较大的群落有赵家洞、官家洞、桑村洞、留石村、黑牛窝等处。这些崖居大多分布于河谷北岸,南岸也有三四处。

赵家洞崖居群位于河谷北岸,又称琅天洞,分上下四层凿刻在长约1.5公里的百米峭壁上,数量庞大,排列整齐,远远望去就像层叠的楼宇嵌挂在石壁上。在赵家洞村委会北边紧邻山坡的地方,一条窄窄的小径通往几十米高的崖居底层。数十个石窟、石室依山就势凿刻,或方形,或椭圆形,大的有二十多平方米,小的仅有五六平方米。石室内外被烟熏火燎成黑色,还残留有土炕、灶台、磨盘等;有几处石室外部,搭建的土坯房,均已坍塌。崖壁上的栈道已经朽掉,残留着一些木板、木桩,崖居二层以上已无法到达。抬头望去,只见一排排石窝、一根根木桩密密麻麻分布在石室出口周围,至少有三架年代已很久远的木质云梯悬挂在石壁上。难以想象,当年古人攀爬这些云梯时,是何等惊险。

赵家洞崖居群西侧,长约500米的数十处崖居被砖墙和铁制栏杆围挡了起来。旬邑县博物馆原馆长何一平告诉记者,这些崖居在20世纪70年代曾被省级文物管理部门代管。经管理人员同意,记者进入这些崖洞中进行探访。从底层石室进入,只见里面幽暗曲折,左右有暗道连接,上下有竖井相通。记者从一处竖井里垂直的悬梯攀爬至二层,从窗口向外望去,河谷的村舍、道路、溪流尽收眼底,视线极为开阔。

与赵家洞隔一个山湾,是规模更大的官家洞崖居群。官家洞又名飞云洞,崖居群分上下五层,高达百米以上。这里也曾被文保部门代管,整修了5个主洞、83个内室,石室总面积约1400多平方米,每层及各洞之间均有甬道连通。

崖壁上残留的木制云梯。

悟空洞残留的壁画局部。悟空洞残留的壁画局部。

三千年的居住历史

古人是何时开凿的这些崖居?如此巨大的工程量是怎么完成的?何一平告诉记者,旬邑县古称“三水县”。公元前一世纪时,周人先祖后稷四世孙公刘曾在此开疆立国,开创了“古豳地”农耕文明。《三水县志》记载,这些崖居是周人祖先穴居之地。据此算来,这些崖居最早的开凿时间距今已3000多年。

研究推测,这一带的崖石属于质地较软的砂岩,易风化。古人为了躲避风雨,在天然风化的崖洞基础上,由小及大,由底层向高层逐步扩展。经过几千年的开凿建设,形成了一个个既具备防御功能,又有各种生活设施的崖壁村落。

《三水县志》记述这些崖居:“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霞”。清人周崇雅曾游此地,吟《洞千正阁》,诗云“岭楼依壁下无地,云阁飞空上有天”,极赞其宏伟奇特。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攀登到赵家洞第三村民小组侧后方一处突兀的悬崖上,这里三面环形峭壁上均有石窟石室,人称桑村洞。从各处崖居烟熏火燎的痕迹及石窟、石室内遗存的土炕、灶台、储水窖来看,这些地方曾经有人长期生活居住。在黑牛窝崖居群,记者看到直通地面的竖井,判断分析,这些应为抛掷生活垃圾所用。村民告诉记者,战争时期,多处崖居有军队驻扎过。

关于这些崖居使用的年代,一些遗迹及史料可以考证:在赵家洞一处崖壁上,有“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三水县志》记载,民国初年,清末翰林萧莜梅返乡后,曾隐居在这里;赵家洞一位杜姓村民说,其祖辈20世纪70年代还曾住在崖居里,后来在山下平地上盖了房子才搬下来。记者在多处崖居的外壁上,还发现有抗战时期及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标语。

赵家洞崖居群底层的石窑,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赵家洞崖居群底层的石窑,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古人的重要居住遗迹

旬邑古称豳,周封邑,秦置县。“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里的《豳风·七月》,如一幅风俗画卷,详尽描述了西周先民们在这里一年四季辛勤劳作的场景。

2022年,旬邑西头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这个《诗经》中描述的神奇地方。相对于西头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神秘,马栏河谷的崖居群带给人们的,则是更直观的震撼。

何一平说:“这些崖居群是古人遗留下来的重要居住遗迹。”

古人为什么要在悬崖上建造居所?何一平分析,首先是躲避战乱和匪患。马栏河谷位处陕甘交界,历代战事不断。当地居民为了防止劫扰,遂于岩壁上开凿住所,藏匿财物粮食。这些崖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极强的防御功能。在赵家洞崖居群,崖壁上依然残留有吊取东西和快速脱逃用的木制滑轮,一些石窟中还存放着防御的石块。其次是防范河道洪水和猛兽袭击。官家洞一位70多岁的赵姓村民说,这一带的河川过去到处都是梢林,野兽很多。另外,这些崖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经久耐用。

黑牛窝崖居群内部。黑牛窝崖居群内部。

除了这些崖居群,马栏河谷还有多处文化遗迹。在紧邻赵家洞的寺沟石窟群,刀削斧劈般的石崖上留有多孔佛窟,每个佛窟中都有形象生动的佛像壁画。

在马栏镇的悟空洞、黑牛窝等处石窟中,均有残存的佛像、佛龛、壁画,从造型来看,应为北魏至唐宋时期雕刻、绘制。悟空洞一处石窟内残存的壁画,斑驳的色彩以红、绿为主,似有唐代壁画风韵。不远处,有一尊高约四米的立佛,依山体而建,面部损毁脱落,从雕刻的衣褶来看,应开凿于北魏时期。黑牛窝崖居群上下三层,洞中有洞,相互连通。这里不仅有厨房灶台等生活设施残存,也有佛像神龛及道士修炼的石窟留存。

距离旬邑县城约20公里的马家河石窟,是马栏河谷崖居群的延伸,199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处少有的中心柱式石窟,其中心柱为三面造像,石窟内残存的壁画、雕刻的佛像清晰可见,窟外山石上有残留的摩崖造像。从石窟中题诗和碑文来看,开凿于五代,清嘉庆八年重修。

编辑:张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石窟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24 金凯生科 301509 --
  • 07-24 长华化学 301518 --
  • 07-20 敷尔佳 301371 --
  • 07-19 逸飞激光 688646 46.8
  • 07-19 浙江荣泰 603119 15.3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