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姜兆华
由房贷提前还贷潮引发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最近,央行做出正面回应。7月14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央行的最新表态,透露了两条关键信息:一是从市场环境看,存量房贷利率理应下调。对此,央行持支持、鼓励态度。二是关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央行虽未做出统一的行动安排,但却给出了具体的窗口指导,即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商业银行可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采取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存量贷款方式。央行的这一表态振奋人心,但又似乎意犹未尽。
央行有关人士同时表示,由于理财收益率、房贷利率等价格关系已经发生变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大幅增加。他认为,提前还贷现象增加与存量房贷利率处于较高水平相关。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与提前还贷潮截然相反,不能归还按揭贷款的“断供”人群也在大幅增加。7月15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法拍房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各类物业法拍房挂拍量30.4万套,较上一年同期提升19.7%,其中,住宅挂拍量17.9万套,占总体59%。无论是提前还贷潮热度不减,还是法拍房居高不下,都直接剑指借款人房贷负担过重“顽疾”。存量房贷利率过高,影响的不仅仅是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还有借款人的消费能力,进而影响到社会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走势。
从当前情势看,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似乎已箭在弦上。但究竟如何调,相关利益方难免存在搏奕,是“一对一”协商变更,还是“一刀切”统一打折?无论从减轻借款人偿债负担来看,还是从刺激消费市场成效看,后者的调整优势显然比前者更加明显。但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负面影响也同样不可小觑,银行尤其按揭贷款存量较大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营收可能面临“断涯式”下滑压力。据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38.94万亿存量房贷,其中70%的利率在5%左右,按照贷款利率平均下调25个基点,粗略匡算,商业银行每年将减少680亿利润。这个压力对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切肤之痛,甚至可能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而削弱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是“一对一”协商,还是“一刀切”打折,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或将面临大考。
(本文作者介绍:EFP金融管理师,山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金融从业者)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