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提升轨道交通产业优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巩固提升轨道交通产业优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5月23日 02:35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 本报记者 王恺强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轨道交通作为我国制造业各门类中的优势产业,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产业优势,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今年,民革中央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课题聚焦“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分别带队,前往山东和湖南开展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关于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验、创新举措,以及对策建议。

  调研组表示,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深刻理解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拿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言成果,为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革智慧和力量。

  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轨道交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建设发展中不断攻克难关、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整个行业的整体性跃升。高铁就是其中的成功范例,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的制度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调研组在山东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了解到,这里集聚着全市90%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有产业核心配套企业220余家,集聚了10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和11家省级创新平台。

  在湖南株洲,“一杯咖啡的时间”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时间单位,这里聚集了先进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企业400多家,“一杯咖啡的工夫”就可以集齐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

  强大的集聚优势和创新能力,让调研组看到了两地深厚的轨道交通产业基础,以及构建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体系,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是重要驱动力。要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就要加强轨道交通产业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

  为营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湖南印发了《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山东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为加快示范区建设,山东深入实施“十五项推进行动”,其中就包括高端交通装备制造推进行动。

  在考察调研和座谈交流中,如何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深化在装备国产化、技术智能化、运输协同化以及投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改革,调研组始终关注,问计求解。

  以完善国产化配套政策,鼓励企业更多地采用国产技术为例。

  调研组在考察长沙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时了解到,企业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国产技术、装备的研发运用。比如联合中车株机、中车时代电气自主研发的更为节能的永磁同步牵引系统,首先在长沙地铁1号线试装2列,随后在5号线全线采用,目前已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地铁线路使用。

  但目前一些终端用户、业主企业对于自主创新产品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顾虑,相关的政策引导和容错机制有待建立。

  有专家建议,完善示范项目推广机制,加快原创技术产业化应用。出台促进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强化和完善市场应用激励、成果共享、容错纠错机制,解除业主单位后顾之忧,确保示范项目快速实现市场化运用。

  也有企业提出,对“首台套”或者首批次产品,应鼓励下游应用企业拿出少量份额先行先试,助力研发生产企业积累业绩,打开市场,政府可以出台鼓励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提高应用企业的积极性。

  调研组认真记录下大家的意见建议。与此同时,如何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轨道交通领域,积极稳妥推进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也是调研组关心的重要问题。

  2020年7月,为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2年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通车运营。这个全线267公里、总投资440多亿元的高铁项目,民营占股51%,这一探索实践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

  调研组希望,既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又要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逐步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掌握战略主动勇闯技术“无人区”

  济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济南重工”)是一家在电力、矿山、冶金、水泥等行业深耕多年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这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老国企如今瞄准了新赛道。

  济南重工抢抓轨道交通建设机遇,在隧道掘进设备生产上打造出了自己的新名片,擦亮了“济南造”盾构机品牌。截至目前,济南重工已累计下线120余台盾构机,服务10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盾构机可以一边挖掘隧道,一边铺设管片,实现隧道主体结构一次“构筑”成型,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如此重要的工程机械关系到基建的效率和发展,经过多年探索与努力,我国研发团队突破了国外盾构机核心技术封锁,摆脱了依赖进口的局面。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关键是要以守正创新方式办好自己的事。”我国盾构机实现从无到有、从优到强,国产盾构机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就是生动的体现。

  在位于长沙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铁建重工”)的原创技术策源地成果展示厅,企业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了围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的有关情况。

  “企业坚持推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国产化,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发设计人员占比30%以上,研发费用占比9%以上。”铁建重工不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力度,自主研发出了不同型号的盾构机,成功实现了盾构机从进口到出口、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京华号”盾构机就是铁建重工的标志性产品,这是我国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07米,整机长150米,总重量4300吨,成功应用于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并相继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和“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标志着我国超大直径盾构机成套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调研组了解到,当地在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得到突破,但在一些技术领域依然存在短板。

  “要对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分层次逐步厘清哪些是需要破解的卡脖子技术,哪些是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集中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调研组建议,要掌握战略主动,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及不可替代的优势,进一步夯实制造业韧性与基础,切实保障我国产业链安全。

  流线型车头、蓝灰相间车身,一列5节编组的磁悬浮列车在试验轨道上运行。这是调研组一行在青岛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看到的场景,调研组了解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研发工作并登上列车进行考察。

  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速度高、安全可靠、噪音低、震动小、载客量大、耐候准点、维护量少等优点。2021年7月20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青岛四方”)下线。

  “以北京至上海为例,搭乘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两地通行仅需3.5小时左右。”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大“制高点”,我国基本实现了高速磁悬浮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形成了成套技术工程化,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

  看到我国在全球交通科技竞争战略高地不断实现创新突破,调研组表示,要强化创新驱动,敢于挑战技术创新的“无人区”,进一步汇聚产业创新资源,推动新兴技术与轨道交通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打造全球先进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链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促进我国轨道交通产业迈向价值链的高端。

  加大“走出去”步伐

  持续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化发展

  我国轨道交通凭借着理念、标准、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优势,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装备”“中国方案”“中国标准”,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为马来西亚相继研发制造SCS城际动车组、安邦线城轨车辆、时速160公里米轨动车组、DMU混合动力米轨动车组等车型;2019年,“天狼星号”动车组亮相欧洲,这是中国出口欧盟的首个动车组;2021年,首列出口欧洲双层动车组下线,这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满足TSI标准(欧盟铁路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的双层动车组,最高运营时速200公里。

  调研组了解到,中车株机已先后在50多个国家获得超90个项目订单,产品包括机车、地铁、动车组、工程维护车等。

  去年,墨西哥首都地铁一号线改造项目的首列地铁列车在中车株机下线,这是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首列胶轮地铁列车,也是该型列车首次出口海外。它的最高运营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较旧款列车噪声更低、安全性更强、能耗更低,有力助推当地轨道交通走向现代化。

  中车株机负责人介绍说,“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机遇期,乘着东风,中车株机勇当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先锋,在国际版图中跑出“加速度”。

  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国际案例,将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品牌效应持续放大,树立了优质、安全、可靠的品牌形象。

  调研组表示,轨道交通“走出去”,是助力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轨道交通建设到哪里,国际影响力就传播到哪里。

  不久前,用于雅万高铁的最后一批高速动车组在青岛港装船运往印尼。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通车后,两地的旅行时间将由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

  这不仅是印尼首条高速铁路,也是我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全线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去年G20峰会期间,在中、印尼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雅万高铁试运行圆满成功。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研发、制造和服务全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体系也基本形成,具备了进一步加大“走出去”步伐的坚实基础。

  企业“出海”的路上有鲜花也有荆棘,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周期和成本回收周期都相对较长。调研中,专家和企业反映了“走出去”所面临的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缺少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国际铁路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国际市场准入壁垒等挑战。

  调研组建议,在国家层面统筹谋划轨道交通全球战略布局,在构建新型跨境铁路融资模式、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互认、加速培养高铁国际化人才等方面,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推动轨道交通产业蹄疾步稳“走出去”,进一步推进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化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制造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5 天玛智控 688570 --
  • 05-25 新莱福 301323 --
  • 05-24 鑫宏业 301310 67.28
  • 05-24 航天环宇 688523 21.86
  • 05-23 新相微 688593 11.1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