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随着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的落地,松江区持续优化支持企业创新制度安排,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595家,总量位居全市前列。2021年,松江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38%,位居全市第三,其中企业R&D经费投入84.03亿元,占全区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量的87.7%。
企业当好牵引创新“出题者”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创新链中,贴近市场的企业是牵引创新的最佳“出题者”。2005年,一段与跨国供应商之间的“插曲”,让当时代理进口无线通信仪器仪表的创远信科选择转战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那一年,做贸易顺风顺水的创远信科受牵头推进中国3G标准的大唐电信委托,计划请一家老牌跨国公司开发测试仪表,但因种种原因遭到拒绝。自此,创远信科创始人冯跃军痛下决心,带领企业迈出自主创新步伐。
两年时间,创远信科首款无线扫频仪便宣布研发成功,后成为中国自主3G标准网络建设不可或缺的工具。2011年,创远信科推出中国自主4G标准TD-LTE测试仪。2019年开始,创远信科又多次中标国内5G仪表集采招标,在3G、4G、5G时代连续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创远信科已成为国产无线通信和微波测试仪器仪表细分行业市场龙头企业,主要客户涵盖国内外通信设备厂商、无线电监测及检测机构等,同时承担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开发任务,并参与国家5G/6G测试规范及标准制定。
从产业需求中总结和提出关键问题,让企业本身掌握了驰骋市场发展的“杀手锏”,也促进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始建于1958年,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是上海航天的发源地。近年来,企业将信息化与智能制造上升到战略层面,将其定位从服务保障向变革引领转变,顶层谋划企业数字化转型布局,着力推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率先打造了航天离散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力提升了企业信息时代的生存能力、科研生产新模式的构建能力,成果在离散制造行业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创新政策赋能“硬科技”发展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发挥,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近年来,松江区不断完善支持“硬科技”的制度安排,先后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专利清零”行动和“小升高”工程,建立起“科技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全周期创新主体梯度培育链,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发布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区级专项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松江模式”被市科委作为可复制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从初创、发展、初具规模到目前成为高端功能助剂行业的重点企业,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在十余年的发展中,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支持。2010年,公司创始人唐晓峰从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毕业后,凭借其研发的高分子材料抗水解剂,一举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会松江分基金会30万元的创业基金。创业起步后,朗亿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而区科委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高新成果转化等政策,也持续为朗亿的创新发展护航。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创新政策和服务的受益企业之一。在区科委的多方政策支持下,十余年来,昊海生科不断开展创新及产业整合,自主搭建了人工晶状体及视光材料、医用几丁糖、医用透明质酸钠/玻璃酸钠和外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四大生物医用材料研发平台,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及转化、国内外资源整合及规模化生产,为市场提供创新医疗产品,逐步实现相关医药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所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