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04月25日 05:1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由变更为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5,800,50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5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概述

  公司是从事分析仪器和无人化智能装备研发、生产、营销和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现有主要业务为分析仪器、无人化智能装备及相应技术服务(包括配套产品/配件销售、运维等技术支持)3个板块。2012年以前,公司主要从事分析仪器业务。公司选择“先技术,后市场”的发展路径进入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领域,2011年开始主要围绕水分处理、制粉自动化等行业瓶颈性难题开展应用技术研究;2014年发布首套自动制样系统,并分地域(煤种)、分客户集团选择性地开展应用,积累经验,其后逐步构建涵盖入厂计量、采样、制样、输送、存储、化验等全环节的无人化智能装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022年,公司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历史性超过分析仪器业务板块。公司不同业务板块的主要产品及用途如下:

  1、无人化智能装备业务

  公司的无人化智能装备由底层智能装备(硬件,感知层)和上层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层)有机构成,主要包括入厂验收管理系统、自动采样系统、机器人制样系统、无人化验系统、样品传输与管理系统(采制长距离对接系统、智能封装系统、样品自动传输系统、自动存查柜系统)、除尘系统等若干子系统,涵盖入厂计量、采样、制样、输送、存储、化验等全环节。该产品具有一定的定制化特点,客户可根据其实际需求和应用现场情况(包括现场设备配置、各环节物理距离、空间等)选择标准化子系统和个性化定制开发。前述核心子系统均为公司自主研发,且适配智能维护系统(故障诊断、运维提醒等),可实现上述环节全过程无人值守,智能运行,可视化设计使结果更可控、可信、可追溯。助力客户优化决策、全面提升经营掌控力度和管理水平,达成企业安全、经济、高效、环保运行之目标。

  主要子系统介绍如下:

  ■

  2、分析仪器业务

  分析仪器产品主要用于样品的热值、成分、元素、物理特性等指标实验分析及样品制备等领域,率先在煤炭检测用仪器设备领域积累了突出的竞争优势。该等产品的分析对象是用于工业原料或燃料的样品,其分析结果对质量检验、交易定价和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减耗增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代表性产品介绍如下: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订单金额创历史新高,其中无人化智能装备订单金额同比增长106%。由于无人化智能装备交付周期长以及部分订单交付延期,收入确认存在滞后。根据中审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2022年度审计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363.65万元,同比增长2.38%;公司利润总额11,023.63万元,同比增长6.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219.00万元,同比增长6.79%。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现有仪器设备和无人化智能装备两个产品群,主要用于煤炭、焦炭、生物质、固危废、水泥黑生料等固态可燃物质的分析检测与智能化管理,其中80%以上系以煤炭为样品对象的检测应用。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为仪器仪表制造业(C40),系该行业项下一个细分应用领域。

  我国仪器仪表制造行业起步较晚,整体而言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但在不同细分领域有所区别。公司所处的煤质检测用仪器设备领域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中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领域之一。以煤质分析仪器为例,尽管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在长期稳定性、准确度方面存在一定优势,然而,在自动化程度、环境适应性等方面,以公司为代表的国产高端品牌与进口产品相当甚至表现更为突出。叠加成本和本地化营销服务优势,我国煤质分析仪器在上个世纪即已在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完成国产替代。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2010年统计,“国外企业平均只有2%不到的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已经出口海外并在印尼、南非、俄罗斯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具有一定竞争力。

  公司所处行业的下游客户涵盖火电、煤炭、冶金、化工、建材、固危废、检测、科研等行业领域,产品数据为上述行业内工业企业生产所用原料或燃料的交易定价、生产运行、科学利用等提供依据,在减耗增效、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上游原材料可分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通用物料和专用化程度较高的定制物料两类。其中通用物料包括标准电子元器件、配套计算机、打印机、天平等,来源充分,市场化及可获取度程度高。定制物料主要包括定制生产的金属、非金属结构件、电路板和专用配件,一般以外协形式实现。

  目前,我国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这一细分行业集中度高,主要集中在湖南长沙、江苏和河南等地。无论是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还是综合实力,以公司为龙头的长沙板块代表着国内最高水平,引领行业发展。特别是在下游需求逐步升级为无人化智能装备的背景下,客户要求供应商着眼于产品全生命周期,在具备软硬件开发及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检修水平,拓展售后支持、在线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和产品升级服务,形成可满足特定客户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制造商不仅要有仪器、装备的研发及制造能力,还需要有智能化、柔性化制造能力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型服务,行业集中度预期将进一步提高。

  2、行业发展阶段

  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行业伴随着煤炭的工业化规模应用而生,全球范围内来看,其发轫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迄今、已逾百年。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PARR和德国IKA为例,其分别创立于1899年和1910年。我国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行业起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得益于中国冠绝全球的煤炭产销量以及煤炭及其主要下游应用行业电力(火电)的市场化改革,煤炭交易量大幅增加,国内煤质检测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持续上升,为包括公司在内的国产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产品需求空间。经过数十(国内)乃至逾百年(国际)的发展,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传统的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单机版煤炭采样、制备和分析仪器)制造行业处在成熟期,市场需求保持持续增长但增速以及竞争格局均趋于稳定。

  在我国人口增速趋缓乃至2022年历史性地出现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已经成为传统制造业发展日益凸显、不可回避的话题。随着工业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数据云等通用技术及水分处理、新一代样品制备、自动进样等相关专用技术的应用,我国煤质检测的样品采集、制备、化验以及管理等环节近十年来在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快速发展和迭代。覆盖全环节的无人化智能装备应用系我国首创、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先例,目前行业无相应标准可供遵循。我国的无人化智能装备在火电行业率先试点应用、推广,并逐步扩展到煤炭(采-运/储-售)以及冶金、化工、建材等其他以煤炭为重要工业原料或燃料的行业领域。此外,非煤领域,如固危废、水泥原料等行业领域,亦有无人化智能装备的应用出现,助力上述行业无人化检测与智能管理的实现。自2012年以来,我国无人化智能装备市场需求陆续释放,供给端传统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商推陈出新、相关工业自动化或软件设计企业纷纷入场,该细分市场从无到有,快速起步、发展。经过行业早期持续数年的洗牌和优胜劣汰,部分制造商在竞争中先后退出,行业集中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头部效应逐步凸显。

  3、周期性特征

  如前所述,行业目前的主要应用集中在煤炭检测,其下游客户涵盖火电、煤炭、冶金、化工、建材、固危废、检测、科研等行业领域,具有以下两个周期性特征:

  1、总体需求基本与煤炭产销量特别是销量“同频共振”

  行业主要用户广布在煤炭开采、流转和应用的各个环节,市场总体需求与全社会煤炭产销量呈正相关。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和销量均保持稳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原煤产量45.0亿吨、同比增长9%,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长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

  与此同时,工业节能降耗趋势下的煤炭精细利用,环保要求提高、监管趋严带来的仪器配置和更新促进产品市场需求放大。例如,在“双碳”的宏观政策要求下,火电行业率先实施碳排放交易,并采取核算模式进行计量,催生了碳元素分析仪、量热仪等煤炭检测相关仪器设备的市场需求。

  2、业务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行业下游应用客户以大型国有企业、公立机构为主,其采购需求大多执行“立项/预算-审批-招投标-交付-验收”流程,一般在年底或次年年初进行立项、规划和审批,在二、三季度执行招投标采购并签订合同,其后进入实质性交付验收程序。基于此,公司所处行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包括公司在内的制造商订单和收入确认大多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三、四季度,第一季度通常为淡季。以2022年度为例,公司第三、四季度营收占比超过62%,一季度营收占比不足20%。

  值得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升级,是推动行业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可能会对上述周期性特征产生影响。以无人化智能装备为例,一个新建煤电项目,若其采购传统的煤炭检测仪器设备(包括单机版煤炭采样、制备和化验仪器),项目预算通常约为100~300万人民币,具体视设备配置(品牌、数量、规格)而定;若其配置一套覆盖入厂到入炉全环节、完整的无人化智能装备及其管理系统,则项目预算通常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此外,一套完整的无人化智能装备构成复杂且带有定制和工程属性,相对于传统的标准煤炭采制化设备,其生产准备和现场交付周期长,这一特征会对制造商的业务季节性波动产生影响。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创立于1993年,经过30年的持续耕耘,目前在煤炭检测用仪器设备和无人化智能装备领域积累了突出的竞争优势,是该细分行业市场的头部企业、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建有“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煤质分析与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工业设计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和管理体系,技术和研发团队逾200人、R&D投入占比超过10%。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参与起草制订国家/行业产品技术标准8项,累计申请专利1,060项(发明专利342项、PCT及海外专利申请53项),有效授权状态的专利594项(发明专利143项)。先后承担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4次、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次、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2次、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次,业内承担国家级科技计划次数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华润、中国宝武、中国电建、国家能源、中国铝业、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大唐集团、中国华电、中煤能源、山东能源、晋能、陕西煤业江西铜业、山东魏桥、新希望、鞍钢集团等名列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地区能源、金属产品类企业均是公司客户。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行销印尼、南非、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以色列、蒙古等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涵盖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SGS、Intertek、Inspectorate等在内的6000余家客户,是行业少数几个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品牌之一。

  公司产品引领行业发展,是行业最早开展煤质分析仪器研制的制造商之一;在行业内率先开展无人化智能装备的研制开发,成为行业仅有的两家可提供“采-制-输-化-存”全过程无人化智能装备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企业之一。公司具备丰富的无人化智能装备项目交付、实施经验,“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燃料精细化管控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入选平台集成创新方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解决方案试点示范”。

  公司及其产品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CE等国际体系认证,具备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资质。

  5、报告期内对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政策

  (1)能源类政策

  无论是“二十大”报告还是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能源类相关规划、政策,保障能源安全均为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能源产业的低碳、绿色发展亦是主要建设目标。报告期内相关的能源类政策主要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改能源〔2022〕206号),要求“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按照能源不同发展阶段,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先立后破,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转型中的风险识别和管控。在加快形成清洁低碳能源可靠供应能力基础上,逐步对化石能源进行安全可靠替代。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为“十四五”时期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相关的量化指标如下: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2022年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统筹资源接续和矿区可持续发展,有序核准一批优质先进产能煤矿;加快推进在建煤矿建设投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应急保供产能转化为常态化产能。以示范煤矿为引领,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改造;深化煤矿安全改造;科学规划建设先进煤电机组,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保持装机合理余量,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煤耗等最新技术标准;推动落实煤电企业电价、税收、贷款等支持政策,鼓励煤电企业向“发电+”综合能源服务型企业和多能互补企业转型。

  (2)环保类政策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加快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2022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到,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统筹水、气、土、固废、温室气体等领域减排要求,优化治理目标、治理工艺和技术路线,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增强污染防治与碳排放治理的协调性;鼓励企业采取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生产过程中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多种污染物以及温室气体大幅减排,显著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实现污染物和碳排放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合理确定各地区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逐步建立能源领域碳排放控制机制;制修订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组织对重点用能企业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明确碳市场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并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目前,我国发电行业的碳排放计量采取核算制,而核算公式涉及的参数指标主要有燃料收到基元素碳含量、收到基/空干基水分、收到基低位发热量等,该等指标均源自煤质检测仪器设备分析数据。

  (3)产业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建设;推动煤矿、油气田、电厂等智能升级,开展用能信息广泛采集、能效在线分析;促进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和供应链协同相应,推进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产品个性化、管理智能化。2022年,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到,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能效提升的赋能作用,推动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确执行的能源管控体系,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第六章“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明确提出“十七、加快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基础设施数字化并实施智慧能源示范工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加快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电厂、电网、油气田、油气管网、油气储备库、煤矿、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的智能化升级,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推广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厂站智能运行、作业机器人替代、大数据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实施煤矿系统优化工程,因地制宜开展煤矿智能化示范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少人、无人示范煤矿。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制造业企业应拓展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系统解决方案、柔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由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转变。202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发展智能化解决方案、系统性集成、流程再造等服务,提升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服务型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强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

  国务院印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①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②加强高精度计量基准、标准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提升计量基准、标准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率;③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④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计量支撑。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元

  ■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无。

  证券代码:300515   证券简称:三德科技公告编号:2023-007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7 友车科技 688479 --
  • 04-27 曼恩斯特 301325 --
  • 04-26 万丰股份 603172 14.58
  • 04-26 中芯集成 688469 5.69
  • 04-25 巨能股份 871478 5.5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