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向“黔”看】中国天眼(FAST)有张柔韧的“大网”

【科创向“黔”看】中国天眼(FAST)有张柔韧的“大网”
2023年03月23日 15:36 多彩贵州网

编者按: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贵州,一批批优秀科技工作者“翻山越岭”,砥砺前行,为推动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接续奋斗。他们的身影或在田间地头、或在实验室里,研究成果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3月18日是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我们在【科创向“黔”看】栏目记录下贵州省202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

  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有一口直径500米的“大锅”,这是目前全球单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

  3月22日,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技术总监王启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FAST这口“大锅”的底部,有一张像蜘蛛网一样的钢质索网。这张网,正是让FAST“开眼看宇宙”的关键技术之一。

FAST索网支撑体系FAST索网支撑体系

  “这张网叫主动反射面索网,是实现反射面主动变位功能的关键。”王启明告诉记者,主动反射面技术的突破可以大幅提升望远镜的天空覆盖范围,接收到更广阔空间的射电信号。

  “就像在一个直径500米的大锅里,放进一个直径300米的盘子。”王启明说:“通过移动盘子在锅内的位置,盘子的中轴线就可以在天空中指向不同的方向,实现对天体的跟踪观测。”

FAST主动反射面示意图FAST主动反射面示意图

  一开始,FAST想采用的并不是主动反射面技术,而是类似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球面反射结构。然而,该技术并不完全适应FAST的规模和需求。

  “如果将射电望远镜比作凝望宇宙的天眼,馈源舱就是接受信息的瞳孔。”王启明说,FAST的口径比阿雷西博望远镜大200米。相应地,馈源舱的质量也会呈指数级增长,造价昂贵。同时,由于球面反射结构望远镜收集信号来源的方向是固定的,导致收集效率有限。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代射电天文学家为了克服球面反射结构的诸多缺陷,提出许多新构想,主动反射面技术就是其中之一。用王启明的话来说,听到这个构想时,许多射电天文学家都感受到“柳暗花明的瞬间”。

FAST馈源舱FAST馈源舱

  将“大网”从构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预研、实验、实施三个阶段。在预研阶段,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一个近20人的团队设计方案、建立模型。

  2010年,该团队在实验中发现,由于“大网”中的钢索会被频繁拉扯,每根钢索要承受应力幅值高达500兆帕的疲劳应力。这不仅是国家标准的2.5倍,更是从未被实现过的钢索性能。

  “如果没有可承受如此大应力幅值变化的钢索,整个设计就无法实现。于是,我们开始找钢索。”团队成员先后前往江苏、上海、贵州、河北和广西等地的钢索厂寻找材料,并与铁道部的专家一起想办法。

  2011年5月,王启明和现任FAST总工程师姜鹏在前往南京的路上接到来自一家合作单位的电话:针对FAST需求钢索的研发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FAST底部的主动反射面索网FAST底部的主动反射面索网

  近9000根钢索,2225个促动器、4450块面板……2015年2月,这张柔韧的“大网”铺在了大窝凼洼地,支撑着FAST望向宇宙深处。

  “大网”不仅让FAST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可柔性主动变位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使它获得了世界领先的灵敏度,能够接收到更加微弱射电信号,探测更加遥远宇宙深空,并在脉冲星发现、快速射电暴、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科学成果。

  截至目前,FAST已发现脉冲星740余颗,是同一时期国际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4倍以上。

  “FAST主动反射面技术的实现提升了我国射电天文研究能力和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例如超高耐疲劳钢索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也提高了我国高精尖设备的研制能力。”王启明说:“未来,FAST还将不断出好成果,出大成果。”

  本网记者:熊茜雯

  一审:曹 轶

  二审:林 萌

  三审:李 蓓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FAST 反射面 王启明 中国 宇宙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4 云天励飞 688343 43.92
  • 03-24 华海诚科 688535 35
  • 03-24 南芯科技 688484 39.99
  • 03-24 国泰环保 301203 46.13
  • 03-23 中科磁业 301141 41.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