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和:“民主对抗威权”是个伪命题

苏长和:“民主对抗威权”是个伪命题
2023年02月06日 16:47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苏长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美国有美国式民主,中国有中国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国情。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体现了人民意愿。对双方存在的具体分歧,可以进行探讨,前提是平等交流。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其实把本国定义为民主,把别国定义为威权,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表现。所谓“民主对抗威权”是个伪命题,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民主-威权两分法的来龙去脉和传播原理

威权政体威权主义政体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政治学论著以及外交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汇。这个带有贬义色彩的政治词汇充斥于英美特色政治学、比较政治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学、传播学中,并被高度政治化地使用于其对外宣传话语中。

这个词语的参照物是美式民主,美国特色政治学理论将美式民主的多党竞争、选举政治、司法独立、分权政治等塑造成民主标准以后,将广大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政体用民主转型(特指向西式民主制度转型)、半民主、部分民主、威权等政体称号进行划分;这个词经常和专制、独裁联系在一起,对他国政治制度进行污名和妖魔化,通过贬损别国政体达到树立美式民主政体为标杆的目的。

这个词语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并不遵从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而是服务于美国意识形态外交、价值观外交需要。对于站在美国一边的国家,有的国家一夜之间可能变成“民主”国家,对于维护自己国家独立性反对霸权的国家,这个国家一觉醒来就可能变成“威权国家”。因此,这个词语被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失去认识和判断真实世界政治的意义,具有很强的误导性。

在美国支持的民主推广学术工程中,塑造了后共产主义、民主转型、民主化(特指向西式民主发展即为民主化,坚持走自己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非民主化)、威权韧性、生态威权主义、历史终结等学术议程,威权政体、威权主义、威权国家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概念。在美国民主推广的学术工程和运作中,政府、基金会捐赠取向、大学政治学院系招人用人晋升、学术刊物选题策划、媒体宣传、学术奖励导向、民主-威权指数排名、外围文化代理机构聚合在一起,推动“威权”这个概念的传播和流行。受此影响,不少发展中国家学者误以为“威权政治”是“国际”前沿学术议程,不自觉地用这个概念研究自己、研究其他发展中国家,被带进这个话语陷阱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年美式民主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判。美国动辄将一些国家称为威权国家,正在起到反噬效果。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接受采访时说美国国内政治权力斗争搞成这样,自己到国外都不好意思推广民主了。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开始用威权政体、威权主义这个概念研究美国的监控、集权、权力世袭、审查扩大化、贵族政治、选举舞弊、压迫黑人和有色人种、侵犯人权、长臂管辖、对外专制、国际独裁行为,认为美国政治和外交在很多方面与自己定义的威权相似,其霸凌外交说明其是一个典型的威权国家而不是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他去考察美国制度,也不会认为那套制度就代表着真正的民主。

威权学术议程没有推动政治学知识进步,“民主”推广实践中造成不少治理赤字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坚持探索适合自己历史和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国际关系鼓励各国探索自主发展道路,这本身就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一个表现。如果民主这个词变成一个指责别国、教训别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恰恰背离了民主、自由的本来价值意义。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国家,也不是个别国家一些科研机构通过一些所谓的指标测算出来的、指数评出来的,归根结底这个国家人民、这个国家的治理最有发言权。

世界上政体多样,将世界复杂多样的政体简单地分为民主和威权、自由和专制,本身在学术上就是不严谨和比较粗陋的思维。实际上,威权的学术研究议程没有推进政治学研究的进步,反而使得政治学退化为非此即彼的前现代神学政治之中、学术沦为霸权外交的工具。因为神学政治叙事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世界分为“真假”、“善恶”、“好坏”两方,被塑造的后一方成为前者压制和改造的对象。

而从治理绩效看,美式民主本质上是一种对抗式制度体系,与民主要义有很大距离;正是因为该制度这个特点,由于宣传的缘故,不少国家以为引入和复制的对抗式制度是民主制度,但由于内在对抗式的特点,导致本来拥有的国家和社会秩序,因为引入和复制这种对抗式制度而带来政治纷争、社会撕裂、民族不和、外来干涉的乱象屡见不鲜。

从这个角度来说,二十世纪后半期至今,这套对抗式制度的扩散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整体发展遭受挫折甚至动荡的一个重要根源。而那些引入复制这套对抗式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往往为外来霸权力量利用内部制度对抗式特点进行干涉打开了政治的缺口,造成国家崩溃的事例不在少数。

让政治学回归到治国理政的本来意义

政治学本来是一门研究治国理政的学问。20世纪后期的英美政治学特别是比较政治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经济学,一定程度上变成研究让其他国家国体政体如何向美国定义的那套政治制度演变,而不是关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这对世界政治学学术质量提升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种随意将他国定义为威权国家的研究取向,也违背全球化时代基本的国际学术伦理和规范。现代世界外交和学术交流的一个基本规范,是名从主人,在用概念研究和指称对方时,尊重对方。用一个贬义的概念通过塑造他者来确立自己的正确,这说到底是一种文化虚弱和焦虑的体现。

由于学术研究受到政治过多的干涉,对民主-威权两分研究的过度重视,其实也在导致美国政治学水平的衰落。民主概念脱离了人民民主本来要义,成为通过选票、制衡、党争来界定的概念,使得民主成为制造分裂的一种制度,而不是促进团结、合作、治理、秩序的制度,由此,政治学也被降格和退化为权力斗争、利益博弈的庸俗政治学。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各国政治最终比的不是形式上多么像美式制度就“民主”了,而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绩效。一种政治理论,在实践中造成党争不断、社会撕裂、民族分裂、国家丧失独立,没有带来秩序和治理,反而带来祸乱和动荡,这样的政治理论本身就是要值得批判和质疑的;一种政治理论,能为国家带来治理、秩序、发展、安全,在世界上同时是负责的,应该就是最适合自己、同时对他国和国际关系和平发展有利的,这种政治理论恰恰是其他国家可以参考借鉴的。“治”“乱”对照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重要的政治生态,世界走出这样的状态,要反思的不是在美式民主中找答案,而是在鼓励、支持如何提升治国理政绩效中找答案,这对世界政治学发展和恢复生机恰恰提供了机遇。

所以,政治学最重要的国际前沿学术议程,应该回归到研究治国理政质量如何提升上;比较政治研究、发展政治学、发展经济学要提炼有益治国理政的经验进行交流进而进行传播;而世界上有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交流中需要的是搭建更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网络,各国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改善民生,而不是热衷于搞“民主”同盟或峰会,制造世界分裂。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美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7 坤泰股份 001260 14.27
  • 02-07 一致魔芋 839273 11.38
  • 02-07 扬州金泉 603307 31.04
  • 02-06 利尔达 832149 5
  • 02-06 中润光学 688307 23.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