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长安观察
这几日,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自己遭遇中部某省女友一家索要“1888万彩礼”的网文持续发酵。面对舆论质疑与巨大争议,疑似该文作者发布道歉声明,称这一情节完整的故事系自己杜撰,并糅合了诸多网友帖子的冲突元素。对此,知乎官方回应称,该用户存在胡编乱造虚假或引人误解的背景、情节,欺骗、误导他人的行为,引发严重后果,决定对该用户账号永久封禁。
吵吵半天,又是谣言。得知真相的围观者正在散去,但反思却不应就此停止。要知道,彼时舆情汹涌,网友对网帖所涉地区女性的误解乃至攻击剧增,当地政府也不得不介入核查,其中所耗费的公共资源可想而知。复盘整个事件,其操作手法其实没什么稀奇,“千万彩礼”“房子加名”“亲戚红包”等,依然是堆砌敏感词挑动人们神经的路子。特别是原帖内容本来已于10月23日删除,此次被翻出是因为冒出几张微信对话截图,声称答主“查有此人”,并言之凿凿称其是某地的某某公子,热度迅速攀至新高。
这些年,上网造谣、挑事作乱的风波举不胜举。或是杜撰一个情节跌宕的狗血故事,或是转发几张不知出处的群聊截图,或是摆拍几张真假难辨的场景照片,就能在舆论场上博取众人眼球,收割一批流量。如是种种,也折射出网络时代谣言的新特征。造谣成本极低,一根网线、一个手机足矣,与此同时,传播速度极快、辐射范围极广。有媒体指出,社交媒体中爆裂的网络谣言可以在4小时内覆盖数千万对信息最敏感的人群,完成对全国信息敏感者的第一轮传染性触达。而且这一传播过程的互动性极高,随时都可能有人添油加醋,就如此番“1888万彩礼”事件成为爆点,与网文作者有关,也与后来的“搬运者”脱不开干系。
清理谣言,越早越主动,不能总是等到纷纷扬扬、拱上热搜后。比如该事件中,知乎最终封禁了问题账号,但纵观全流程,多少有些被动。诸多案例都表明,跟在谣言后面跑,等着公众发觉不对主动举报,或是从其他渠道得知自身平台内容不妥,负面效应就已经扩散到相当规模。身处互联网空间,经营着“一亩三分地”,管理和服务理应跟上网络传播速度。特别是对一些耸人听闻之语、违反常识之论,要保持足够的敏感,在其刚刚冒头时及时清理,才能从源头上避免“稗草丛生”,为谣言的整体治理减压提速。
网络空间是一个庞杂的信息海洋。遨游其间的每个人,是倾听者也是供给者、传播者。自己发言时多加审慎,浏览消息时多加辨别,对谣言流言警惕屏蔽,必要时主动举报,是自我保护,也是保护他人。每个人都守住自己这一环,网络生态中的乌烟瘴气就能少许多。
(原标题:千万彩礼纯属杜撰!清理谣言不能总等热搜后)
来源:长安观察
流程编辑:TF065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