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昆剧《范文正公》剧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每个中国人熟背的名篇。而历史上,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在故乡苏州也出任过父母官,他整治水患、首倡府学、创办义庄,苏州城的天平山、文庙府学、范义庄、景范中学,都是他为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日前,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将这位“苏州名人”的故事搬上舞台,原创昆剧《范文正公》11月26日在中国昆曲剧院进行了正式首演。青春版《牡丹里》中柳梦梅的扮演者,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领衔主演了范仲淹。
一直以来都心系苏昆的华语作家白先勇在看完彩排录像后,对俞玖林在剧中所塑造的范仲淹不同时期的形象气质赞赏有加,“这个戏总体上很符合昆剧诗化、写意的美学风格,俞玖林的表演,能让人感受到范仲淹不同面向、不同时期的性格和气质,看得出他下了功夫,对人物的塑造又有新的领悟和提升。”
四折小戏串起范仲淹一生情怀
该剧的编剧郑怀兴被认为是和剧作家魏明伦、郭启宏并称的“戏曲界三驾马车”,曾创作过众多有影响力的戏曲剧本,他说,自己在接到苏昆邀写苏州名人系列范仲淹之时一度惶恐不安。“范仲淹岂止是苏州历史文化名人,他是‘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志’的中华民族之典范,单说他的《岳阳楼记》,天下无不钦仰。而且写戏需寻到趣闻逸事,正人君子如何入戏?”
最后,他选了范仲淹人生的四节故事编撰成戏。四折戏各成一体又连缀呈现,以范家的家僮女婢(即小朴、小艾)来贯穿。
第一折《辞母》,说的是他年轻时辞别母亲,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从而道出其辛酸的身世,坚毅好学的精神;
第二折《作赋》,写的是他第一次入朝为官时,为劝谏刘太后而写《灵乌赋》表现其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不屈精神,及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深情;
第三折《授课》,写的是他为宣抚副使,镇守边关之际,发现后成北宋大将的狄青,出身卑贱而英勇善战,格外爱惜,鼓励狄青读书,以祈他日可成国家栋梁;
第四折《夜书》,写的是他在庆历新政之后,虽然受到重大挫折,还壮心不已,为友人重修的岳阳楼作序,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引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四折小戏,虽少曲折的情节,却有家国情怀。
该剧艺术指导、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说:“这个戏没有特别剧烈的矛盾冲突,但是以昆曲的方式,抒发了昆曲非常擅长的‘情’,母子情、夫妻情、师生情、家乡情和家国情,每一种都是那么丰富、细腻,而且动人。我感觉它就像是苏州的碧螺春,经得起观众细细品味。”
俞玖林多行当表演挑战人物一生时间跨度
昆剧《范文正公》正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继青春版《牡丹亭》、《长生殿》、新版《玉簪记》和《白罗衫》等代表剧目之后的又一部大戏。无论是唱腔和音乐设计,还是舞美与服装设计,昆剧《范文正公》希望在尊重昆曲传统美学的同时,融入和体现当代的审美表达。
为此,全剧服装的设计,除了保留传统的水袖和髯口之外,在色彩和样式上都借鉴了影视元素。而在舞台视觉上,也特别强调了“亦诗亦画”的美学特质,既有中国画的意蕴,也呈现“江南文化”的气质,整部剧的舞台呈现出典雅的美学风格。
导演孙晓燕在各方面尝试,保留了昆曲传统的美学,以保证这部全新创排的剧目是一部真正的昆曲作品。
而作为一部全新的原创剧目,昆剧《范文正公》也考验着昆剧演员们理解、塑造一个全新人物角色的能力。尤其是剧中的范仲淹从23岁出场,一直到58岁左右,时间跨度很大,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内涵。
主演俞玖林为此在四折剧中,分别挑战了巾生、小官生、大官生这几个不同行当,甚至还需要借鉴一些老生的表演手法。而更难的是,如何准确把握和表达人物的风骨和精神特质。
俞玖林说,虽然自己从小就知道范仲淹,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依然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除了认真研读剧本,排练之外,他也实地去探访了苏州和范仲淹有关的天平山、苏州中学、范氏义庄等,并搜集了许多范仲淹的诗词和传记来研读,希望能更深入地进入这个人物,去体验范仲淹的处境、他的所思所想、他的精神气度。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母亲、妻子、狄青、滕子京、小艾等角色,均由苏昆“扬”字辈饰演,汇集了吕佳、唐荣、屈斌斌、朱璎媛等数位国家一级演员。经过二十余年的舞台实践,这批演员正在迎来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