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另镜
作者|刘雨婷 编辑|陈彦旭 运营|陈小妍
临近2022年底,每日优鲜终于发布了2021年年报。
2021年,每日优鲜总营收为69.65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公司产品销售额67.8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他收入1.66亿元;同期,公司经营亏损为38.61亿元,净亏损为38.49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截止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6亿元,流动资产总额为24.57亿元,而总流动负债为32.99亿元。
今年7月,每日优鲜关停了全国范围内的其前置仓模式下的极速达业务,仅保留次日达服务。在此之前,极速达业务是每日优鲜的最主要收入来源,公司近九成的营收来源于该业务。
每日优鲜曾公布,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其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但截止目前,每日优鲜仍没有等到这笔救命的2亿元投资,而公司现有全职员工也仅剩55名。
租金仍是一大负担
在今年7月宣布关停极速达业务后,公司曾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开启内部裁员,每日优鲜被传公司原地解散。一位每日优鲜高管和一位HR在云会议中和数百名员工对话称,原本商谈的山西东辉集团战略投资款没有如期到账,公司将面临巨大挑战,大部分员工的工作将截止于7月28日。
在最新财报中,每日优鲜提及截至2019年12月31日、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每日优鲜共有全职员工1771人、1335人及1925人,但截至报告日,每日优鲜全职员工仅剩55名。
大裁员背后是不断扩大的亏损,2021年每日优鲜的亏损仍在增长,去年公司总成本与运营费用为108.12亿元,同比增长39.08%,远高于营收增速。
目前,每日优鲜在全国8个城市的173座迷你仓库的租约仍然有效,物业总建筑面积约为66390平方米,最远的租赁到期日要到2026年12月14日。虽然业务已然停滞,但租金仍是一大负担。
采用前置仓模式的每日优鲜一直处于烧钱和亏损的局面。2018年至2020年,每日优鲜净亏损分别为22.32亿元、29.09亿元和16.49亿元,近四年已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截止2021年底,每日优鲜应付账款达16.06亿元。
其中,产品交付和仓库运营相关费用等履约成本过高、毛利率低是“前置仓模式”多年亏损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前置仓成本很高,随着美团、拼多多、阿里进军社区团购,行业竞争加剧,用户流量不够,边际成本难降。另一方面,巨额亏损需要外部融资支持,但是亏损企业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2亿“救命”投资难到手
在今年7月之前,每日优鲜的惨烈“崩塌”没有丝毫征兆。成立于2014年底的每日优鲜,曾是受投资人追捧的公司,首创了核心业务前置仓模式。
生鲜电商曾是一条受投资人追捧的赛道,相较于美国,中国生鲜供应链太过于分散,当时考虑是或有机会通过电商来完成供应链整合,并且当年众多巨头还未入主生鲜电商。
在上市前,公司几乎每年都会完成一笔大额融资,公司以亏损换规模,累计融资额超过120亿元。其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中金资本、联想创投、高盛集团、老虎环球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截止去年年底,腾讯作为每日优鲜第二大机构股东,占股7.9%。腾讯自2015年5月起成为每日优鲜股东,2017年6月起,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李朝晖就开始担任每日优鲜董事。但在2021年11月,李朝晖已辞去了董事会职务,
2021年,每日优鲜曾向腾讯购买了价值3020万元的广告、云服务和地图服务。但截止去年年底,该账款仍未付清,每日优鲜欠腾讯1190万元。
今年7月14日,每日优鲜在其投资者关系平台发布公告,宣布与山西东辉集团达成股权战略投资合作协议。协议中,山西东辉集团计划向每日优鲜进行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显然,每日优鲜仍没有等到这笔救命的2亿元投资。
承担巨额债务的每日优鲜也在尝试变卖旗下资产。2022年8月,每日优鲜签订业务及资产转让协议,将便利购自动售货机业务相关的业务和资产,包括北京便利购、济南便利购及其他相关子公司拥有的所有资产和专利,出售给第三方,总价为1800万元现金。
而截至本年度报告日,本次交易的购买方已向每日优鲜支付现金额为460万元,另向每日优鲜供应商和员工支付320万元,1800万现金并未完全到账。
一年之前,每日优鲜在美国上市,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IPO市值为32亿美元,发行日最高股价达到11美元/股。
彼时的徐正或许难以想象,这将是每日优鲜的辉煌的最顶点。现如今每日优鲜的股价已长期低于1美元,经过ADS比率调整后才达到纳斯达克合规要求。截至目前,每日优鲜市值仅为1366万美元。
股价暴跌、人去楼空、资产变卖,每日优鲜和最后55名员工走向的或许是一年前难以预想的终点。
责任编辑:周唯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