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与中国人眼中的美

人面桃花与中国人眼中的美
2022年10月10日 05:51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李海卉

唐朝诗人崔护进京应试,偶遇村舍,桃花盛开,一位少女灼灼风华,面若桃花,诗人顿生爱慕之情。第二年,崔护重访旧地,桃花依然,少女却不知踪影。于是,诗人惆怅写下《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从诗人见到的瞬间开始,就由一个画面,凝结为一个意象。

1913年的一天,美国诗人庞德在巴黎地铁车站下车。突然间,诗人看到了一张美丽的面孔,闪烁在幽暗的地铁站台上。她像花朵一样怒放,周围所有的存在都是黯淡的光影。于是,诗人写下31行诗。一年后,只留下两句:人群中这些面庞的闪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的花瓣。

据说,诗人庞德这首著名的《地铁车站》最后只留下以花瓣为意象的两句,就是受到了中国古典诗歌里“人面桃花”意象的影响。

“桃花”在我国古诗里常用来表现美丽的女性和不完满的爱情。这个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美是一种文化记忆。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藏在传统文化里的审美记忆。这些审美的记忆,早已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传承千年,成为精神底色。

对美的感知古今相通,中国古代审美意识至今仍流淌在当代中国人的心中,比如,古典建筑体现天人合一,文人书画讲究气韵生动,诗歌作品追求意在言外等。

在艺术史家长北的新书《中国人眼中的美》里,聚焦中国人的审美意识,总结中华艺术的审美共性。从思、气、神、意四个关键字切入,结合陶器、建筑、雕塑、乐舞、山水画、书法等各类艺术实例,论述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并梳理出中国人的十大审美意识。

中国古人以何为美?为什么以其为美?书中大量鲜活的艺术例证作者信手拈来,旁征博引,使我们透过细节,走进古人的内心世界。

读懂中国人眼中的美,探寻古人留在那里的美学深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庞德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1 中荣股份 301223 26.28
  • 10-10 三柏硕 001300 11.17
  • 10-10 邦基科技 603151 17.95
  • 10-10 夜光明 873527 10.99
  • 10-10 永信至诚 688244 49.1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