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接续发力扩大基建投资 拉动有效需求

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接续发力扩大基建投资 拉动有效需求
2022年08月31日 08:32 金融时报

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稳定经济大盘,关键在于扩大有效投资并带动消费,其中专项债被视作有力抓手。在今年3.4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年内剩余时间专项债发行或面临“空窗期”的当下,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其中,“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等被视作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再加码,为市场各方扩大建设投资吃下一颗“定心丸”。

  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回稳最吃劲的紧要关头,在新增专项债限额基本发行完毕的基础上,合理追加专项债结存限额,是用好用足工具箱中可用工具的重要举措。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将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增量等其他接续政策一起,产生组合效应,进一步形成基础设施投资的有效资金供给。预计年内剩余月份基建投资仍将维持较高增速,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经济整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发挥支撑作用。

动用额度占存量三分之一

  “所谓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是指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与余额的差额。”中泰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陈兴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结存限额主要有两部分来源,一是每年新增限额中未使用的部分;二是债务偿还所释放的限额空间。

  记者了解到,2015年以来,为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采取限额管理,举债形成的债务余额不得突破限额这一“天花板”。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财政部在总限额内报国务院批准向各省份和计划单列市分配下达分地区的限额。近年来,可用存量专项债额度整体呈现增长势头,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省份。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地方专项债务余额为202645亿元,距离今年218185亿元的专项债限额,尚有15540亿元的可用存量空间。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动用专项债结存限额的规模为5000多亿元,占结余限额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使用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符合预期与实际情况,虽然使用结存限额无需全国人大审批,仅需通过财政部及省级人大常委会审批后即可使用,但其发行可能受到有一定收益的投资项目是否充足的制约,应兼顾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项目储备情况、风险防范要求等多个方面。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专项债结存限额在区域间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以及各地对专项债的需求度不一样,导致未必能全部使用。此外,各地的偿债能力不同,如果完全使用限额,可能加剧部分地区债务风险。

区域间额度分配受关注

  专项债结存限额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实情况。“分地区看,专项债结存限额六成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近期被要求挑大梁的粤苏浙鲁豫川六省限额空间占比超三成。”陈兴说。

  8月16日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当前,地方专项债余额尚未达到债务限额,要依法盘活债务限额空间,并用好已发行的地方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符合条件项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资金要越多。各地要加快成熟项目建设,在三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有效投资和相应消费。

  5000多亿元专项债额度在区域间将如何分配,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地方债限额分配的管理机制主要遵循各地区财力和债务风险水平、“资金跟着项目走”以及“奖罚分明”的原则。罗志恒认为,或会根据结存限额、偿债能力和项目储备情况来分配。

  在陈兴看来,过往中央收回额度再分配多数出于两点原因,一方面,为了配合再融资债试点置换隐性债务,中央收回了剩余额度较多的经济发达地区专项债限额,再分配至债务压力较大的地区;另一方面,为了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的要求,中央收回暂未使用的新增债务限额并重新分配。

  “但当前,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之后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均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各省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因此,收回再分配的逻辑或与以往有所不同,会更加着力于完成发展预期目标。”陈兴进一步表示,专项债结存限额本就在经济大省分布更多,再加上当前政策要求下,跨省调配存在概率,但必要性不强。

  罗志恒表示,今年发达地区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土地出让收入也受到冲击,总体财政压力大于往年,用好限额能够适当缓解部分地区财政压力以及提高基建能力。

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在广发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郁看来,预计这部分专项债结存限额,可能主要是作为新增专项债用于项目投资。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今年第三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已申报。

  据陈兴统计,今年前7个月,专项债主要投向基建领域,占比约六成,较去年提升约5个百分点。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认为,基建、棚改仍将是后续限额使用的两大主要方向。作为传统的拉动内需的手段,基建在下半年仍将发力,专项债资金将配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同增强基建投资进而拉动有效需求。

  陈兴表示,今年以来,财政存款余额持续创下历年同期新高,指向专项债等财政资金使用并不算快。近期,国家发改委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召开第二次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要将工作重心转到落实资金投放、项目开工建设和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上来,切实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对未按期开工或者进展较慢的项目加强督促指导。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主要将投向基建。在此背景下,全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显著高于去年0.4%的增长水平,将拉动今年GDP增速加快1个百分点左右,从而在稳增长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第一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完成全部资金投放。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合计支持重点领域项目近千个。按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分析人士表示,这将继续补充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与专项债结存限额协同发力。

  综合来看,熊园表示,目前,基建项目有储备、资金支持有保障、落地情况有望改善;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维持高位;预计今年全口径的基建增速有望达到10%以上。与此同时,需要关注四个可能扰动因素:一是地方政府执行力和项目落地情况;二是疫情演化;三是稳地产进展,若地产景气度恢复加快,也会支撑基建链条;四是当前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大,相关资金对基建的支持力度有可能减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债务 基建投资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01 钜泉科技 688391 115
  • 08-31 联特科技 301205 40.37
  • 08-31 嘉华股份 603182 10.55
  • 08-31 华大智造 688114 87.18
  • 08-31 通行宝 301339 18.7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