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今天,长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是:打造“长春药谷”推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长春新区打造“长春药谷”,推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华景斌
长春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石威
发布人:长春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华景斌
在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之际,长春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新发展蓝图,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春药谷”,扎实推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背景意义
长春新区组建以来,始终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战略定位,聚焦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六城联动”等省市重大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创新优势,大力推动医药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全区集聚了长春高新、金赛药业、百克生物、迪瑞医疗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基因工程、生物疫苗、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及材料、化学药品生产研发等多个特色细分集群,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2021年生物医药产值实现223亿元,占全省30%、全市80%,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10位、东北地区首位,为长春新区持续探索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显示度的医药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4月,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长春新区以此为重要契机,聚焦为自创区建设提供有效载体,支撑吉林创新型省份、长春科技创新城建设,通过强化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CDMO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合作,构建药物研发、产业化中试、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等产业价值链条,高标准打造规划面积18.4平方公里的“药谷”,为生物疫苗、基因工程、现代中药、化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类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建设“长春药谷”,打造“世界级医药创新高地、国际医疗合作先行区、全球医药人才双创新城、吉林省医药健康走廊主引擎”,既是长春新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和“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新区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吉林“医药强省”、支撑吉林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落实“六城联动”战略部署,推动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规划布局
“长春药谷”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多方参与、专业服务”的运营理念,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选址建设在北湖科技开发区东北部,规划面积18.4平方公里,距离龙嘉国际机场20公里,毗邻长春国际陆港,列入规划的长春轨道交通8号线延长线将直达“药谷”,区位优势较为明显。总体规划建设“一港一镇一园”。
“一港”即“未来医药港”。围绕“药谷”西南5.4平方公里区域建设,是“药谷”核心引擎区,重点以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为引导,在国家药械审评制度改革、中药现代化引领、新药创制、未来医疗医学应用等方向,集成国家级道地药材交易中心、中药文化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中心等项目、平台、服务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产业。
“一镇”即“国际创智小镇”。围绕“药谷”西北5平方公里区域建设,以打造人才宜居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北部智慧人才社区为内核,建设双创新城和医药人才创新港,通过国际物流港开展国际、区域合作,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物流产业。
“一园”即“绿色智慧化工新园”。围绕“药谷”东侧8平方公里区域建设,依托北湖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以智慧园区、绿色园区为建设理念,建设中试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和成果转化中心,规划化学药品原料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化药和新材料产业,为“药谷”创新智造提供有力支撑。
三、远景目标
围绕建设“长春药谷”,长春新区将着力提升快速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快速转移转化创新成果、快速切入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快速落实国家战略、快速辐射全省的五种能力,建设国家级道地药材交易中心、吉林药械全球外包智造中心、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中医药智创中心、未来国际医疗医学研究中心五大功能中心,落实建设“大平台”、集聚“国家队”、拓展“科研圈”、打造“人才港”、发展“新经济”五大发展路径。
未来五年,长春新区将努力实现“长春药谷”产业规模过千亿、聚集医药企业过千家、培育百亿级企业2家、引入和培育高端人才团队100个、实现医药研发人员过万人、开发就业岗位5万以上、实现一类新药证书10个以上、医疗器械注册数超过千个等发展指标,打造立足吉林、辐射东北、影响东北亚的医药产业高地。
答记者问
问:长春新区采取哪些具体举措打造“长春药谷”,如何推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答:长春新区作为建设长春国家自创区的核心区,承担着在全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落实“六城联动”战略部署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的重要使命。以“药谷”为核心载体和突破口,奋力打造自创区的高端产业基地和融通创新平台。在推动“长春药谷”建设工作中,围绕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四链融合”,加快提升创新发展首位度、协同度、活跃度和开放度“四个维度”,重点打造产业创新发展“三大体系”:
一、构建高能级创新策源体系。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省市发展大局,以平台为基础、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促进政产学孵金协同创新。
一是打造融通创新平台。与应化所合作,建设精细化工工程师培训中心、新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科大应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中试基地、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高值化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两中心、四平台”,为重大技术研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改革试点,复制推广摆渡创新工场模式、以及北湖科技园的中关村模式,将各类孵化器全面体现在摆渡品牌下,在北湖开发区建设北湖中关村科技园,促进孵化载体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建成需求引领、多元共建、体系开放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基地。
三是深化要素配置创新。试行人才注册制、积分制、双聘制等机制,开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约定兼职、离岗创业和学生留籍创业试点,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探索先投后股、投贷联动试点,创建科创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
二、构建战略型产业育成体系。坚持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特色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发展,促进高科技成果沿产业链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位。以国药集团、华润医药集团、长春高新为龙头,大力发展新型疫苗、生物制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推进资本招商、技术并购、人才项目招引。目前利用俄罗斯技术、采用CDMO模式的飞凡生物疫苗基地项目已经落位,正在调试设备。
二是着力建设特色功能园区。联合海普润斯、奥来德,加快推进总投资176亿元的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今年启动征拆工作,明年10月份通过考核验收,重点发展化学药品原料制造、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基地。
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赛道。围绕精准医疗、前沿医用材料等新赛道,支持落地一批AI+、区块链+、大数据+融合创新和产业化项目,组建未来产业中试验证中心,加速未来产业技术市场化进程。
三、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体系。坚持以服务为牵引、绿色智能为支撑、开放协同为带动,打造双创生态升级版。
一是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聚焦推动“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统筹布局产业空间和生活空间,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在产业功能区吸引集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要素高效配置和聚集协作;构建“15分钟”创业者生活圈,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打造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功能区。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围绕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示范和带动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布局异地孵化中心、异地创新中心,探索共建产业创新基金,重点引进种子项目、高成长企业、金融资本、平台型组织四类资源,不断拓展合作深度。
三是深化园区治理创新。进一步深化“管委会+公司+园区+自治共治组织”改革,提升开发建设、产业促进、投资控股等领域市场化运作能力;坚持政策、审批、服务同步提升,加快推出一批示范性改革举措,深入实施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问:长春新区是长春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请介绍一下长春新区打造“长春药谷”的基础和优势。
答:长春新区作为全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近年来,聚焦推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六城联动”等重大战略,按照省市部署要求,坚持把医药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快构建相对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基因药物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疫苗细胞因子产品生产基地,主要形成以下基础和优势:
一是产值保持较快增长。经过多年努力,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21年产值达到223亿元,同比增长45%,产值占全市的80%、全省的30%,占全区产业比重从2018年的18%上升到目前30%,医药产业对拉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逐步凸显,成为长春新区经济稳增长的有力支撑。
二是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全区集聚医药企业600余户,其中以长春生物制品所、长春高新股份、金赛药业、百克生物、卓谊生物、修正药业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多点开花,龙头企业长春高新股份入选2021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榜。去年国药新冠疫苗实现产值30亿元,成为国药在全国第二大疫苗生产基地。在2021年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生物医药园区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中,长春新区位居第10位,与苏州工业园、上海张江等位列第一方阵。
三是细分领域实力强劲。目前新区形成了基因药物、生物疫苗、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化学制药、医药物流等多个细分特色产业集群,成为新区产业体系中最具潜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产业。其中,医疗器械领域,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3.3亿元,占全市近1/3,占全省超过1/5。持有效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数量400多个,占全市比重40%以上。其中,迪瑞医疗填补了我国在体外诊断行业多项空白。圣博玛生物材料完成9个三类医疗器械高值耗材产品的临床试验,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医用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的长期垄断,公司开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是我国NMPA批准的首个聚乳酸类医学整形产品。中医药领域,新区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的三个区域发展中心之一,拥有现代中药企业18家,集聚了修正集团、普华制药、万通药业等一批中药生产及研发企业,2021年实现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修正集团位于中国百强中药企业榜首,拥有复方金银花颗粒、二丁颗粒等亿元以上重量级品种;普华制药“复方熊胆滴眼液”为国内独家生产。医药流通及服务领域,包括国药控股、华润医药等龙头企业,实现收入近200亿元,占吉林省的80%。在医疗服务方面,全市具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机构12家,新区占7家。
问:“长春药谷”是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载体,长春新区如何推动创新链与医药产业链融合,重点工作任务是什么?
答:长春新区围绕推进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药谷”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双核驱动”,构建要素聚合、双创涌动的“新活力生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以融通创新模式,加快构建相对完整的医药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体系,为长春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一、着力塑造产业竞争力。
一是打造医药产业创新平台。以国家基因工程药物质量管理示范中心、国家基因工程新药孵化基地、国家人类干细胞库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为依托,推动科技成果沿产业链加快转化,大力发展生物制药、高端疫苗、中药、化药、医疗器械等五大板块,壮大医药产业集群。
二是构建创新企业集群。推动高新股份、迪瑞医疗、圣博玛等生物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引领完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链条,并在涵养产业生态中不断创新优势、转型升级。
三是完善创新人才梯队。深入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建立产业引才、基金引才、柔性引才机制,实施“未来之洲”院士港、星光学院等平台载体建设,把长春人才创新港核心区建设成为区域人才高地。
二、着力发展高能级产业。依托生物医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长春生物制品所等高校院所,建立场景“挖据—清单—发布—对接—揭榜”机制,吸引各类创新主体集聚。
一是实施项目攻坚行动,以“建链、补链、强链”为导向,开展以聚集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集群式招商,加快实施药谷研发中试检验检测平台、应用化学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实施特色园区升级行动,推动金赛药业国际医药产业园、百克生物疫苗产业园、长春安沃高新基因工程抗体类药物项目、创投高新产业园等医药健康产业园区加快建设,实现药物研发、产业化中试、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全覆盖,带动医药健康产业呈现出从“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
三、着力营造新活力生态。
一是加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大力集聚创投机构,壮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形成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构成的梯级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上市企业苗圃,携手券商、创投、专业中介等机构打造多维度的上市“朋友圈”。
二是推动专业化集群化水平。加快建设吉林省科技创新研究院,围绕“环吉大双创生态圈”“环北湖科创生态圈”,聚焦医药产业垂直领域,布局一批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联合体。
三是建设绿色智能园区。支撑长春“双碳”示范城建设,加快布局5G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工程,以数字化为医药产业发展赋能。
来源:长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