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呼吁引入更多资金与散户入场

业界呼吁引入更多资金与散户入场
2022年02月19日 03:17 中国经营报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本报记者 崔文静 夏欣 北京报道

  创新型中小企业聚集地、特色制度功能示范地、良好资本市场文化涵养地、“投早投小投新”生态策源地——这是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在2022年1月8日举行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对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定位中“主阵地”的概括。

  如今,北交所开市已经接近100天,其错位发展、差异化特色愈发凸显。“北交所在区位上重点服务京津冀等北方地区,在定位上服务创新型中小民营企业,更多聚焦于‘纽带’作用,与现在的新三板、科创板、创业板、主板形成一套完整闭环,让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形成非常完整的资本体系融资平台。”联储证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刘亮如是说。

  北交所的设立,完善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多元的投资平台。在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策略分析师李求索看来,北交所的市场主体系创新型中小企业,其较为共性的特征是未来成长空间大,与此同时,发展仍面临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来说,北交所是一个机会和风险并存的全新平台。

  制度设计差异化安排

  银泰证券股转系统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认为,北交所的显著特色在于其服务对象——“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市值不大、并非行业龙头,但却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相较于较为成熟的大市值公司,创新型中小企业更能代表中国广大企业,北交所和新三板,是我们观察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窗口。

  国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把“中小”看作北交所一段时间以来的显著特色。该负责人解释道,北交所是唯一明确提出服务“中小”企业定位的交易所,被业界誉为资本市场的少年班。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市场运行、投资者结构、主要基础制度安排等都有着显著的中小企业特色,未来也应该围绕服务“中小”做文章。

  实际上,北交所在发行上市审核、发行与承销、交易机制、上市后监管等层面,同样具备自身特色,与沪深交易所有一些差异化安排。对此,李求索进行了对比分析。

  他总结道,“在发行上市审核方面,北交所相比沪深交易所,在上市财务准入层面更为宽泛,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准入,目前来看也宽于创业板和科创板,这匹配北交所在扶持中小企业层面‘更小、更新’的差异化定位。在注册环节上,北交所的注册时间相比创业板和科创板也更短,问询阶段原则上不超过2个月。同时,从新三板层级的角度考虑,北交所上市的公司都需要在创新层连续挂牌满12个月。

  在发行与承销方面,北交所的发行方式更为灵活,除了常见的询价和定价发行之外还有竞价发行。而且具体要求和沪深交易所也有区别。比如在询价时的缴款制度上,北交所依然沿用精选层的现金缴款方式——前缴款,而A股市场的其他板块则为后缴款。同时在网下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准入方面,北交所也和其他板块有差异化安排。

  在交易规则方面,北交所平移了精选层的涨跌停制度,首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后续涨跌幅限制为30%上下,相比目前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均有所放宽。在上市后监管方面,北交所的多项制度与沪深交易所大体相似,同时存在部分差异化安排,比如在减持、股权激励层面上的一些差异化设定也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

  在参与北交所投资上,李求索建议: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追踪企业发展的条件,挖掘出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与其共同成长;另一方面也要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广大个人投资者来说,他认为通过申购基金类产品等间接投资的形式来分享北交所企业的成长红利更为合适。

  转板制度承上启下

  在刘亮看来,北交所的成立使得公司转板的通道更加顺畅了,新三板精选层可以直接转板上市,此后上市公司由创新层公司产生。在北交所吸引力十足、待上市公司储备充裕的背景下,创新层向北交所转板上市将成为国内转板市场的主流。同时,北交所上市公司可以向科创板、创业板转板,凸显北交所承上启下的作用,未来北交所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转板上市的核心板块。

  刘亮同时提到,北交所的成立对于提升精选层市场的吸引力,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由“区域股权市场——新三板——北交所——沪深交易所”构成的,层层递进、错位竞争、良性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吸引投资者,改善流动性?

  “目前北交所上市企业持股10%以下股东没有锁定期,超过10%的股东仅有一年锁定期,而科创板、创业板、主板上市,均为小比例财务投资人锁定一年,实际控制人锁定36个月。”刘亮认为,正是这一旨在保护老股东权益的规则,叠加目前50万元的准入资金门槛,导致此前很多精选层企业首日破发,人气大受影响。

  “北交所拟实行的‘所有10%以下老股东在上市首日即可卖出’的规则打破了‘新股不败’的平衡机制,使得二级市场投资者面临极大的抛压,导致其用脚投票,选择离场,股票破发。而这又使得打新收益不在,打新投资者离场,进而迫使发行人不得不下调发行价格,‘流血上市’;老股东虽享受到了流动性的好处,但收益不在,亦颇为伤感。”刘亮说。

  对此,他建议从三方面采取措施:首先,监管部门规范北交所市场,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坐庄等行为,营造公平良好的交易环境;其次,规范企业上市条件,择中选优,为投资者提供更多良好的投资标的;最后,适当降低北交所投资门槛,吸引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参与。

  不过,刘亮认为北交所的流动性不必过分担心。“首先北交所对投资者的准入标准与科创板一致,其次北交所上市的公司都来自新三板的精选层,具有更强新引力。”

  张可亮则认为,北交所应当更注重价值投资,不需要太活跃,目前日均1.5%左右的换手率,流动性已经基本符合要求。他告诉记者,北交所流动性的潜在风险在于,随着北交所的扩容,若无配套资金的进入,其流动性可能会下降,而2022年北交所新增上市公司或可达200家。

  关于如何促进北交所更好发展,张可亮从四方面给出了建议。

  第一,加派北交所审核人手。年报季后北交所势必迎来申报小高潮,股转系统需配备足够人员,以在保证审核质量的同时提高审核速度。

  第二,鼓励成立专注于投资中小企业的公募基金。随着上市企业的增多,北交所需要引入足够适配资金,而适配资金引入的关键在于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场。目前,国内公募基金更倾向于较高市值的大企业,专注于中小企业投资者相对较少,北交所的良好发展,亟须运用政策手段鼓励建立更多北交所相关主题基金。

  第三,加强宣传,促进投资北交所共识的达成。目前,部分投资者过于强调中小企业的高风险,实际上,风险背后是收益,投资中小企业有望获得更高的超额回报。

  第四,敞开大门办市场。北交所是国家的整体战略,不要把北交所的建设当做股转系统自己的事情,而要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联动起来。比如,推动教育部利用北交所上市公司就产、学、研转换进行合作,促进科技部就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与北交所上市公司展开合作,并形成制度化的安排。只有敞开大门,走出去,让更多政府部门把北交所当做政策抓手,才能形成更大市场和政策合力,为北交所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8 赛伦生物 688163 --
  • 02-24 中汽股份 301215 --
  • 02-24 华秦科技 688281 --
  • 02-22 兴通股份 603209 --
  • 02-21 凯德石英 835179 20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