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不报忧”背后的浓浓爱意

“报喜不报忧”背后的浓浓爱意
2022年01月26日 03:28 今晚报

原标题:“报喜不报忧”背后的浓浓爱意

  春节临近,对于不少离家在外生活的人而言,故乡一直是心头的牵挂。对于在异乡生活的年轻人来说,会和家人随时交流自己的真实情况吗?

  近日,有媒体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158名青年受访者中,有74.0%的人会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提高收入(79.1%)和丰富兴趣爱好(57.0%)是受访青年认为可以让异乡生活更好的主要方式。有网友总结,“我挺好的”是异乡打工人最常和父母说的话,其次是“你放心,我都知道”和“你们自己也要注意身体”。

  在网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很多,有专家提出,年轻人凡事都“报喜不报忧”反而会让父母更担心,也会让亲情逐渐生分、疏离;还有人把年轻人“报喜不报忧”的做法与父母的教育扯上了关系,认为这是孩子对家长“不信任”的缘故。

  其实,年轻人对父母“报喜不报忧”,无非是最单纯的亲情使然,不必过度解读。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会了报喜不报忧?”其中有一个答案,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大概就是发现父母都老了的时候,发现亲人相继离世的时候,发现自己也有白发的时候。

  报喜不报忧,是因为我们只希望让我们爱着的人看到笑容,知道我们一如他们所期盼的那样“一切都好”,而不想让他们去承载我们的狼狈不堪。有人说,“报喜不报忧”是从懂事那一刻开始的。因为懂得了爱,才会用“善意的谎言”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

  但同时,父母比我们更懂得生活的艰辛。不论你说与不说,他们都知道你的“喜”是你用独自面对的无数个“忧”换来的。他们能够看穿你小心隐藏的那份辛苦与不快,于是也盼望着你能早日回家,因为他们何尝不知道在外打拼的辛苦。

  正如有人说,如果只“报喜”是成长的初级阶段,那么学会沟通交流和包容理解才是真正的成熟。家人间的相处,最理想的状态是“报喜又报忧”。快乐要分享,忧伤要分担,能够时时彼此分享开心的事,又能坦然地和彼此谈谈失落的情绪。这就像齿轮,彼此有了缺口,才可以咬合得更加坚固,这样的相处,才更有爱、更温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爱意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8 华兰疫苗 301207 --
  • 02-07 中触媒 688267 --
  • 02-07 合富中国 603122 4.19
  • 01-28 坤恒顺维 688283 --
  • 01-27 粤海饲料 001313 5.3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