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中国真的会面临粮食安全问题?

2022年01月25日15:21    作者:林采宜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林采宜 胡奕苇、许亮

  基本结论

  1. 从供求结构看,中国在口粮方面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玉米、大豆等谷物和油料作物的进口主要用于满足饲料需求和油脂消费需求,其中大豆的进口依赖性较高,达80%;

  2. 全球大豆贸易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互惠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因素受到扭曲,对于进口国出口国而言,是两败俱伤。因此,大豆不是芯片,不存在被贸易对手方“卡脖子”的安全问题。国际关系的变化最多影响大豆的交易成本(改变进口国或者通过非冲突国家转口贸易),而不会影响大豆的进口供给。

  正文:

  一、从总量上看,全球的主粮供求基本平衡

  2020年.在全球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26亿吨左右[1],其中玉米产量11.22亿吨,小麦产量7.76亿吨,大米产量5.07亿吨,大麦产量1.6亿吨,其余是高粱和黑麦;油料作物5.38亿吨左右,其中大豆产量3.66亿吨,油菜籽产量7316万吨,花生产量4955万吨,葵花籽产量4910万吨。从作物品类来看,玉米、小麦、大米、大豆在主粮作物中占86%。

  由于气候、土壤、国土面积等自然因素,全球粮食和油料生产的集中度很高,最大的五个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国的产量占67%,其中国、美国、印度、欧盟及巴西分别占24%、18%、11%、9%和5%。

  从供求波动来看,2010年以来,粮食需求的增长比较平稳,最高增长率只有4.28%,最近五年来,基本稳定在2.5%以下。由于气候等原因,粮食供给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但总体上都处于缓慢增长,基本平衡的状态。

  预测数据显示,2021/2022年度,全球四大主粮总产量25.6亿吨,总需求25.33亿吨,供需剩余270万吨,供求基本平衡。

  二、中国的主要粮食供需概况

  从需求结构看,目前国内对主粮作物的需求50%是口粮,32%是饲料用粮,其余的则是工业用粮(酿酒等)和种子用粮,其中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九成比例。

  2020年,中国四大主粮产量(玉米、小麦、大米、大豆)总产量为5.6亿吨,总需求为6.97亿吨,总缺口为1.37亿吨。

  目前国内主要农作物中缺口最大的为大豆,2020年总进口额9493万吨[2],占进口农作物的70%。

  1. 口粮基本自给自足

  小麦和大米是中国的主要口粮,从过去10年供需情况来看,产量基本能满足需求。最近两年的需求增长主要是谷物类饲料替代需求增加导致。以2020/2021年度为例,中国小麦总产量1.34亿吨,总需求1.5亿吨,总需求中饲料需求为约4000万吨。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人均谷物消费基本平稳,随着人口增速不断降低,中国未来的口粮需求也将相应保持平稳下行趋势。

  2. 饲料和油料作物依赖进口

  从需求端来看,目前国内饲料主要用于猪饲料(36%)和禽类饲料(37%),玉米是主要的原料,大约占60%-70%;粕类作为主要蛋白原料,约占15%-20%(粕类中又以大豆为主)。

  2020年,由于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全年饲料总产量2.527亿吨,同比增加10.4%,其中猪饲料产量约8923万吨,肉禽类饲料产量9176万吨,蛋禽类饲料产量3352万吨[3],饲料产量上涨导致对玉米、豆粨等饲料原材料的需求增加。2020/2021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2.6亿吨,需求为2.89亿吨,其中饲料需求2.06亿吨,占71.28%。

  2021年,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4200万公顷,高于美国的3400公顷,但因转基因技术的缘故,国内玉米的单产大幅低于美国,因此短期内玉米供求尚有一定缺口。

  和玉米相比,大豆的缺口更大,目前大豆不仅仅在油料作物中占90%[4],同时也是国内主要的饲料原料。2020/2021年度中国大豆的消费达1.167亿吨,而同期大豆产量仅为1960万吨,80%以上的需求靠进口来满足[5]。

  大豆经过压榨后78%产出为豆油,是国内三大油脂消费之一,其余20%产出为豆粕,满足饲料需求。从消费趋势来看,目前中国的油脂消费趋稳,未来随着人口增速大幅放缓,榨油行业对大豆的需求趋于平缓,油料作物的紧张更多体现在饲料需求和供应端的不确定性。

  从供需结构看,中国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将长期存在。首先,从种植面积角度看,目前国内农作物播种面积25.12亿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5亿亩,占70%;玉米播种面积,6.19亿亩、占25%;大豆播种面积1.74亿亩,占7%;在总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短期仍难以找到可以产出近1亿吨大豆的种植土地。而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如果不向中国出口,全世界都找不到能消费如此巨量大豆的人口。所以,全球大豆贸易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互惠关系,这种关系一旦由于政治或者其他因素受到扭曲,对于进口国出口国而言,是两败俱伤。

  从这个角度看,大豆不是芯片,不存在被贸易对手方“卡脖子”的安全问题。国际关系的变化最多影响大豆的交易成本(改变进口国或者通过非冲突国家转口贸易),而不会影响大豆的进口供给。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巴西逐渐替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进口国,2017年之后,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巴西在进口大豆中的份额进一步提高。

  注释:

  [1] 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包括高粱产量6237万吨,黑麦产量1430万吨。

  [2] 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

  [3] 饲料工业协会数据。

  [4] 油料作物指大豆、菜籽、花生、棕榈、葵花籽等作物。

  [5] 同期油菜籽的消费1624万吨,花生消费1880万吨,葵花籽消费270万吨,棉籽消费1055万吨。油菜籽产量1404万吨,花生产量1752万吨,棉籽产量1136万吨。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