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大关口|新地产20周年特别策划05

2004年:大关口|新地产20周年特别策划05
2021年10月26日 20:00 财经网

原标题:2004年:大关口|新地产20周年特别策划05

文|禇柞田    编辑|刘狄

2004年,房价还在涨,宏观调控也在继续。

2004年3月31日颁布的“71号令”规定:自当年8月31日起,所有六类土地全部通过“招拍挂”进行出让。8月31日由此成为了地产界的“大限”。

对那些资金实力雄厚、专业化的开发商来说,从此不再为找关系拿地而奔走呼号,同样那些想在地产界浑水摸鱼的开发商也纷纷落马。这是中国土地政策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随后的10月28日,央行宣布九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又令房地产业内骤起轩然大波。一时间,紧缩政策的组合拳频频出击和强大的舆论营造,改变了购房者及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从而导致了购买力的迅速下降和成交量的急速萎缩,房地产的冬天真的到了。

01

“泡沫”了吗?

2004年宏观调控奏效了,一直节节高升的房地产投资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由4月份的34.7%迅速降至5月份的18.3%。

但从另一方面说,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并没有降。

以当年的上海为例,前4个月房价涨幅明显, 5-7月份涨幅回落,但在接下来又开始反弹。

10月份,中房上海综合指数为1321点,较上月上涨18点,涨幅为1.4%。在所有样本楼盘中,有30%的楼盘价格出现上涨,出现高位运行态势。“十一”假日楼市,热烈火爆的人气重现。据不完全统计,5月份的假日楼市人流量只有8万人次,而10月达到12万人次。一些楼盘尤其是处于内环线以内的楼盘价格屡创新高,如中凯城市之光,单价已经突破2.5万元/平方米。

于是,针对房价的讨论开始由最初的“涨跌”升格到了“泡沫有无”的问题,房价为什么仍然在上涨?如此“置若罔闻”的发展态势,是否预示着泡沫的出现?

“泡沫论”的鼓吹者包括经济学者易宪容、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师史蒂夫·罗奇,以及摩根斯坦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

易宪容说:“房地产业正挟持着中国整个经济。”谢国忠预言:中国地产泡沫即将破裂,“离最后算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仅仅是几个月,而不是一年。”

这一年,中海、合生、宏宇、恒大、保利、富力等广州开发商大佬们开了一个“2004广州地产经济峰会”。他们认为,2004广州楼市走向平稳,价格将有所上涨。富力集团更提出:2004年成交量预计比2003年增加10%,房价的上涨幅度也将达到10%。

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广州房地产信息2004年汇编》中数据显示,一手住宅成交均价1998—2003年连续6年下滑,直到2004年出现首次回升。2004年广州一手住宅均价4618元/平方米,相比2003年升幅达18%。

客观上说, 8·31大限使得土地“过关”项目少了,供应量明显减少;在需求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价格上涨压力增大。

时至今日,信了“泡沫论”迟迟不买房的人们都悔青了肠子。事实上,自2004年以后,房价进入上升期。2004年,上海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6385元/平方米,深圳住宅均价仅5980元/平方米,与今日的房价,可谓天差地别。

2004年1月,苏州工业园地块拍卖。这本是龙头万科的最爱,规划都做了一年多,却被顺驰以27.2亿横刀夺爱。事后,远在南极探险的王石给孙宏斌打电话,商量能不能合作开发。

02

百亿目标

“地产百亿”成为一个小目标,是从孙宏斌开始的。

2003年8月,在中城房网2003董事长联席会上,孙宏斌介绍顺驰2004年的目标是实现销售回款100亿元,王石表示这个步子迈得有点大,故此才有孙叫板要超越万科之豪语。

2004年8月举办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孙宏斌更语惊四座,他说,顺驰将把2004年的目标销售额从100亿元调整到120亿元。

郁亮有点坐不住了,他放话要让万科“10年1000亿销售额”。那时候,王石泼了冷水:“年轻人要沉住气!不要被顺驰弄乱了阵脚。”

12月23日,刚刚履新顺驰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的汪浩宣称:顺驰在2004年完成95亿元的销售额。虽未达预期目标,四舍五入也算是“百亿”。

确实超过了万科!2004年,万科38个楼盘共实现销售面积163.8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1.6亿元,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表示,2004年绿地的全部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0亿元,其中80亿元来自房地产业务。

但货真价实卖房子超过百亿的,还是合生创展。截至2004年11月,合生累计年销售额已达102亿元。

顺驰的“百亿”并不出人意料,孙宏斌信奉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而快速拿地、快速销售、快速回款,当年没人比得过顺驰。

“我们是精确到以天计算的,你放心,资金链绝不会有问题。”当一位记者问起顺驰资金链是否有压力时,孙宏斌如此回答。

而仅仅一年以后,就出了问题。

与顺驰相比,合生完全是另一种打法——“多囤地、慢周转”,目的是充分发挥土地的增值潜力,在每个项目上赚取足够的利润。

2004年销售破百亿后,合生就一直在这个段位上徘徊。直到2017年,全年销售92.28亿元,相比十几年前反有退步;同年万科销售总额则到了5000多亿!

对于外界的疑问,合生创展管理层曾公开回应,公司并不强调规模增长速度,希望在确保利润的情况下实现现金流的绝对安全,不牺牲利润做大规模。

沪上地产巨子绿地集团的“全国扩张战略”在2003年正式提速。尤其在上海,依托多年积聚起来的雄厚实力,绿地集团展开了一连串的兼并收购:收购了宝钢建设有限公司60%的股权,把这家上海行业排名第16位的企业纳入麾下;随后,绿地又收购上海金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80%的股权,取得了上海闵行区银都路一幅449亩土地的开发经营权。

还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7月1日,绿地集团、上海实业、工业投资公司、锦江集团、百联五家上海企业组成企业财团,联手投资10亿美元以上,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建造一个融住宅、商业消费等于一身的多功能城区——波罗的海新城。时至今日,这个项目并未完工。

2004年比较寂寞的也许是万科,作为最早布局全国的地产公司,王石首创的稳扎稳打、较低债务的万科稳健发展模式,在2004年显得有些保守。不过,当年王石透露:“新的一年,长三角地区项目将成为公司主要收益来源,大约会占到总额的40%~50%。”

此言不虚,2005年初,万科并购南都,成功在浙江扎下脚跟。

8.31大限,让众多开发商叫苦不迭。唯独深圳开发商内心毫无波澜。从2001年起,深圳市土地供应早就一律通过招拍挂进行。这个“大限”,反而是他们的良机。许多有实力的开发商可以大踏步到外地拿地了。

除万科外,“深圳籍”的金地集团、中海地产、招商地产、华侨城等果断北伐西进,“广州籍”的星河湾、雅居乐、富力等也不甘落后,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成都、武汉等地频频出手。几年之后,此时令人讶异惊叹的“百亿”销售规模,就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了。

03

江山变幻

2004年2月,华发股份如愿在上交所上市。这个偏安广东珠海一隅的企业,此前经典项目是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华发新城”。从业绩看,上市第一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35.03%。根据公司官网介绍,2020年上半年,华发股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440.7亿元,行业排名32位。

多年以来,华发从未大红大紫,却一直稳步发展,如今也有了不错的收获。

同期,上海复地也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当天,成交金额达到8.41亿元。复地的母公司为“复星集团”,这家1992年成立的公司,先后投资了复星医药、复地、豫园商城、建龙集团、南钢联、招金矿业、海南矿业、永安保险、分众传媒、Club Med、Folli Follie、复星保德信人寿等,形成一个强大的“复星系”。其创始人郭广昌,也被誉为“中国的巴菲特”。

当年,复地的规模和成长性都被寄予厚望,认为是地产“第一梯队”成员。但在2011年,复地以22亿港元的代价完成私有化退市。此后,复地在行业内的声音越来越弱。2018年,在克尔瑞发布的榜单上,复地集团流量金额、权益金额排名均是第70位,与一线房企的距离也在逐步拉大。

据媒体报道,有业内人士评价:“复星给人的感觉是资本玩家的打法,专业的地产领军人才在复星并不是嫡系。与那些专注房地产开发的品牌房企相比,复地在开发建设、规划设计、营销招商等方面都没有很强的自我控制体系。”

江山变幻,城池易主。奋力奔跑可能跌入陷阱,埋头耕耘也难免不错失良机。如今,连万科都喊出“活下去”,活到最后,笑到最后,需要的远不仅是雄心和才能。

04

万通的贵人与仇敌

“万通六君子”时代过去后,万通一直表现平平。

但他的掌门人——“地产思想家”冯仑有料又有趣,始终在舞台中央占据一席之地。思想太超前,难免就要与肉身割裂;思想太活跃,搞不好就会动了别人的奶酪。

但在2004年,谁也看不出万通的颓势。这一年,万通与泰达集团宣布进行深度战略合作,泰达全额认购了万通增发的3.08亿股,成为万通的战略投资人;借助泰达的资源和能力优势,仅2005年万通在天津的开发面积就近250万平方米。此后,万通在天津滨海新区更是如鱼得水。

这番“傍大款”,万通并未因此获得最为直接的利润收入。银河证券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截止到09年7月,万通09年的地产项目销售仅20亿元左右。此后,地产业务逐渐萎缩。2015年,泰达出售股份,终止与万通的合作,业绩太差,“大款”也看不下去了。

2004年,人们也不会想到,冯仑亲手培养了自己的敌人。

2002年,万通地产入股了一家名为“先锋股份”的上市公司;2004年,在引入泰达集团后,万通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累计托管先锋股份28.99%的股权,成为大股东。

但原有的股东并不甘心被取代,部分原股东联合创立嘉华筑业,王忆会担任董事长。2006年,冯仑再次施展资本运作的手腕,稀释嘉华筑业股权,使得万通坐稳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冯仑成为公司董事长和实际控制人。

此后近十年时间,“嘉华系”一直蛰伏,虎视眈眈,随时伺机反击。终于在2006年,“嘉华系”重新夺回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嘉华东方董事长王忆会,也成为万通地产的实际控制人。

好一场“万通恩仇记”。

05

造MALL运动

2004年,全国商业地产投资总额达到1723亿元,同比增长32.35%,新竣工商业营业用房面积增幅16.16%。从北到南,这一年迎来了数个著名购物中心的开业。

在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正式开业,成为当时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的购物中心;在广州,丽柏广场开业。这家位于越秀区环市东路黄金商圈的购物中心,是广州第一个面世的奢侈品商店,并在后续很长时间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的奢侈品高地。在深圳,华润万象城2004年开业,这是当时深圳最大、华南最好、中国最具示范效应的大型室内购物中心。

作为商业地产的老牌企业,华润早在1997年便进军商业地产,这一年上海华润时代广场同期开业,1998年华润进入北京市场。如今,华润置地已经成功发展出万象城、五彩城以及体验式时尚潮人生活馆三大产品线。

随着各地开发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兴业地产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2003年前后,中国进入商业地产造Mall新纪元。这时候,中国各大城市出现一大批巨型mall、专业批零市场、住宅社区商业街等。

2004年国内已经有十余家地产商开始涉足商业,包括万达、龙湖、富力、凯德、印力、SM以及恒隆、太古等企业。

在2004年这波商业地产开发潮过后,仅2005年1月至5月份全国商业地产项目开工面积达1.34亿平方米,投资同比增长38.7%。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2 力诺特玻 301188 --
  • 11-01 隆华新材 301149 --
  • 11-01 镇洋发展 603213 --
  • 11-01 巨一科技 688162 --
  • 10-28 三羊马 001317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