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录华亭古今,注解“上海之根”,这部地方百科全书首推民俗卷,八卷明年出齐 来源:上观新闻
民间故事《孟姜女》、长篇叙事诗《姚小二官》等文学作品影响深远,江南丝竹、花篮马灯、田山歌等民间乐舞经久不衰,顾绣、草龙、锣鼓艺术等非遗创造更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收录华亭古今、注解“上海之根”,这就是松江人自己的地方版“百科全书”——《松江人文大辞典》万余词条中的一部分。
新春新俗新气象,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20日获悉,《松江人文大辞典》首卷“民俗卷”出版,8卷本编纂出版计划2022年基本完成,将以总类、文学、书法、美术、摄影、戏剧、曲艺、音舞、非遗、学术、民俗、方言、宗教、文博、建筑、旅游、传媒、图书、档案、群文、团体、场馆、产业等23个分科及数千张图照,勾勒出松江人文历史发展的总脉络。
作为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松江在唐宋以后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到了明代更是盛极一时,富甲一方。松江府文物衣冠为东南之望,与苏州齐名,并称“苏松”。在这片乡土上,陆机、陆云、赵孟頫、杨维桢、袁凯、陶宗仪、徐阶、董其昌、陈继儒、陈子龙、夏完淳、王鸿绪、史量才、施蛰存、赵家璧等文化巨匠,如群星闪耀,在中国历史文化长廊中熠熠生辉。松江书派、松江画派、云间派文学等文化群体,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成就推进了古典文学艺术发展。
先期推出的《民俗卷》就有2140多词条,共计60多万字,涵盖了人生礼仪、岁时节日、信仰禁忌、社会生活等内容,收录广泛、资料翔实。在《松江人文大辞典》编委会看来,大辞典内容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专家学者可以从中获取专业知识的参考指南,普通民众则可以从中接受人文教育。此外,该辞典图文互配、以图解文,在首卷中就有数百张照片,特别是一些珍贵的老照片,增强了词条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用史料图为词条内容予以佐证。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以说,大辞典的不少新词条“得来全部费工夫”。2005年楹联习俗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松江区就有“上海楹联第一村”黄桥村,这里家家户户贴楹联,村民茶余饭后喜欢写楹联、品楹联,楹联已经成为黄桥村特色文化村落品牌。于是,今年春节期间,作为《松江人文大辞典》主编,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松江区文联主席、上海人文松江创作研究院院长陆军率队来到黄桥村,为增设《松江人文大辞典》新词条“上海楹联第一村”而专程前来进行田野调查。
作为人文松江建设重点工程,《松江人文大辞典》编纂工作自2019年6月启动,以“兵团作战”方式分路推进。陆军教授表示,每一名参与人员都拿出撰写自己“一生中的代表作”的精气神来努力完成《松江人文大辞典》编纂,无愧于松江父老乡亲。该书责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历史地理编辑中心主任王圣良表示,“完成这样的大部头著作通常需要七八年,现在时间整整缩短了一半,真是一个奇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