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上市行上半年ESG表现如何?绿色贷款余额均实现正向增长,多家上市行增速超30%

2023-09-15 19:58:37 作者:林羽 收藏本文
A- A+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指引,今年上半年,各大银行积极践行ESG理念,在深入推进绿色金融等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据国有六大行及9家A股上市股份行2023半年报显示,与上年末相比,其绿色贷款规模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增幅均超过30%。

  与此同时,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位居上述15家上市行之首;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相关规模亦双双突破3万亿元。

  4家上市行绿色贷款余额增幅超30%,工行规模位居榜首

  绿色金融是以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为目的的金融活动,其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

  今年上半年,银行机构纷纷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国有六大行及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上半年绿色贷款规模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增幅均超过30%。

  国有六大行方面,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口径)5.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26.1%;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3.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39%;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6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1.99%;交通银行境内行绿色贷款余额7957.4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23%;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696.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3%。

  股份制银行方面,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7.29%至7472亿元,保持同类型股份制银行前列;浦发银行绿色信贷余额5020.93亿元,规模仅次于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4006.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3%;招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878.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6%,主要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华夏银行绿色贷款余额2736.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79%;光大银行绿色贷款规模2611.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1.04%;民生银行绿色信贷余额2437.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47%;浙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767.91亿元,较年初增长21.15%;平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266.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4%。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周亮日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银行保险业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7.05万亿元,同比增长38.4%。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9.6万亿元和8.4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不断丰富,高管称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无可厚非

  9月13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新浪财经、中信出版集团主办的202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可持续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也从早期的银行信贷扩展至绿色基金、转型债券、ESG基金等多种产品,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余额均居全球前列。”

  工商银行持续推动绿色投融资增量、扩面、提质,上半年境内主承销绿色债券404.71亿元,同时,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完成100亿元绿色金融债的发行,积极推进BRBR绿色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农业银行上半年自营绿色债券投资规模为1311.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8%。

  中国银行作为发行人境外发行5亿美元绿色债券,境内发行绿色金融债券300亿元。

  建设银行上半年承销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6期,发行规模102.92亿元;承销绿色资产支持票据2期,发行规模31.91亿元。发行多笔绿色债券,发行金额折合人民币超150亿元。

  交通银行上半年主承销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70.82亿元,同比增长70.04%。落地绿色并购贷款31亿元,投资绿色新能源股权项目22.02亿元;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截至报告期末,已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余额共计600亿元。

  邮储银行落地多笔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金融业务,创新贴现产品“绿色G贴”,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0亿元的3年期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

  另外,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上半年助力14家企业发行20笔绿色债券,其中,主承销规模147.04亿元;兴业银行半年报披露,该行上半年绿色债券承销137.20亿元,全市场占比同比提升3.87个百分点至14.72%。

  从科技赋能ESG创新发展看,多家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相关信息。比如,交通银行明确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绿色金融管理水平;邮储银行运用“金睛”信用风险监控系统,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将风险管理与绿色金融有机融合,实现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在202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绿色科技发展,从应为角度看,金融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交换,本质上便是要引导资源向重点领域配置,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无可厚非;从可为角度看,除了向传统绿色行业提供常规贷款服务外,金融机构还可以打造创新模式,为绿色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提供解决方案。

  多家银行加强客户ESG风险管理,专家呼吁参与国际ESG标准制定

  上半年,多家上市银行持续加强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控,工商银行实施绿色投融资分类管理,根据ESG风险程度将投融资分为“四级十二类”,实行差异化管理。同时,该行印发国内同业首个投融资绿色指南,指导全行投融资业务绿色转型和ESG风险防控。

  农业银行出台信贷业务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办法,将ESG风险管理要求纳入业务全流程,明确识别、评估和管控标准,持续强化ESG风险“一票否决制”管理。

  中国银行从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报告、控制和缓释等方面加强对客户ESG风险的规范与管理。同时,该行定期进行内控合规检查,开展绿色信贷数据常态化核查工作。

  建设银行在2023年半年度ESG报告中指出,该行制定并印发《ESG风险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业务ESG风险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并根据ESG风险识别因素,对客户ESG风险进行分类,由低到高划分为“四色五类”。

  交通银行修订《交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ESG风险识别的重点内容。

  邮储银行制定印发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办法,将ESG管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股份制银行方面,光大银行制定《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政策》,把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作为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兴业银行依托赤道银行的丰富实践经验,将ESG相关风险评估体系全面运用到企业金融、零售金融、同业金融三大业务条线的投融资授信流程中,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将客户分为A、B、C、D四类。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ESG领导者组织论坛联席主席屠光绍在2023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上表示,作为新兴领域和新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具体到ESG,在实践中还面临很多制度建设,包括规则、准则、标准、管理,全球都在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他呼吁,我国也要更多地参与上述国际标准的制定,形成结合国际大趋势和基本准则,又结合中国特色的中国ESG制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曹睿潼

文章关键词:

作者

林羽

林羽

金融原创方向

热文排行

联系我们

  • 邮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电    话: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