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抢矿,车企、电池公司、原材料公司谁最强?

全球抢矿,车企、电池公司、原材料公司谁最强?
2022年07月08日 19:57 汽车商业评论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近年来,碳酸锂、镍、钴等动力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均出现大幅度调整。

  碳酸锂的价格在2020年6月大概是4万-5万元/吨,到了2021年9月涨到大概14万-15万元/吨。到了2022年4月价格就到了大概48万元/吨。尽管后面几个月价格出现了小幅度回调,但目前仍然处于高位。

  钴的价格自2021年4月触底反弹之后开始一路上扬,到2022年3月差不多达到55万元/吨,之后进入下行通道,6月降至40万元/吨以下。

  镍价自2016年2月到2022年3月一直稳步走在上行通道上。2022年3月伦镍发生历史性逼空事件,镍价创下历史新高。不过,从6月开始镍价又进入下行通道。

  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涨跌幅度都比较大,但总体来说仍然是上涨态势。

  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传导到动力电池企业,电池要涨价;再传导给整车企业,整车要涨价。最后的结果是,电池企业、汽车企业、消费者共同为上游原材料涨价买单。

  根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2021年全球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已从2015年的59GWh激增至400GWh,2022年将再跳升50%。汽车制造商在过去一年试图未雨绸缪,对于电池的研发和制造纷纷进行了大笔投入。然而,依然追不上全球电池产能储备的消耗速度。

  一种观点认为,好不容易培育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不能到头来反而是为上游资源方做嫁衣。

  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锂的价格已经涨到了疯狂的水平,但实际上这个地球并不缺少锂,只是现阶段开采和提炼的进程太过缓慢,这个进程在未来几年内一定会加快。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继续扩大,电池原材料短缺的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电池材料如何掌控,成为摆在电池企业、汽车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7月7日-9日,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连续三天在武汉中国车谷盛大举办。第一天下午,围绕“电池材料如何掌控”主题,赣州市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区汉成,四川省地质调查院、稀有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付小方,大合新能源董事长张利,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小明,北汽集团原副总经理、比克集团原总裁廖振波等嘉宾,在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的主持下,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讨论。

  以下是讨论内容实录。

  墨柯:很荣幸能够作为这场对话的主持人。刚才我的PPT再次强调只是抛砖,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听更多对话嘉宾怎么看。我本来想请各位简单做个自我介绍,由于时间关系,还是我帮你们说这一环吧。

  这边是豪鹏科技的区汉成区总,回收领域做得非常棒。付小方老师是四川生地质调查员的资深专家,这一辈子在搞锂资源,我之前跟张利张总没有介绍过,要不然您自己介绍一下。

  张利:我之前一直做投资,主要是做碳中和汽车方面的投资,创立大合资源主要是从资产持有和资产运营的两个方向来做。

  墨柯:接下来是给咱们做过主题报告的,安驰科技的徐小明徐总,安驰科技这两年是做锂离子电池芯制造的,这两年发展得非常快,产能的扩充也非常快。最那边的是行业领域非常少见的大专家,廖振波廖总。廖总在东风干了很长时间,在整车这块,又在锂离子电池比较出名的企业比克当总经理,现在廖总又要介入到材料制造的领域,也就是锂电的产业链,廖总快要打通了。

  我原本还是想问一下几位嘉宾我感兴趣的问题,后来想想不一定太合适,因为主办方咨询很多市场上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列了刚才的7个问题,我还是按照这7个问题简单说一下。

  1.中下游企业怎么应对上游原材料的涨价?

  墨柯:第一个问题:中下游企业怎么应对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另外,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根据我对几位嘉宾的了解,来点将了。首先,希望廖总来回答,因为您在车领域干过,在电池领域也干过,应该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下游怎么应对上游原料的涨价,做了哪些事?接下来请徐总来就这个事跟大家分享。

  廖振波:汽车行业也好,电池行业也好,以及电池行业的上游原材料,都有它的上游。传统的做法就是寻找更好的材料做替代,或者是寻找更好的电池做替代,这是一般的规律。针对这两年的变化,比如我现在进入电池材料的企业,隔膜行业也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很多原材料是进口的,因此要采取一些国产替代原料,甚至寻找更好的、能够满足电池企业需求的材料,这样使得成本下降,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这是行业的通行做法。

  墨柯:隔膜原料面对原材料上涨就是采用国产替代,原来隔膜材料进口的多,是吗?

  廖振波:当然,这里面有特殊性,电池涉及到贵金属有比较大的区别,有些材料是大规模生产的,目前主要是性能指标在进口材料、原材料比较稳定、比较可靠,我们要做的就是配合国内原材料厂家进行国产化替代,能满足隔膜的需要。目前以隔膜行业来讲,应该说都在努力做工作尝试。同时很重要的一点,上游企业在涨价以后,自身企业规模化生产以及各个环节控制成本,这是很重要的工作,把自己的企业精益化,精益生产做好,来满足下游企业对性能、性价比的要求。

  墨柯:隔膜材料这一年多来确实没有怎么涨价,做得非常不错。廖总,您刚刚从北汽集团副总裁的位置上退下来,目前这些人中缺整车的,请您稍微多说几句,从整车的角度来看,可以介绍一下相关的看法吗?

  廖振波:这次论坛谈到电动车发展趋势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毋庸置疑,趋势是不可逆的。同时,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仍然会以每年30%-40%的增幅在增长。我们汽车行业全球新车销量,高峰时期是9000万辆,低峰的时候是7000万-8000万辆新车。中国新车销量是全国的1/4,这些新车销量逐步会被电动汽车替代,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所以对于锂离子电池需求量,未来5年-10年,这个增长量是大幅度增长的,在40%左右。这样行业的需求,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无疑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电池企业脱颖而出,这么多电池企业扩产。这些扩产的话,刚才前面讲到的,它是资源不平衡,在上游的矿开采的不平衡。同时,产能建设也是不平衡的,技术的迭代,很多电池逐渐被淘汰,老的电池企业生产线不能满足现有新型电池的要求。电池的上游企业同样如此,我们的很多产能迭代非常快。刚才讲,这种周期规律是不可逆的,我们必须每个企业要认识到这样的问题,都要接受它。

  从电池的成本来讲,一定要保持客户、消费者能接受的程度。同时,要向广大消费者宣传使用电动汽车的成本更低、更便利,这样的话才保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会使得我们上游电池企业以及电池隔膜行业有健康良好的持续发展。谢谢。

  墨柯:谢谢廖总。徐总,您是怎么看的,您作为电池企业,上游原材料涨价,从您的角度是怎么应对的?

  徐小明:应对方式总结起来有四种。第一,积极与上游甚至越过上游,跟原材料端,跟大宗产品端紧密合作。相对而言,电池厂跟大部分材料厂而言,规模体量、资金实力会略强一点,越过他们主动进行原材料采买,通过风险的降低,涨幅就不会很明显。第二点和第三点是可以做的,第二点是通过规模制造,比如通过产能的扩大,包括单线产能,我刚才没有讲,2020年设计一条线是2个G瓦时,现在设计的线是4个G瓦时,这是电池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去做的。第三,也是比较重要的技术降本,比如我们做的电机做厚,可以变相提升速度和效率。包括水性和替代性的,不是主材,除了正极负极以外,其他小材料的使用,来降低部分成本。规模和技术降本我觉得是电池厂家应该做好的。第四,应该专家给部分客户,这么大的压力,电池厂都不赚钱,都死掉了,我经常跟主机厂说,我都死了,我还能跟你做售后吗?主要是这四点。第二点和第三点是能够体现企业的危机能力,也是最重要的。

  2. 车企、电池公司、原材料公司谁更有能力拿到矿?

  墨柯:第二个问题,车企、电池公司、原材料公司都在争夺上游原材料,这三者谁更有能力拿到矿?一般人都关注行业里面的企业去抢矿的事情,这个问题想请在座嘉宾来回答。首先请张利张总,这三者在抢矿过程中,谁会更加有能力?优势是什么?

  张利:这是近期比较有意思的话题,车厂去抢矿,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要了解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整个矿产开采时间周期需要2-3年的时间,我知道四川有锂矿,但因为那个地方是大熊猫保护基地,就没有办法去开采,所以里面有很多现实的问题,供需不平衡的时候一定会上涨。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控制上游的产业链,来保证我们供应链的问题呢?我觉得要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从短期来看,我们先跨过某部分产业链,跨过产业链的本质是让中间那段产业链不赚钱,所以车厂跨过上游磷酸铁锂或者造电池的时候,就是直接进入更上游的环节,但未必是真正擅长的环节,这可能是权宜之计,跨过产业链做更上游的控制,我觉得这是救急的方法,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采矿需要的专业素养和造车,和做炼化,完全需要不同的技能,从这个行业跳到另外一个行业,我认为风险是很大的,大家不仅仅想要保供应链的问题,而是整个产业地图扩张的时候,在里面究竟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这个要考虑清楚。

  第三个,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应该意识到整个产业链的供应来说,我们有没有可能构建一种更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像大合,我们希望做的事情就是,我们造车归造车,能源归能源,电池这些资产通过投资跟相关产业方共同持有。所以长期和短期,我们都要做相应的布局,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如果什么事情都做,可能坑会很大。

  墨柯:总结起来是这样几个意思,目前抢矿是急眼的短期行为,另外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要尽可能评价快速上涨导致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的波动。付老师,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大家都在抢矿,谁最后能抢得过?

  付小方:这位老总讲得很好,现在看来抢矿,材料端要稍微多一点。做电池的宁德时代,现在就非常非常焦虑,因为面临碳酸锂涨价,压缩了一些利润。最近紫荆做矿业和材料的,也大举进攻收购国外的锂矿。据统计全国做锂电产业的企业有4.9万个,接近5万个,这么多企业竞争很激烈,促进了我们国家电动汽车产业的转型,促进了锂的需求。怎么样和上游之间配套,没有太做好。我们国内也不是缺锂资源,因为从世界来说,2019年美国地调局的统计,全球查明锂的储量,储量就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有8000万吨,锂金属作为单位。资源量是1700万吨,都是锂金属为单位。

  我们国家储量是800万吨,资源量是3000多万吨,总体来说是不缺的,还是统筹规划,上中下游企业发展得比较迅速,由于汽车转型带来上游有很多问题没有及时开发,比如比亚迪用萃取过程中慢慢进入工业化了,矿石提锂这块,在建矿山和新建矿山,也会在一两年内释放一定的产量,所以对中游的供应应该有改进。

  墨柯:谢谢付老师,讲了两个核心的意思:第一,如果非要说谁抢得赢,就是跟资源最近的一方抢得过,也就是材料方,电池和车隔得远一点,理解方面也会差一些。第二,付老师一直强调资源是不缺的,尤其是锂资源,刚才徐总也强调了这点,其实跟我的观点也是一样的,资源是不缺的。

  我们在座可能有不少媒体朋友,你们应该多多在这方面写一些文章。我们对整个市场层面的人,还是要起正确的引导作用,真不缺。千万不能让大家引起恐慌抬价,如果大家要写相关的文章,我相信你去找在座嘉宾,甚至是我本人,或者是其他的专家,从我们的角度,都很乐意给你们提供一些相关的帮助和支持。

  3. 电池原材料上,我们企业要做怎样的全球布局?

  墨柯:第三个问题,电池原材料上,我们企业要做怎样的全球布局?区总开始。

  区汉成:墨老师,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一下,从材料企业做全局布局。前面几位嘉宾讲到,车企也在做一些布局,像特斯拉、宝马在非洲矿资源、锂资源都有切入,都有进行买矿,让国内冶炼厂进行加工,包括苹果在矿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布局。这个问题定义的是企业怎么做布局,我从材料企业这端看怎么样做布局。

  锂电池需求几个主材,镍钴锰锂,镍这块通过前面整体的规划,现在大批量会供应到国内,伦镍事件把镍价炒高,但还是回归到理性,毕竟是从采矿到制造成本摆在那里。

  这几年整体来说,镍的供应链和需求量还是相吻合的,应该说能够回到理性的价格上。包括钴这块,从2003年我国就有企业到刚果非洲采矿,当时矿石运到中国来。我第一次去非洲是2008年,当时很落后,想象不到地落后,但是现在变得很繁华了,是因为很多中资企业在那边进行挖矿,还有材料深加工做成钴中间品,然后运到中国做整个电池材料的深加工,这块也做得比较成熟了。

  锂这块,我跟付老师两个人交流了很多,这两年是第二个高峰,2017年、2018年锂电池是小部分,玻璃制造业需要锂,但市场一直的需求量不是很大,所以产能不大,锂在全球一直不缺。2017年、2018年因为沃特码电池在大巴车上大量应用,供需失衡,就把锂价推到高峰。后面因为三元整体性能出来,在大巴车的量降下来以后又下跌回来。这次锂价还是在供需不平衡的关系,需大过供。但是我们认为,通过这两年产业的投入,慢慢会恢复到比较理性的价格上。

  从我自身做电池回收的角度来讲企业的布局。欧洲制定新能源汽车战略政策,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有一块废旧电池流出欧洲,那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就是失败的。他们严控废旧电池流出欧洲,欧洲现在鼓励建设处理工厂将废旧电池进行处理生产成黑粉,处理设备投资上政府有补贴。从我们做材料的来看,如果我们在欧洲用湿法冶炼进行回收,环保和法律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目前从电池回收,从材料回收来看,中国整套工艺还是比较先进比较成熟的,韩国昨天发了一篇文章,电池回收应该向中国学习。现在我们的布局,刚才讲到镍钴锂,特别是镍,我们在东南亚布局了很多的企业,材料供应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也会布局回收的企业。毕竟现在没有一座矿山,里面是充分含有镍钴锰锂,但是废旧电池里面,这几个元素都很充分。而且在回收里面,我们的技术越来越先进,短流程也块,低成本这块,安全性、环保型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原料回收布局这块,除了镍、钴、锂,废旧原材料回收也可以走出国门,到东南亚进行布局。

  墨柯:谢谢区总。您主要讲了两点,还是从原材料本身来说,首先要有全球的眼光,要去找矿,另外,我们自身很强大的资源回收能力,我们也是要输出的。其实这两个相结合,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接下来请廖总,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的,电池原材料上我们如何做全球性的布局?

  廖振波:前面各位嘉宾讲了矿的问题,电池原材料主要是正极,四大主材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我举个例子,就是隔膜的例子,电池行业产业链在全球来讲,中国是最完善的,无论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还是电解液、隔膜。目前来讲,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善,包括制造工艺最先进。虽然有些设备可能是进口的,但对于生产制造的理解,中国是最强的。我有很多外国朋友跟我表达过这样的意思,中国的电池行业是全球最领先的。

  就隔膜而言,我们国内隔膜企业,比如新源材质,品牌技术在全球都是领先的,国外企业是非常认可的,持续十几年50%以上都是出口的。国外的电池企业,包括国外的汽车企业,准备做电池的企业,都希望中国的这些电池原材料厂家,在海外去布局,目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在海外布局这些原材料,很重要的就是中国的产品具有独特先进性,但是未来在欧洲,包括在美国,都会实行双碳,将来都有碳关税。国外公司也希望本地化,希望中国这些电池上游企业能到国外去布局,这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就隔膜行业来讲,欧洲很多电池企业,包括整车准备做电池企业,都纷纷邀请中国原材料企业在欧洲、美国去投资建厂,要做好这样的布局。我们谈得比较多的是看到国内,其实我们在铝离子电池行业,在全球已经是领先的,我们要看到全球的市场,这个发展是非常巨大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谢谢。

  墨柯:您作了补充,我们不仅是电池原材料要有全球性的布局,包括材料,包括电池,都要有全球性的布局。谢谢廖总。

  4.电池回收在抑制原材料短缺方面的作用如何?

  墨柯:接下来第四个问题,想先请区总回答,电池回收在抑制原材料短缺方面起到的作用,您简单给大家讲讲。目前通过电池回收得到的原材料,在我们锂电里,在整个原材料的供应量中的占比,大概是多少,您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下大概的数吗?

  区汉成:这个问题反过来,先讲一下回收料在电池材料里面的使用量。去年2021年官方数据,就是大家统计出来的数据,废旧电池回收50多万吨。这里面就有动力电池+3C数码电池,3C数码大概20多万吨,去年动力电池也有20多万吨。3C数码,现在智能化手机促进了电子产品电池回收,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相信在座手机电池如果有问题不会自己维修,而是到专业的店里面去换电池,换电池也不会拿回家,所以形成了良性循环。现在3C电子产品的电池回收是很良性的做,而且官方网站清晰的标价,苹果条是什么价格,华为电池白皮是什么价格,各方面很清晰的报出来了,去年20多万吨是3C数码。

  动力电池去年也有20多万吨,折合金属量来说,我们算了一下,大概占10%左右,钴六七千吨,锂两千来吨,镍1万多吨,差不多有10%的使用量。这个电池回收对于抑制价格的上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天刷屏的新闻,包括今天很多嘉宾在讲,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00万台。我们要知道,现在机动车的保有量是3亿台,每年机动车销售量是3000万台。现在1000万保有量,离3亿台有很大的距离。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新能源汽车方向已经非常坚定的了,前面嘉宾讲到,未来的变数是否用锂电池还是钠电池,还是更多新的技术出现,没有人知道。电动化这块,已经用开了以后,就回不去了,这两年消费主体从原来公用部分,现在民用部分也在买,整体对于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会达到平衡点,当每年销售量去到3000万台的时候,镍钴会达到稳定的平衡点,这些材料已经在社会上存在,我们做好了回收,每年只增加了一部分,就是添加一部分而已,我们的回收,现在整体回收技术已经很稳定,能够达到90%以上,除了锂低一些,镍钴可以达到90%以上,能够很良性循环滚动下去。

  对于以后整体,当消费量达到平衡的时候,我相信从车企也好,从电池制造企业也好,应该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供应体系,比较稳定的价格机制,不会暴涨暴跌。

  墨柯:整车厂豪鹏和北汽合作搞了电池回收,整车厂是不是也出于您刚才说的目的来做这些事?

  区汉成:我们企业有比较好的特点,也就是生态圈的企业在里面做股东,我们的股东有厦门钴业,还有北汽新能源,还有深圳豪鹏,形成了生态链共同投资的赣州豪鹏做电池回收。我们跟北汽整体是有很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他们回收很多电池,我们也做梯次,也做材料再生。我自己的观点,可能也是一个探讨的观点,车企对于原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够建立稳定的供应保障体系,一定要努力担当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2018年七部委推出电池回收的时候,责任主体放在主机厂也就是车企,车企很纳闷,我做汽车卖汽车,怎么让我回收电池呢?通过这几年下来,整个回收的体量也是动态变化,回收模式也是动态变化,最早的时候2015年、2016年回收量最多的是检测中心、主机厂也有一定的货,2018年、2019年以后,第三方运营像共享出租和第三方运营公司是最多的。

  我认为2025年以后,报废量最大电池应该在拆车企业,怎么确保这个量在不断变化,怎么样确保原材料,我们报废的这些电池能够回到产业链上面去。从当时七部委定了主体以后,从我的观点来讲,车企可以利用这个主体关系,价格拉升对他们很被动的局面,我们怎么样利用后面碳中和,让消费者受益,在报废的时候把电池回到主机厂的整个产业链上。主机厂不是说做电池回收,就要把它拆了,就要破碎,把原材料提炼。不是的,进入到整个体系供应链中,可以委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能把电池进入整个回收链里面,然后给到专业人做专业的事,这种原材料进入电池工厂,进入主机工厂,又在市场上进行使用,最后形成很良性的循环链。从主机厂能够很好掌控到整个原材料的供应,这也是我的看法。

  现在我看到已经有企业,特别是国外的企业,在去推这块,包括苹果公司,已经在推碳中和的角度,手机上面材料的回收,我们也跟苹果在推进这个项目。包括特斯拉也在做这块的事情,整体原材料进入到循环体系中。

  我一直讲回收,在模式上是变化的,怎么样有利于产业的发展,怎么样有利于推动产业的进步,其实模式是多样的,但可以去探讨的。

  墨柯:在回收这块您介绍得很清楚了。付老师,能不能稍微补充一下,锂回收的状况。

  付小方:提得比较多,但都是在回收研发阶段,没有真正产业化。电动汽车推广以后,已经到了7年和8年的回收周期,就会产生大量废旧电池,很多企业比较重视。日本的锂电做得比较好,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有研发机构努力去做,预测2025年应该是5万-10万吨的回收锂的资源量,所以还是需要去努力完成的。

  5.原材料价格走势是怎样的?

  墨柯:谢谢付老师。下面开始第五个问题,部分电池原材料已经有价格下降的趋势,PPT也有图,是否说明价格停止的上涨,还会不会有反复?如果有反复的话,又会到什么样的状况?我们请张利总给大家说说,您对这块是怎么看的。

  张利:去年主要负责能源投资,投了宁德时代的一供,当时做了很详细的分析。这个价格由供需两方面决定,所以我们画了两条线,一条是供给,另外一条是需求,我们看什么时候会交汇。

  如果储能没有大规模上来的话,只是动力电池,可能需要2-3年左右。当时做了这样保守的估计,因为储能涉及到价格机制,以及储能的经济性,以及用户侧是不是能够大规模上来。动力电池的需求来看,我们觉得目前主要是产能扩张的问题,新设备投下去前三个月出来的料是没有办法用的,但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个料需要分级,有的拿去做一般的电池,动力电池应该是最高等级的料,整个爬坡的周期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工业品,一点点把这个东西生产出来,可能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如果我投资这家公司在两到三年内成为行业龙头就不敢投,如果跑得太慢了没有办法越过这个周期就会掉到死亡谷,所以可能会出现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如果储能大规模上去了,一下子把需求的曲线拉得很高,也有可能长期来看三到五年仍然有价格上涨的趋势,这是当时的判断。

  刚才有提到回收,我想补充一点,为什么欧洲不允许任何一块废旧电池流出欧洲,我认为这是有战略意义的。中国花这么长时间,付出这么大代价,使中国锂电产业成为全球的龙头,我在这里要呼吁一下,我们要认识到战略重要性。是什么呢?

  我们去看沙特,看中东,真正能源行业的竞争是矿和资源的竞争。我在这个地方有有,我就可以成为王者,我在那个地方有煤矿,我就能成为王者。未来新能源的竞争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如何主导新能源产业链呢?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手里要有矿。如果能够在形成锂电全生命周期的循环,通过资产持有的方式,把回收这件事情做到底,在实物上持有电池资产,才可以主导资源的价格。如果我们要在海外购买矿权、建设回收厂,一定要通过金融投资来控制。首先要有实物的矿,或者通过金融的方式持有矿,这是很战略性、很关键的东西。希望通过抢矿,把中国抢成新能源的中东。

  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要有矿。如果能够在国内形成锂电全生命周期的循环,通过资产持有的方式,在实物的过程中把回收这件事情做到底,在实物上持有这个电池,才可以做庄家定价格,否则就是别人定价格。

  如果我们要在海外建设回收厂,一定要通过金融的方式来控制。如果我们要在这里面,未来整个国和国之间的竞争,在双碳中处于有利地位,这点是至关重要的。它不是一个产业,它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墨柯:您说的价格取决于供给需求曲线的变化,另外强调我们要去全球抢矿。

  张利:首先要有实物的矿,或者通过金融的方式控制这个矿,这是很战略性、很关键的东西。

  墨柯:区总说我们要输出资源回收的能力,也是一种抢矿,我们抢海外的城市矿山,道理是相通的。

  张利:希望通过抢矿,把中国抢成新能源的中东。

  墨柯:徐总,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徐小明:原材料价格的问题,最核心是供求关系。比如去年大家看到了锂的上涨最醒目,涨了10倍,还有很多东西涨得很厉害,包括PVDF,包括电解液,包括小的VC,都涨得很快。根据每个产品的扩产周期不一样,电池需求拉动了,电池扩产快一点,可能有的原材料扩得很快,比如磷酸铁锂,比如石墨,石墨也涨得很厉害,包括石墨化。

  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适当供大于求。去年所有电池厂的采购工作很难做,销售很好做,到处抢原材料,就可以去卖电池,这是不正常的状况。包括锂的问题,不缺的情况下,卖锂的利润,我不了解,堪比卖白粉的利润。资本逐利的特性,就会涌入这个行业,导致资本量的增加。

  现在电解液涨得很快,大家都扩了,电解液不能存储,如果不能卖出去,化工装置就要停掉,锂4月份产量不行,5月份可能回升了,长期来讲是循环的。进入6月底、7月份以来,大宗铜跌破6万元/吨,铝跌破1.8万元/吨,镍只有14万元/吨。总体来说,现在看趋势是往下。

  6. 成本几何?利润几何?

  墨柯:其实都是周期,从高点开始往下走了。开始第六个问题,请廖振波总回答。目前电池原材料企业和电池企业都实现了盈利,这里面成本是多少?盈利是多大的利润?您可以讲讲隔膜。

  廖振波:很多企业上市公司都会对利润情况做披露。我是做过汽车行业,做过电池,现在在隔膜企业工作,利润来讲要看投资相关系的风险。

  汽车企业的投资强度远低于电池,电池的投资强度远低于隔膜,所以,单纯从单价利润去评价,往往是不公平的。我现在到隔膜行业,电池行业跟我说,隔膜还是有很高利润的,我说它的利润简单看似乎是高的,但它的投资强度太大了,投资回收期也比较长,并且行业本身变化很大,技术迭代很快,包括设备的先进性技术迭代很快,因此未来会带来很多沉没成本。

  所以怎么样看待电池行业和电池上游,包括电池也是,今天大家在这个房间里面,杨总谈到4680、固态,之前是21700,前面是18650,如果大量投资18650的产线,或者是三年前大量投资21700的产线,最后这些产线没有办法生产4680的电池,那么那些产线其实都还没有到回收周期,还没有回收过来,所以就成了大量的成本。

  怎么去看待这些问题,主要是看它的投资强度和投资风险。相反,从汽车电池和原材料来讲,汽车投资风险是最低的。谢谢。

  墨柯: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不太好综合回答,各有各的具体情况。谢谢。隔膜这块非常重的资产,完全是设备投入占绝对的大头。

  廖振波:是的。

  7.电池原材料供需平衡的时间点会在什么时候?

  墨柯:谢谢。最后一个问题,我之前问了各位嘉宾,没有一个人选择最后一个问题该怎么回答,我还是念一下,希望大家回答一下,如果最后不回答,那就我回答。第七个问题,全球已经探明电池材料矿产资源,未来能否保证动力电池市场的供应需求?这个供需平衡的时间点会是在什么时候?

  廖振波:原来我做电池的时候,问过一些做电池回收的专家,他们给我的回答很简单,没问题。就像前面讲的,汽车国内保有量是3亿台,现在电动汽车逐步新车渗透率大幅提高,它的保有量也会大幅增加。当十年以后,电池会大量回收,主要是电池的基础材料能够回收回来的话,其实这是一个矿山,循环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大家真的不用太担心。

  我们搞锂离子电池,最担心的问题是,电池在拆解回收的时候有污染。污染问题,如果能够解决,整个生态是健康的。谢谢。

  徐小明:很多年前,最起码应该是10年以前,我测算的结果是钴不够,包括后面的发展,我认为镍、锂、铁磷、锰都够,但是钴就算考虑回收也不够,必须逼迫三元材料走出更低钴的路线,其他考虑回收的前提下都够。钴是真不够,我测算比较极端的结果,当然是很多年前,那时候还没有考虑回收。

  墨柯:您觉得总体上都够,除了钴,其他的不是问题。张利总,您是怎么看的?

  张利:我们要看终局,如果双碳这个事情最后是终局,我们看最后的能源形态是什么,氢能现在仍然很贵,但仍然会发展氢能。这里面电池肯定是不可替代、不可避免的,我看到一个测算,2030年这个时间节点里50%会来自于循环,来自于回收利用,回收利用持有这个电池,持有这些资产,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在这个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些材料真的没有办法回收,那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我们那时候投杨红新总做无钴电池,觉得这是走在前面的,是在做技术创新。从技术的迭代,商业模式和金融的方式,都要为未来的终局做准备。从我的角度来说,全球锂矿到最后最后那天,总有一天会开完,到那个时候矿到底在哪,在谁的手上,谁有控制权,谁有话语权,谁就会对新能源拥有真正的决定权,这里面也涉及到战略安全的问题。

  墨柯:你也倾向于资源不是问题,很多东西正在解决,包括回收,包括技术的迭代等等。当这些到了最后,肯定会进步,资源最后就不会成为问题,总体上就是这样的观点。

  张利:有限的资源肯定会枯竭,某天一定会发生。只看什么时间点的问题,是不是我们能看得到的问题。

  墨柯:如果这样就太远了。

  张利:从循环利用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条路,整个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了。

  墨柯:循环已经到50%,到这种程度了,还会缺吗?

  张利:循环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的路,到最后可能会逐渐上升。这个循环现在可能是10%,未来20%、30%、40%、50%,甚至到100%。到那天一定会有的,肯定是在未来的一个时间点里面。

  廖振波:这个问题太杞人忧天了。搞汽车的人,在1990年代的时候,全球宣布石油能供50年,我记得很清楚,1995年、1997年的时候说石油50年,那时候说要搞电动汽车替代燃料。到了2005年的时候,石油还能用100年。到现在去看,没有人说石油能用多少年了,因为探测石油的技术在不断发展,有很多石油原来根本没有探测到,对石油生成的原理也没有掌握到。我自己的感受,像这样的事情别杞人忧天,一定会有新的替代材料,新的技术的发展,甚至会有新的勘探的矿产出来,就像前几天说稀土,区总在赣州那个地方,土耳其又发现了大量的稀土,虽然大家在考证稀土含量,还有资源量级别的问题。我们的勘探技术在提高,我们的冶炼技术也在提高,包括我们还有新的替代技术,新的替代燃料。像钴的问题,不就是解决能量密度的问题吗?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所以不用太担心。

  付小方:2019年美国的统计,锂金属为单位,锂的单位很乱,碳酸锂、氧化锂,资源量是预期的,储量是8000万吨,包括近期中国很多勘探的进展,这两年矿比较好,资本都在看矿。四川找矿也不容易,我带着团队找89万吨花了8年时间,非洲津巴布韦有一些增量,刚果有600多万吨。开采矿山都是几十年为设计单位的,总体来说锂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还有突破新的类型,工业利用就是矿石型的锂。还有盐湖锂,最近提纯技术在发展,都进入工业化了,很快会释放出量。现在发现很多新的类型,像墨西哥黏土型,是蒙托石锂,云南也发现了大片,现在进入勘探和研究阶段,我们国家可能也有新的类型在发现。美国已经突破了页岩气带出来的水顺便提锂,在我们四川盆地页岩气是100%的储量,也在探讨这些问题。

  往远的去,海水里面也是含有微量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说是以后可以从海水里面提锂。从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来看,锂资源是不缺的,矿山也好,盐湖提锂也好,建设周期一定是3-5年。加上现在的环保制度,尾矿的指标限制,这都影响了开发周期。目前在建矿山和新建矿山(盐湖卤水)都将要释放一定的产能。再加上这两年疫情,也影响了部分产能的释放。所以,我觉得原材料压力有所缓解。

  墨柯:您认为是够的,只不过现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看上去比较紧张。

  付小方:是的。

  墨柯:谢谢付老师,区总说说您的观点。

  区汉成:真的一点不用担心,因为这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首先,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好的东西,就像不让你玩智能手机就像丢了魂,因为所有工具都在手机上面,你离不开它了。新能源汽车是你更大号的智能载体,未来是更大型的智能载体,可以帮你完成更多的东西,更离不开它。你离不开它,生活中很多东西离不开它的时候,不是在乎缺镍钴锂,材料上是动态变化的,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包括专家们讲到勘探技术,付老师说盐湖提锂,我们70年代做盐湖提锂,一直没有突破,为什么现在能突破呢?很多技术都有发展。

  现在的锂黏土一直在,最近大家在锂这个行业里面比较热的话题是锂黏土,原来一直存在,只不过现在看到锂的需求量那么大,就去挖掘和开发。包括镍和钴,2007年镍价涨到40多万元/吨的时候,没有龙头镍矿任何的事情,就是因为镍涨到40多万,我们才想到一点几的含量怎么用,中国就把它用起来了,才有镍铁。

  我相信整体需求还是会驱动探勘技术、提炼技术和冶炼技术,最大的保障就是回收体系的建立健全。回到我的老本行,回收体系建立和健全,相应不断的大力提供保障,我相信这一点都不缺。只要大家用新能源汽车,知道大号的智能载体对你的好处,离不开以后,这个产业就会蓬勃发展。

  墨柯:我的观点也是一样,资源不用担忧。为什么不用担忧呢?几位嘉宾的观点综合来看,就可以比较系统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对话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4 益方生物 688382 --
  • 07-13 楚环科技 001336 --
  • 07-13 立新能源 001258 --
  • 07-11 隆达股份 688231 39.08
  • 07-11 国博电子 688375 70.8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