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于2022年4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出席并演讲。
周天勇建议实施两大发展战略,加持未来经济中高速增长。第一是调节水资源布局,增加可利用土地。第二是发展农业氢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
以下为演讲实录:
周天勇:我讲一下发展方面的两大战略,既是远期的,也是近期需要启动对经济增长速度。我觉得还是有加持作用的。也非常感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邀请。
我们可能面临的低速度,我们做过一个仿真回归推断和生产函数的推断,未来2035年前的速度,如果分上中下的话,年平均最低1.5%,中间2.5%,最高3.5%。觉得3.5%的压力也很大。
过去实际的数据,1957年到1977年就业劳动力的增长,不是就业人口,就是实打实的就业增长每年是2.64%,投资的增长年平均42.15%,我们刨掉了1957、1958年特别高的速度,把它平滑了,平滑了以后42.15%。
1978-2010年,我们就业增长下降到年平均2.1%,投资增长下降到了22%,平均增长幅度。但是看我们21年GDP年平均只增长了5.5%,也就是中速稍微上一点儿,但是我们GDP增长了9.51%,也就是说改革,因为你要是按索洛模型两要素投入的话,4个百分点是相当于白得的,而且你还是投入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速度提高了这么多,这说明改革开放对于经济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确实是巨大的。
最后仿真的结果未来年均GDP中位数增长可能是2.7%,2022年到2036年期间,下行压力还是挺大的,未来经济增长,你从这些数据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刚才晓河老师就提出要改革,我们分解了过去的经济增长的来源,比如说要素配置改革,要素资产化的溢值,等等,改革对增长贡献那块的比例特别大。我们后来仿真,用预测模型算了一下,未来要素市场化提高效率这一块,你把所有的体制扭曲的要素剩余通过改革用完也就是年均1.4%。因为可以算现在体制扭曲性的剩余劳动力,体制扭曲性的资本,体制扭曲形的剩余土地,把这些都加持完,倒贴完年均增长潜能也就1.4%。但是我们测算了过去经济增长从哪儿来的,有一块是城镇住宅体制改革零到市场价的溢值,比如二套房原来没有价值,改革以后有价值了,逐步释放出来,宏观上是连续不断的释放。所以,我们假定未来农村的房屋和土地如果再进行市场化溢值的改革的话,年均增长潜能大概还有1.6%。要素市场化和土地农村房屋资产化改革这两项加起来3%。
未来年均增长速度我们按中位数计算2.5%,因为有1.5%是最悲观的数据就是按调查生育率,因为每年调整生育率和调查生育率是一回事儿,调查生育率低,用调查生育率再测算一个人口增长速度,为了防止未来达不到5.5%的速度怎么办?再看看还有什么办法弄到5.5%。
索洛模型对经济增长如果仿真预测改革这种事儿的话有一个缺陷,没有土地要素,它为什么删掉了呢?因为一国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经济越发展,农业增加值在GDP比重中越来越弱。第二,土地一般是固定的供应量,开发完了一般是固定的,它就是一个垂直的曲线。所以,新古典模型把它干脆删掉了。这不符合能提高国土利用率可增加土地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就是你还有没有余地增加土地。第二,二元体制土地配置和资产的扭曲可能存在着土地剩余,体制剩余性的土地要素和资产改革再充分利用,所以,把模型又改了一下,回归古典模型。
第一,现在一个战略,中国国土利用率71%,在世界上水平不高,盐碱、干活、沙化、裸露荒芜等土地最大可利用的可能20亿亩,但是我们如果国土利用率提高5%也可以得到7.2亿亩土地左右。
第二,水资源主要时空不平衡分布,水土配比不平衡,严重缺水的是华北、西北,重度缺水的是东北西部。
如果调两千亿立方米水增加7.2亿亩地,用1.5亿亩做建设用地的话,那个模型那条曲线,垂直的曲线就可以改成右斜往上,刚好按0.3的产出率可以每年增加0.5个GDP的增长速度。如果最低经济增长率1.5%,加上改革部分为4.5%,再加上增地0.5%,就是5%的速度,GDP翻两番就没问题。
水的分布,长江是9531亿立方米,整个黄河把华北平原穿过来才661亿立方米,枯水区400多亿立方米,严峻的南北部均,黑龙江大概3400多亿立方米,珠江是3300多亿立方米,怒江600多亿立方米,澜沧江600多亿立方米,雅鲁藏布江1650亿立方米,塔里木河只有398亿立方米。所以,整个北部实际是水资源极大的不匹配。降水水资源的分布。降雨量,干旱程度,盐碱地的布局,我们当年整个国土面积144亿亩,整个盐碱地都是深度盐碱,有的文献说占国土面积15%。
我们2021年进口了油气、粮食;还有煤炭,煤炭进口了四千多万吨,肉类940万吨等等,油气是国内自产的1.8倍,粮食是24%,肉内是10%,将近11%,整个支出合人民币29400亿人民币,占当年GDP的2.57%。
俄乌战争,刚才马老师说的涨价,今年如果涨的太厉害的话,估计支付就得到4万亿元或者5万亿元。而且肉类的进口量增长特别快。
从我们的需求来看,2021年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只有43%,工资性收入占GDP的比率在22%,1/4不到,居民消费总支出占GDP的比例才29.7%,很低的。关键就是现在我们还有49800万,相当于5亿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0元,人均消费支出15900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全国人均GDP 19.66%。但是我们算了一下农村人口的这部分需求弹性,他们在空调、热水器、抽油烟机,还有微波炉,家庭轿车,住宅购买、装修等方面的收入需求弹性要高得多。有的时候城市居民这种消费需求弹性的一倍到两倍,也就是说农民只要给他收入,给他收入提高,他就马上会到市场上买东西。我们算的农民收入的消费率84%,但是城镇居民收入消费率只有64%。所以,消费潜力还是在农民,但是农民收入水平低。
刚才我们说了调水增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作用,最近我们就研究氢能源规划,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有没有农民的契机?我们觉得还是有的。有报告预测,发改委的氢规划未来一年有15万亿的市场,而且我们进口那么多大宗商品,农民有没有有所作为可拓展领域来提高他们的收入?
最近我们搞了一个研究报告,两种分类,一种是资本密集型能源,光伏、风能、水能、核能及最后达到制氢。
一种是土地和劳动密集型的新能源,比如土地和劳动相结合,生产植物转化为乙醇并制氢思路。比如我现在是个投资者,我干脆用光伏把它转为电,这就是资本,和农民一点关系都没有。另一个办法我能不能找到一种植物,它的乙醇量生产很大,产业链比较长,和农业有关,有一部分收入我们进口大宗商品用的一些支出能不能转到农民,我们当时就是这么一个想法。
最后清华大学的一个教授介绍了他们一个能源的要素线路。甜高粱,它的糖份核蛋白质比率很高,比玉米高。经济效益好,成本比较低,秸秆蛋白和唐的产出率比玉米要高1/3,而且各项成本低一半。
另外,甜高粱种植时空范围比较大。盐碱地、沙化、干旱,不与现在的粮食争地,还有一个是它可以不像玉米、甘蔗和白薯小范围而时空范围大。
农业种植与能源产销相结合,就是这么多剩余劳动力,这么多土地都未利用,我们干脆让农民去种能源。形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产业交叉,一个产业链是种植甜高粱,提取乙醇,副产品酒糟,养牛。农业产业链就是植物种收,穗杆青贮,酒糟饲料,牛羊粪肥等。
工业产业链就是提取乙醇,综合和深加工制取氢能,纤维木纸板、降解纤维袋、有机沥青等等。形成一个对外需求变成国内生产和供给,农民获得收入,扩大国内消费,形成国内经济循环。
进口是供给,进口规模太大对增长的需求拉动力造成收缩压力,从外购买是给对方创造需求拉动。可以通过进口替代变成内部需求。国内有很多未利用土地,16000万的剩余劳动力,土地有那么多,而且你这个利用率、开发率,美国国土开发率大约86%,我们才71%。所以,通过这个过程增加创造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分配环节增加农民收入,支出形成经济增长更大的可能性边界,把它扩大,形成理想的国民经济内循环。
总结一下,兴建调水工程,最近把水利工程加大,作为一个学者我非常高兴。调节水资源布局,增加可利用土地。二是发展农业氢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稳定和支撑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大战略。我觉得未来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概率就很大。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