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娅:治愈“亲情失血症”,陪伴路上找回失落的爱

陆晓娅:治愈“亲情失血症”,陪伴路上找回失落的爱
2022年04月01日 16:05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新浪财经讯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 CC讲坛第47期演讲于2022年3月26日在北京以线上直播方式举行。来自原《中国青年报》资深编辑、教育人、公益人陆晓娅出席并以《治愈“亲情失血症”,陪伴路上找回失落的爱》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叫陆晓娅,退休前在《中国青年报》工作,还创办了给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的“青春热线”;退休后在公益领域、教育领域和生死学领域做了一些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把自己活成了一个“斜杠老年”。在诸多“斜杠”中,有一个角色并不在我的计划之中,甚至也不是我期待的,这就是给妈妈当妈妈。

  就在我对退休生活充满期待,准备打开生命中新的一页时,我发现我那个好强的老妈不对劲了,比如,有时她会一天给我打十几、二十个电话,说的是同一件事情;比如,我们发现家里烧饭的锅一只接一只地“残疾”了,因为她把锅坐上就忘了,结果锅把儿就被烧坏了;我回家去看她,却发现家门洞开,她老人家不知到哪儿云游去了;比如,你看到她端坐在沙发上读报,那是干了一辈子新闻的她仍然保留的习惯,可是仔细一看,那张《参考消息》怎么是头朝下呢?我连蒙带骗地把她带到了医院,尽管那个诊断伤了她的自尊心,让她无比愤怒地在医院里大喊:“谁说我有病,我记忆好着呢!”

  原来,她得了认知症。

  什么是认知症?这个词儿您可能听着有些陌生,但如果我说“老年失智”、或者带有歧视性的“老年痴呆”,或者有点拗口的“阿尔茨海默症”,您大概就知道我说的认知症是什么意思了,也不难想象我将要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成为她生活上和心理上的母亲,我和妈妈的关系是疏离的,我们之间缺乏情感的粘合剂。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老妈还不到六十岁。虽然他们一共生了三个儿女,但老妈似乎是个超级“独立”之女性,从来没想过要和哪个孩子住在一起。这也不奇怪,我们三个孩子都不是她亲手带大的,我一岁零九个月就被送到外婆家了,我弟弟是一生来就扔给外婆了,我们小学六年都是住校——因为那时候我父母出国工作了,后来虽然父母回来了,但是赶上了动荡岁月,我和弟弟上山下乡,老爸老妈去五七干校,总之是聚少离多。这让我觉得”家“是可有可无的,15岁到陕北农村插队,过春节的时候,知青小组的其他同学想家想的哭,我就觉得很奇怪:“家有什么好想的?”另一方面,聚少离多,也疏远了父母和和孩子的关系。

  后来我发现,我老妈他们这一辈人中,有不少人和她一样,当年因为以“革命工作”为先,他们既没有亲自养育过自己的子女,也没有亲自照顾过自家的老人。要是给他们命个名,也许可以叫“下没养小上没养老”的“独一代”。他们虽然可能在工作中有很多成就,却不知道这种特别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在一把屎一把尿中把孩子拉扯大所建立起来的依恋和信任,在一杯水一餐饭中承担的家庭责任和表达的爱意,在一次亲吻一个拥抱中表达出来亲情和支持……总之,我觉得那是人性最深处的温暖和柔软,是爱的愿望和能力,是生命中活泼与欢快的来源。和那些亲自抚养过孩子、亲自照护过老人的人比,这“独一代”人多少都有些情感淡漠、人际疏离、自我中心,他们在情感上是贫乏的,我管这叫做“亲情失血症”。

  记得以前我和弟弟妹妹经常会说“瞧人家的妈,瞧咱妈……”——我们特别羡慕一些同学,他们的妈妈似乎比“咱妈”要更像个“妈”,更懂得心疼孩子。“咱妈”虽然不打不骂我们,可就是那么冷冰冰的,还脾气特别大。出于责任感,父亲去世后,只要不出差,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回家看老妈,却常常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有时一边坐电梯下楼一边就想,我干嘛要来,真是自讨没趣。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真是越看越害怕,当我知道有些认知症患者能活十年以上,我感到的不是幸运,而是委屈和恐惧。我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过多少母爱,现在却要付出很多时间和心力来照顾老妈。

  一路上我心里翻江倒海。我想,我和我老妈之间,因为缺少情感这个“粘合剂”,我就只能靠“责任感”来硬撑着,这事儿就太难了,太考验人了!我们自己也已经步入老年,在完成了抚养儿女的责任后,现在要重新成为爸妈的爸妈,成为他们心理上的父母,去照顾不能提供爱却需要得到爱的他们——在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体力和金钱后,还别指望他们会说一声“孩子,谢谢你,我爱你”。

  后来有一天我在微信中看到一句话,一下子惊醒了我:“如果你仍然感到委屈,喜欢抱怨的话,说明你还在受奴役”——是的,我仍然被母爱缺失的心理阴影所支配,我仍然把自己当作一个“受害者",我仍然没有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我在人到中年时学习了心理咨询,我知道积极的、无条件的爱是最重要的转化因素。可当我面对老妈时,很难做到“无条件”地去爱她,我总期待她能主动的表达爱,弥补我童年的缺失。我也很难做到“积极”,因为我仍然觉得照顾她,陪伴她,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外在的“责任”,而不是我内心的需要。所以我就会算计,她占用了我多少时间,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在我自己身上,我又该读了多少书,走了多少有意思的地方,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

  好吧,要从奴役中解放自己,只能放弃让老妈改变的念头。如果说,缺少母爱的我,注定了要去陪伴老妈走过她生命中最幽暗的一段路的话,就把它当成一个机会、一个使命吧!照顾好她,仅仅是为了她吗?不是,也是为了将来我不会后悔,也是为了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最终能超越“亲情失血症”的影响,成为有情有义的人,生活在有情有义的关系中。这样的话,照顾母亲,就不再外在的责任,而是我自己内心的需要。我可以努力把这个过程,变成一个不仅是对妈妈好,也对自己有益,甚至还能帮到更多人的过程,让这段艰难路上歪歪斜斜的脚印能发光!

  慢慢地,我发现,在日复一日地陪伴中,其实很多改变在悄然发生。比如,以前我陪老妈散步时,她总是一把甩开我的手,不习惯也不喜欢肢体间的亲密。后来,我和妹妹开始给妈妈洗澡,最初我似乎只是在完成洗澡这件“事”,妈妈的身体对于我来说,可能并不比一件东西更加宝贵。慢慢地,好像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了,我看到妈妈原来还很光滑有弹性的后背,一天天失去了光泽,失去了脂肪和水分,皮肤上开始有了一条条的褶皱……看着这个曾经孕育了我生命的身体,在一天天地衰败,我心里会感到难过。洗完澡,我把润肤露一点点地揉进老妈的皮肤里时,我好像也在把我对她的怜惜和心疼,一点点地揉进她的身体中——对于我来说,老妈的身体已经不再是一个“打理”的对象,而是一个激起我情感的存在。在肌肤与肌肤的直接接触中,我能感觉到,有些东西融化了,有些东西滋生了,那个很远、很有隔阂的“老妈”,渐渐变成了可以亲近的“妈妈”,继而变成了一个愿意被我们呵护的“小妈妈”——很长一段时间,妈妈都拒绝阿姨给她洗澡,似乎给她洗澡是我和妹妹的专利。而大多数我们给她洗澡的时候,她都表现得“很乖”。对我来说,了解妈妈的生命故事,也是从内心深处改变和妈妈关系的一个方法。在妈妈还未完全退化到不能思考、回忆和说话的时候,我常常会主动地和她聊她的童年、她对自己原生家庭的感受、她生命中那些非常的重要事情。我知道了,她小时候也受了很多委屈,她的冷漠与疏离,与她自己从小没有得到太多的关爱、曾强烈感受到被不平等对待有关;我也理解了,“要强”是她确立自己生命价值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女性,她通过“要强”与命运抗争,摆脱封建束缚,成为一个有能力自立于社会的独立女性;我还知道了,原来想成为化学工程师的她,因为有了我,不得不牺牲了自己的大学学业,她说一辈子没有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是她最大的遗憾……妈妈生命中的这些故事,让我看到她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天生没有感情”,我看到了她生命中的不容易,也看到了她的了不起的地方,甚至看到了我与她的相似之处。原来,在父母的生命里,也隐藏着我们生命的密码。

  随着这种心态上的改变而来的,陪伴不再是一种无奈和煎熬。我在陪伴妈妈时不仅有了更多的耐心,也有了更多的办法。我们通常会把“陪伴”当成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其实陪伴认知症患者,是特别需要知识、技能和创意的。

  随着这种心态上的改变而来的,陪伴不再是一种无奈和煎熬。我在陪伴妈妈时不仅有了更多的耐心,也有了更多的办法。我们通常会把“陪伴”当成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其实陪伴认知症患者,是特别需要知识、技能和创意的。比如,随着妈妈病情的发展,她没有办法处理大量的信息了,因此别说读书看报,就连电视她都看不明白了。但是她的身体并没有太多的毛病,因此如何度过漫长的一天变成了一个特别难的事情。除了陪她散步外,还能做些什么?天气不好不能外出时怎么办?我真是想了很多办法给她找一些事情去做。“有事可做”,不仅能转移注意力、稳定她的情绪,还可以发掘出一些对她来说特别有意义的回忆。我就曾经带着妈妈用iPad画画,用蜡笔填涂,假装给老朋友写信等等,虽然大多是失败的,但在那个当下,也让陪伴不再那么枯燥乏味。

  我也开始记录陪伴妈妈的过程,记录她的退化历程,记录我们遇到的煎熬和挑战,也记录我们应对这些困难的办法和“招数”,记录我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寻找支持的力量。

  写作成为了我帮助自己的一种方式,写作不仅让我平静,也让我找到了陪伴妈妈的意义。

  能在妈妈生命的最后一段里程中,让她的脸上多了笑容,让她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和生活的乐趣,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也有了更多的价值。我已经不在乎她是否会对我说“孩子,谢谢你,我爱你”,事实上随着病情的加重,她不再认得我们了,甚至不再会说话了,但是我知道我和妈妈之间有了很多温暖的互动,我们亲近了很多,乃至妈妈去世后,我比自己想象得要悲伤很多。我一个人跑到海南,在大海边上静静地回想这十三年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一边流泪,一边开始整理陪伴妈妈时陆续写下的笔记,于是有了这本《给妈妈当妈妈》。

  老龄社会正在到来,让长辈能得到我们陪伴,能在爱中离世,就像我们在安宁病房中经常看到的那样,握着亲人的手,唱着他生前最喜欢的歌,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后的历程,在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时候,通过触扶和听觉,建立起非言语的亲情联结,让温暖在彼此的心中慢慢地升起,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一点点地漫过无边的大地。

  老龄社会已经到来,让长辈能得到我们陪伴,能在爱中离世,就像我们在安宁病房中经常看到的那样,握着亲人的手,唱着他生前最喜欢的歌,陪伴他走完生命最后的历程,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努力的事情,因为它会留给你巨大的情感财富,也让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暖意和爱意。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2年CC讲坛专题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5 腾亚精工 301125 22.49
  • 05-25 井松智能 688251 35.62
  • 05-25 中钢洛耐 688119 5.06
  • 05-24 灿能电力 870299 5.8
  • 05-24 铖昌科技 001270 21.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