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号”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

“羲和号”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
2024年06月19日 11:0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自入轨至今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观测数据,助力国内外相关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南京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集团公司八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分析“羲和号”的观测数据,精确绘制出国际首个太阳大气自转的三维图像。相关论文于今年6月13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

据介绍,恒星是一个巨大的等离子体球体,它的自转不是刚性的,不同部位的自转存在差异性。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是研究恒星自转的重要标本。太阳从内到外可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大气层。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科学界已基本探明太阳自转的两个重要规律:一是从辐射区到更外层的对流区,自转速度存在明显变化;二是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但对于太阳表面的大气层,其自转有何规律,至今尚无明确结论。

此次南京大学“羲和号”团队利用卫星采集到的多谱线、全日面、高精度的观测数据,对太阳大气层自转规律有了较为精确的认识。

“羲和号”实现了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同时获取了太阳Hα谱线、SiⅠ谱线和FeⅠ谱线的精细结构。运用反演的方法,团队推导出太阳大气不同层次的多普勒速度场,相当于给整个太阳大气做了一次全方位扫描。由此,团队得到了国际首个太阳大气多层次多普勒速度图。

分析结果显示,太阳大气各个层次的自转速度都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而且,越靠近太阳外层,大气的自转速度越快。这是由无处不在的小尺度磁场结构与太阳大气“磁冻结”效应造成的。

太阳外层大气较快的自转速度,意味着太阳风损失的角动量不容小觑,这对太阳自转起到了“刹车”的作用,随着太阳年龄增大,其自转速度会逐渐减慢。

“羲和号”科学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介绍,“羲和号”2021年发射升空,至今仍在轨稳定运行,相关观测数据由南京大学太阳科学数据中心向全球开放共享,已有法、德、美、日等10余个国家的太阳物理研究学者应用。

(陈席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