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大消费乱象:考证培训“包过”承诺暗藏陷阱

2021十大消费乱象:考证培训“包过”承诺暗藏陷阱
2022年03月15日 09:27 黑猫投诉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点击查看2021年十大消费乱象全文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新消费模式和业态不断涌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消费乱象,除了传统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一些新型消费纠纷【进入黑猫投诉】也伴随出现。

  黑猫投诉综合主管部门通报、各大媒体报道、全网舆情、黑猫平台投诉数据及典型消费问题,发布2021十大消费乱象,盘点去年热门消费舆情事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消费参考。

  2021十大消费乱象:考证培训“包过”承诺暗藏陷阱

  近几年,在不少人有着“学历焦虑”的背景下,“包过”“包获文凭”的学历提升广告充斥各个角落。然而,一些宣称“包过”的教育机构甚至没有给学生报名入学,大量未获高校授权的机构大肆招生,部分机构更涉嫌违规违法经营。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成人教育市场规模达1107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成人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3271亿元。市场的不断扩张也伴随着纠纷的增长,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教培行业考试“包过”相关投诉量近6千条,主要涉及退费难、虚假宣传、诱导办理教育贷等。

  案例一:学历提升包过骗局

  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投诉尚德机构宣称成人自考包过、不过退费,然而课程敷衍、老师不负责,发起退款申请被机构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有的还被诱导办理贷款。还有消费者投诉尚德机构虚假宣传可获得美国莫里森大学学位证,然而美国内华达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邮件回复称,莫里森大学已于2014年关门,没有重新开门,没有办学许可。

  对于如何避开学历提升中的这些“陷阱”,一些高校发出关于网络教育招生宣传的郑重声明,表示从未授权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代理招生和代收费用,请考生切勿相信“包过班”“包毕业”等虚假宣传,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查询授权学习中心名单,并防范非法冒名网站。就算报名机构获得高校授权,消费者也不要相信高含金量证书可以“躺过”。

  与此同时,随着一个又一个新兴职业的出现,各类声称包考包过的职业证书培训广告也甚嚣尘上。以光鲜新颖的行业为背景,再描绘一个唾手可得的光明“钱”景。比如健康管理师、一级消防工程师和碳排放管理师等考证广告,宣称包考包过,还帮忙挂靠相关单位,躺赚一年数万的报酬……然而,这些广告要么是虚假宣传或诈骗,要么证书毫无含金量。

  案例二:一级消防工程师“包过”承诺涉嫌虚假宣传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投诉泓尚教育虚假宣传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包过”以诱导报名,花费上万元报名后无法联系相关工作人员。

  从官方信息来看,一级消防工程师报考通过率仅为3%左右,高含金量的证书,不存在不努力就能“包过”一说,消费者切勿听信虚假宣传。

  案例三: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毫无含金量

  黑猫平台上有大量关于“碳排放管理师”等证书培训的投诉。许多培训机构宣称此类证书可在企业兼职挂靠,综合收入每年达5-10万,甚至夸下海口承诺“包过”、“免考”。但这类机构往往收钱后便不见踪影,在其宣传中提到的中国人事考试网中也无法查到证书相关信息。目前黑猫平台相关投诉已累计170余单,涉及北京优思教育、湖北优思善学、天津博成教育、河北崇业博图等多个教育机构。

  据官方消息,目前并没有“碳排放管理师”这个专属职业,只有2021年3月纳入职业分类大典的“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其性质也不属于从业资格证,而是普通培训合格证明,市场认可度不高,且目前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职业资质证明,碳排放管理师不属于国家认证的培训考试。并且,从碳管理相关岗位任职条件中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并未提及“碳排放管理师”等证书要求,但一般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低碳行业从业经验或电力、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经验,多数要求达到本科乃至硕士以上学历,专业要求较集中于电力、环境、能源、金融等专业。

  对于铺天盖地的“包过”广告,2021年10月,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发布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广告信息不得出现“快速取证”“免考包过”“考不过退款”等对教育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同时,参加教育培训的消费者,也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存有花钱买文凭的心理,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总结:

  2021年,我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市场仍然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并且随着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新型消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消费纠纷有所增长,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持续提升。

  同时,我国网络消费和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发生重要变化,从此前侧重创造宽松灵活的数据经济发展环境转变为要求发展和监管并重,有利于与时俱进维护消费者权益。

  在政策的监管下、相关部门的整治下、消费者的监督下,数字经济不断规范健康发展,消费环境也在持续向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笑

工程师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8 泰恩康 301263 --
  • 03-17 万凯新材 301216 --
  • 03-17 富士莱 301258 --
  • 03-16 鹿山新材 603051 25.79
  • 03-15 兴通股份 603209 21.52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