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口服药,看各药企如何规避新药研发风险

从新冠口服药,看各药企如何规避新药研发风险
2022年06月11日 17:31 财经头条

全国疫情基本已经控制住了,最近已经没人关心新冠药了。

6月1日,先声药业口服小分子新冠药SIM0417宣告提前完成 I 期研究。先声动作很快,6月8日,投入1200万元建新冠口服药生产基地就开工了,年产能3.2亿片。

聚光灯下站着的还有君实生物。在5月底公布VV116与辉瑞Paxlovid的Ⅲ期头对头临床试验数据后,君实称将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上市申请。

这些进展并没能引起多少关注,而是随着上海全面复工复产被抛到了一边,境遇和三四月份时大相径庭。

以年为单位的新药研发进程,正在遭遇以天为单位的疫情逆向选择:一旦新冠大流行走向终结,几乎没人再会提起这些药。这也是迄今没有一家真正走到终点的根本原因。

参与者并不是在盲奔,它们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分散风险,包括品种选择、生产和商业化的外部协作,以及尽最大可能地利用疫情引发的关注度争取社会资源

这一场新冠药研发竞赛,也是外界窥探创新药研发的最好窗口:步步惊心,能走到最后的绝对都是英雄。

分散产业链

这是一场特殊的比赛,没有鸣枪,也不知道终点何在。处于第一梯队的有君实生物、开拓药业、真实生物三家。

进展最快之一的是君实生物,也是许多人心中的“种子选手”。5月24日,君实生物股价在公布VV116Ⅲ期临床结果后跌停。其实如果进展顺利,VV116最快半个月就能获批。

阵仗最大的要属真实生物。

4月16日,真实生物阿兹夫定临床研究成果披露:口服用药3-4天转阴,平均用药时间6-7天,平均9天出院,对重症与轻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相似。

5月25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真实生物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在完成临床试验揭盲后,正式面向全球上市”,真实生物迅速否认,但辟谣并未影响市场对新冠药持续热炒的情绪,多个“阿兹夫定概念股”当日集体大涨。

此前,真实生物在4月分别与奥翔药业华润双鹤新华制药签订《委托加工生产框架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这些企业牵手真实生物后股价纷纷走高甚至连续涨停。

“一女三嫁”,这被视为真实生物在生产、营销上抢先备战的标志,在各家埋头做临床时,真实生物盯上了后续竞争的关键:产能。

开拓药业也在产能方面发力。据披露,开拓药业已具备普克鲁胺100万人份/月产能,2022年底达到5000万人份/年产能。

普克鲁胺原本是一款抗癌药,疫情爆发后开拓药业开始将其开发用于治疗新冠。饶有况味的是,临床试验一波三折,开拓药业先是在2021年底宣布该药对新冠感染几乎没有疗效,又在2022年4月公布了积极的III期临床结果。

第一梯队三家进度如此相似,都想拔得头筹,竞争严峻,压力不小。

无论是做药的,还是涉及原料、流通的新冠概念股,无一不经历过多次股价暴涨,有趣的是,市场正在从疯狂追捧中冷静下来。君实的股价在宣布临床结果后一路走低,牵手真实生物的华润双鹤、新华制药也在近日连续下跌。

老药新用

除了在第一梯队的君实生物、开拓药业、真实生物外,歌礼制药、先声药业、广生堂、云顶新耀、科兴制药等多家企业还在追赶

阿兹夫定、普克鲁胺和最早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瑞德西韦,以及主要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千金藤素一样,其实都是“老药新用”开发策略的典型。

作为药物研发领域的常见策略,“老药”指已上市或正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新用”指发现其新适应症并将其用于疾病治疗。新冠疫情爆发后,众多“老药”一起进入了大型药物筛选,加入了抗新冠病毒的试验田,还有不少处于摸索阶段。

这样做避免了从头研发,可以节省不少早期盲选的时间和精力,更有精准性的开发药物。最终,大多数新冠口服药集中在两个靶点:RdRp和3CL

作为目前已知最大的RNA病毒之一,新冠病毒基因组包含了编码十几种非结构蛋白的遗传信息,它们在病毒的成熟、增值等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中,与病毒增值相关的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和3CL蛋白酶(3CL)就成了小分子抗病毒药的主流靶点。

简单来说,RdRp抑制剂会在RdRp催化病毒RNA复制时,“装作”核苷酸“骗过”RdRp被“穿”到正在复制的RNA链条上,使得后面的核苷酸无法再与之成链,终止病毒RNA的复制。

而以3CL为靶点的药物可以抑制3CL蛋白酶的活性,让病毒得不到复制所需的功能蛋白,从而阻止病毒复制,而且这种抑制剂相对安全。

在国内,RdRp以君实生物的VV116和艾滋病药物阿兹夫定为代表,3CL进展最快的则是先声药业;在国外,随着辉瑞3CL抑制剂Paxlovid的上市和广泛使用,市场给了这一靶点更多关注。

未来,更惊艳的新冠口服药会从哪个靶点中产生,还有待市场检验。

提前想好退路

你追我赶之中,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是,如何赚钱?

在国外,新冠口服药是轻中症新冠患者的居家治疗用药;在中国,新冠患者服用口服药的场景多是在方舱、医院,这意味着人们很可能无法在药店自行购买。

另一方面,本轮吉林、上海、北京疫情后,对疫情的防控在肉眼可见地趋严,国家卫健委宣布核酸常态化后,各大城市正在紧锣密鼓铺设核酸检测点。

这样的情况,让新冠口服药在国内的市场规模充满不确定性,各家纷纷做了出海布局。

君实是国内最早布局新冠口服药的企业之一,2021年底就在乌兹别克斯坦完成中重症的二期临床,随后获批,成为国产新冠口服药第一个出海者。

在真实生物披露临床结果时,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也表示,阿兹夫定三期临床已经结束,俄罗斯和巴西结果已经报批

无独有偶,开拓药业也强调,接下来公司将积极推进向中国、美国等国家药物监督机构申请紧急用药EUA许可。

海外的钱不那么好赚,即使是早早做出新药的跨国药企也业绩不佳。以辉瑞为例,Paxlovid2022年一季度仅卖出15亿美元,未达预期的24.2亿美元。

另一层面,辉瑞、默沙东纷纷宣布允许仿制自家新冠药,售价低廉,这意味着国产新冠药在海外的竞争进一步加大,价格优势也很难凸显。

但还是要去做。某种意义上,开发自己的新冠口服药,不仅是中国创新药界的使命,更是中国制药工业能力的展现。

撰稿 | 张铃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廿十三

制图|莫羽汐

吕群:辅助生殖技术不在医保范围内,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价。前段时间我们调研了7、8个省,每个省的定价也都不一样,我们省也是自主定价的。

我们也注意到了北京之前公布的原计划纳入医保的16项辅助生殖技术,只是覆盖了常用的53个辅助生殖项目的一部分,参考价值并不大,所以希望国家未来在辅助生殖领域出一个价格指导。因为辅助生殖诊疗方案的个体化差异并不是很大,由国家来测算成本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这是有可能的。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3 拓山重工 001226 24.66
  • 06-13 三一重能 688349 29.8
  • 06-13 亚香股份 301220 35.98
  • 06-13 国缆检测 301289 33.55
  • 06-13 优机股份 833943 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