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 | 郭施亮
在疫情反复的影响下,企业不得不调整经营管理的战略,无论是部分国内企业,还是海外巨头企业,这一两年时间里,都似乎离不开“裁员”或者“收缩”的话题。
企业裁员,最直接的目的是减少企业人员数量,为企业节省人员开支成本。收缩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减缓企业的扩张速度,并通过经营战略的调整、业务的收缩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御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有利的条件。
特斯拉宣布裁员计划
特斯拉,无疑是过去几年发展势头最迅猛的国际巨头企业。几年前,特斯拉还一度陷入资金链几乎断裂的危机,但几年之后,特斯拉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球汽车巨头,股票市值也一度超过了万亿美元的水平。受此影响,马斯克的身价也大幅飙升,并成为了世界首富。
时至目前,特斯拉股票市值有7400亿美元左右,虽然较历史高位缩水了不少,但按照这一个市值规模计算,仍然比丰田汽车、比亚迪等汽车巨头的股票市值高出不少。可以发现,资本是聪明、敏锐的,它们对特斯拉的估值定价,显然也不是那么随意,在特斯拉享受较高估值定价的背后,肯定有资本发现了特斯拉的特别之处。
实际上,特斯拉并不能够完全定义为汽车巨头企业。因为,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与其它的汽车企业相比,特斯拉更像是一条鲶鱼,它在短期内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靠拢。
特斯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在于汽车本身。实际上,特斯拉经过了这些年来的发展,已经在大数据、储能、产业链等方面实现了强劲发展。与其说特斯拉是汽车巨头企业,还不如说特斯拉是一家产业链非常完善成熟的巨头企业,而且特斯拉在大数据管理方面,已经具备了非常强大的竞争力。
特斯拉为何选择这时候裁员?
然而,作为一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巨头企业,却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裁员,难免会给市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特斯拉CEO马斯克于当地时间2日向公司管理层发出一封名为《暂停全球所有招聘》邮件,称其看淡经济前景,拟冻结全球招聘并裁员大约10%。
马斯克宣布裁员的计划,主要考虑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在此之前,马斯克曾经预测过美国经济会陷入12至18个月的经济衰退。如果说之前只是个人的猜想,并没有太大的实际影响意义,那么现在马斯克对特斯拉开启裁员计划,实际上也说明了马斯克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前景确实非常忧虑,并采取了实际行动。
马斯克采取裁员的计划,其实并不孤独。在马斯克采取裁员计划的同时,包括谷歌、Meta等美国互联网巨头企业,也已经在业务调整、人员裁减等方面开始有所行动。由此可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全球互联网巨头的日子也是过得不太舒服。
在马斯克选择裁员的背后,一方面是美国正面临着高通胀率的压力,目前美国通胀率已经创出了四十年来的新高水平;另一方面是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并不是很乐观,包括供应链、产业链不够畅通,最终导致了企业运作效率下降、运营成本提升,从而不得不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发生调整。当前,抗击通胀成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那就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发生货币政策转变的概率不大,美股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在今年下半年很可能延续剧烈波动的行情。
美国科技企业寒冬期到了吗?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全球互联网巨头企业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尤其是对美国的互联网科技巨头企业,几乎处于“躺着赚钱”的状态。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处在永远“躺着赚钱”的状态,因为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快,没有任何企业或者任何人可以永远躺着享受着时代发展的红利,你不去努力、不去进步,那么就很容易被对手追赶。
美国互联网科技巨头企业也开始采取业务调整以及人员裁减的计划,这确实给市场带来了不少的担忧。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对一些长期不盈利的业务,企业及时止损,或者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出有利的条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轻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并把更多的资金、精力投放在一些更具发展潜力的业务身上。假如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互联网科技巨头的裁员计划,反而不是坏事,从中长期的角度出发,或许给企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时下,全球市场正面临着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压力,同时也面临着地缘局势、高通胀以及疫情的考验,这无疑加速了全球市场的洗牌速度。对部分企业来说,肯定会意识到未来市场的发展压力,并提前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巨头企业,他们的风险防御能力以及危机意识肯定会很强,提前做出业务收缩、人员裁减等行动,也不必过度解读,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操作。
面对全球市场的复杂环境,加上全球巨头企业的经验管理模式的调整因素,我们是否要做好寒冬到来的准备呢?或者,这是一种悲观的想法,实际上全球市场经历了过去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考验,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与成熟的风险防御体系,对部分知名巨头企业来说,他们肯定也会做好了充分的危机应对准备。当然,这只是一种最保守的应对策略,假如全球市场的寒冬危机信号逐渐解除之后,相信巨头企业们也会提前做出新一轮的扩张行动,它们的一举一动也可以视为全球经济运行状况的先行指标。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
责任编辑:余坤航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