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会13问,总理这样回答

记者会13问,总理这样回答
2022年03月11日 15:11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点击进入两会专题
  点击进入总理记者会专题

  记者会13问,总理这样回答

  侠客岛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新华社

  1、问:有人说中国定下5.5%左右的经济增速目标是“颇具雄心”,如何评价?

  答:今年经济遇到新的下行压力和挑战,且不说各种复杂环境在变化,不确定因素增多,就是我们本身要实现5.5%的目标,它的增量,也就是中国百万亿元量级以上GDP 5.5%的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十年前我们经济总量还是50多万亿,增长10%,增量有六七万亿就可以了,而今年得要有9万亿名义GDP的增量。这就好像登山,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

  实现5.5%左右的增长,这是在高水平上的稳,实质上就是进,是不容易的,必须有相应的宏观政策支撑。比如财政政策,今年我们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

  我们今年采取的举措不仅是应对短期的,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中国还有应对气候变化、收入差距、债务等众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中长期过程中,包括今年去有力地应对。

  2、问: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袭击,是否不论怎样中方都不会对俄进行谴责?

  答:中国从来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于乌克兰局势,中方主张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也应该得到重视。中方据此作出我们自己的判断,并愿意和国际社会一道为重返和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前乌克兰局势令人担忧,应当尽最大努力支持俄乌双方克服困难进行谈判,谈出和平的结果,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我们都支持和鼓励。当务之急是要避免紧张局势升级甚至失控。中方呼吁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已经提出应对乌克兰局势特别是人道局势的倡议,并将继续向乌方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3、问:能否分享关于减税降费影响的具体数据?

  答:有人担心减税降费实施几年了,边际效应是不是已经递减了。这次我们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是退税和减费并举,规模达2.5万亿元。而且结构调整了,把退税顶在前面。对市场主体类似于先缴后返的税额,我们采取提前退税的办法,一次性把留抵的税额退给企业,规模1.5万亿元以上。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加大力度。

  退税优先考虑小微企业,因为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支撑的就业人口多,而且现在是他们资金最紧张、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在今年6月底以前,把小微企业的留抵税额一次性退到位,把制造业、研发服务业等一些重点行业的留抵税额在年内全面解决,对小微企业的增量留抵退税逐月解决。

  从2013年我们实施增值税改革,以减税为导向,累计减了8.7万亿元,当时我们的财政收入大概11万亿,去年已经突破20万亿,增加了近一倍。所谓水深鱼归、水多鱼多,这是涵养了税源,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新华社

  4、问:如何看待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及今年要举行的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

  答:当前,香港新冠疫情形势严峻,特区政府依法决定推迟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集中精力抗疫,我们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央政府每天都在关注着香港的疫情,十分惦念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特区政府要负起抗疫的主体责任,中央政府会全力支持抗疫。

  我们将全面准确、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特区政府换届将严格依照基本法相关规定进行。希望特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巩固好、提升好香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三大中心地位,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5、问:今年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实现稳就业目标?

  答:今年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所以我们强调就业优先也是宏观政策,其他政策要配套,为实现就业目标努力。现在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必须有1100万人以上,最好有1300万人以上。只要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能实现有些人说的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

  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多年来最高。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是历年最高。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有一些企业生生死死,有些人要再就业。对于新增需就业人员,要给他们以培训等多方面支持举措,用市场化的方法来解决就业问题。比如这些年我们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

  这里还不得不提到灵活就业,因为有2亿多人,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作为政府,针对他们的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等问题,我们要逐步完善政策,让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既解燃眉之急,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6、问:中国“动态清零”防疫政策是否会持续?有无向世界“开放”的路线图?

  答:中国一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国际交往合作,我们会根据疫情的形势变化和病毒的特点,使防控更加科学精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

  疫情发生以来,我多次与国际组织负责人、跨国公司、企业家对话,他们都希望保证必要的商务往来。我们已经开通了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对一些关键环节的企业和项目,保障他们正常的生产经营。我们会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逐步使物流、人流有序畅通起来。

记者在位于梅地亚中心的分会场采访。图源:新华社记者在位于梅地亚中心的分会场采访。图源:新华社

  7、问: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方面还会做哪些努力?

  答:政府必须进行刀刃向内的改革,不能让政府部门围绕着自己的权力在转,而要通过改革,让市场主体层出不穷、生机勃勃。这些年我们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项行政许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许可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在打破利益的藩篱,使惠企利民突破了传统的思维。

  通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亿户,比十年前净增了约1亿户。“放”“管”是并行的,“放”不是放责,“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放”也不是放任,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尤其是对一些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和群众利益的,违规违法的必须惩处。现在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定和方式,使市场主体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8、问:中美两国现在正进入激烈竞争时期,您是否同意这一评价?

  答:50年前,中美两国打破坚冰,开启了关系正常化航程。半个世纪过去了,两国关系虽然时有磕磕碰碰,但一直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还是希望,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去年年底视频会晤达成的共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妥善管控分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还是要多对话、多沟通。既然双方互相打开了大门,就不应再关上,更不能脱钩。

  中美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的福祉。当前不少全球性的挑战都需要中美两国开展合作、共同应对。中美合作对两国、对世界都有益。

  当然,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分歧也是难免的。但我们认为,合作应当是主流,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依赖于合作。即使我们在经贸领域有市场竞争,那也应该是良性、公平的竞争。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择宽处行,谋长久利。

  9、问:在帮助特殊困难行业方面,今年政府会拿出哪些举措?

  答:疫情发生后,受冲击最大的是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的服务业,其中量大面广的是中小微企业。帮助他们实际上就是支撑就业,因为仅1亿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的就业,如果等苗枯旱透根了,再帮他们就来不及了。一定要看到“秤砣虽小压千斤”,得给他们及时的扶持。

  对这些特殊困难行业,我们已经出台了40多项扶持政策。仅退税这一项,粗算一下,像餐饮、旅游、客运、文化等几个行业就能够享受1800亿元。他们不仅需要财政的支持,对那些市场前景好的,金融业也要给予“无缝续贷”。对其中需要阶段性减或免房租、电费的,有能力的地方也应该给予支持。

  10、问:大陆方面将如何应对台海局势,维持并增进两岸民众福祉?

  答: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作了表述,就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两岸同胞说到底是一家人,手足亲情任何时候是割不断的,我们愿意继续同广大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对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只要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就一定能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享中华民族复兴的福祉。

记者在位于梅地亚中心的分会场举手提问。图源:新华社记者在位于梅地亚中心的分会场举手提问。图源:新华社

  11、问:今年是本届中国政府的收官之年,本届政府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最后一年将重点实施哪些政策?

  答:本届政府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矛盾和困难叠加。说到最大的挑战,那还是新冠疫情及其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尽了最大努力。

  这些年,我们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创新施政方式,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方式来应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尤其是把宏观政策的实施直面市场主体的需求;坚定推进改革,减除繁苛,维护公正,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和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就业优先,把握国情实际,注重保障基本民生,等等。政府工作有人民群众认可的地方,也有与他们的期盼有差距和不足的地方,这些我们是清楚的。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最后一年,也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国经济一定能够爬坡过坎,实现今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应有的坚实基础

  12、问:今年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会有什么考虑和举措?

  答:我国现在财政总收入已经有20万亿元了,但并不宽裕。连续10年,我们尽力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而且主要是面向义务教育、面向农村。我们已经建立了面向14亿人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但水平还不高,所以我们今年还要增加人均30元财政补助的标准。我们今年要实施一项新政策,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也就是说你办有关事项,拿着手机一扫码就办成了。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人民政府必须扛在肩上的。最近,有的地方发生了严重侵害妇女权益的事件,我们不仅为受害者痛心,也对此事十分气愤。对漠视群众权益的,要坚决追责问责,对那些拐卖妇女儿童的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保民安和惠民生是不可分割的,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尽力惠民生、尽力保平安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

  13、问:有外国资本担心,中国会因共同富裕目标加强对企业行为限制。中方如何看待?

  答:共同富裕要共同奋斗。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没有变也不会变,而且外商投资法都有明确规定,要说变只会向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投资贸易的方向发展。

  相关国家和我们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也就是RCEP,今年正式实施,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我们会利用这一契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继续把中国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

  我明确地告诉大家,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长江、黄河不会倒流。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而且要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也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

  来源/新华网

  编辑/点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蒋晓桐

就业 总理 香港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14 首药控股 688197 39.9
  • 03-11 均普智能 688306 5.08
  • 03-11 兆讯传媒 301102 39.88
  • 03-11 和元生物 688238 13.23
  • 03-11 祥明智能 301226 29.6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